文/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梁誉馨
2018年我国危险货物运输量约为18.6亿吨,并持续增长,其中50%以上是通过道路运输,这给道路运输监管带来较大压力,如果运用传统的监管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当前的监管需求,还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为此,国家相关部委对危险品运输领域的监管要求持续加强,多地开展危险品运输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但不同地区信息化监管平台应用成效差距较大,以下简要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部分地区的危险货物运输监管平台未能形成线持续监管能力,信息化却徒增业务人员负担,其主要是因为:其一,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监管配套机制;其二,平台功能无法持续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
部分监管部门为了提高部门的监管效能,建设了很多信息化系统,而这些系统无法做到较好的关联,且其实际的运用效能也不是很高,造成这些系统的合力很低,从而让各个系统的实际利用率不高。
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实际运用,离不开现场实地对危险货运检测的支撑。而从实际情况上看,平台监管无法反映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现场检查所发现的企业、车辆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将数据采集纳入平台统一管理,这两者明显未能形成有效联动。
对于运输信息监督平台而言,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管得住”。在进行系统开发时,要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融入相应的管理思想,从而达到实际的需要[2]。运用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的被动监管转化为主动监管,应依据实际的管理指标,构建相应的审查指标体系,能够及时反馈各项数据指标并是属实情况,能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做出相应回应,最终将这些作为依据,对涉及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进行审查。
对于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管理而言,涉及很多机构,一定要在各个部门机构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平台“用得好”。因此在对信息平台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得要深入研究管理流程和各部门的监管角色,明确各方职责,制度保障信息化日常监管与现场核查、检查、稽查相结合,与运政业务办理相结合,实现这一运行机制,一方面要求完善系统功能,建立安全监管与现场核查、检查、稽查的联动平台;另一方面,在对该平台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注意部门间的协作效能,强化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通过平台打造落实协作抓手,自上而下贯彻实施信息化安全监管。
从当前的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监管中可以看出,危险品监管信息化平台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监管部门和平台设计建设单位应积极探索应对措施,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强化跨部门协作,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做好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