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杰
如今,在中国谈“智能制造”,仿佛是个很高大上的话题,各种概念、理论、框架、规划和标准,不一而足。然而,现实中很多制造企业并不以为然,“来车间看看实际的生产和设備情况,和生产人员聊一聊,再谈智能制造,会务实很多”,记者去苏州某企业采访,生产主管如是说。
进军企业级智造系统市场
“智能制造”不能浮在天上,要在大量的制造企业陕速落地和见到实效,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关注生产现场,从设备、人员管理和制造流程的改善升级入手。2019年3月21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旗下的系统通信营销公司(下简称“松下系统”),在上海举办了“制造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展览会”,记者目睹了众多“来自生产现场”的智能制造技术和解决方案。
此次会议是松下电器向企业级“智造系统”市场进发的重要标志,得到了高度重视,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田中—树先生和副总经理叶俊先生,以及松下系统执行董事柴田彰先生均亲临会议现场。松下淘的执行董事总裁田中—树先生表示,“制造解决方案事业作为新的事业支柱,目标是在2021年前将现在的销售规模扩大10倍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松下意识到需要积极地在中国地区寻求与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
来自生产现场,紧扣影像技术
制造业有一句老话:“生产现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制造业的生产现场,几乎包括了人员、设备、物料、工艺和工作流程、生产环境等所有服务于产品制造的内容,是确保产品制造的效率、周期、质量和成本的核心要素,应该是智能制造的主要落足点之一。这次松下系统的“制造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正是着眼于此。
2018年是松下电器建立100周年,作为百年历史的制造企业,松下在其自身的产品制造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引入新技术,逐渐针对制造现场的具体需求,自主研发了近20套系统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也在松下的工厂中得到了应用磨合。
松下系统的执行董事柴田彰先生说:“松下的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是‘植根于工厂现场的解决方案,结合了现场数据与松下所擅长的影像化技术,已率先在松下的工厂中试行,经过了严格的现场测试磨炼,具备‘易于理解、易于使用的特点”。
贴近现场的多样化解决方案
这次会议,松下系统在现场展示了6套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静电检查综合管理系统,静电可视化移动台车,设备效率可视化系统,视频追溯可视化系统,以及室内定位系统和远程专家系统。这6套系统虽然面对不同的现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但均借助了松下电器的优势—一影像化技术。
笔者下文介绍其中的两三套系统,松下系统对现场管理之重视、经验之丰富、方案之务实和智能化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1)静电检查综合管理系统和静电可视化移动台车
在电子电器(电气)产品的生产现场,静电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静电防护技术与管理”甚至发展成为一个专门领域。松下系统的“静电检查综合管理系统”和“静电可视化移动台车”目标正是:改善工厂静电管理的业务流程。
很多电子类产品制造企业,虽然制定了生产现场的静电管理规范,也普遍将静电手腕带、静电鞋和静电服等作为常规防范措施,但具体的管理体系仍高度依赖于人,管理成本高,错漏率高,效率也低。松下的静电检查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减少静电监管的“人因”,降低人员负担,同时确保100%静电合格的人员进入厂区,并记录点检图像,方便事后追溯。
这套系统还可以将静电检查和人员管理进行整合,每个检查结果与员工数据库相连,将员工的考勤情况和静电防范措施点检情况显示在大屏上,一目了然、统一管理,并帮助企业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针对制造现场内人或物品互相摩擦产生的静电,松下静电可视化移动台车可以24小时连续检测并记录图像,问题发生后可通过回放录像找出问题所在,静电监测值和图像的整合,可以大幅降低因静电导致的生产损失,提升生产效率。
(2)设备效率可视化系统
在生产现场,很多生产设备上均配有“三色灯”——红色、绿色和黄色。绿色代表设备正常运行中,红色代表设备出现异常故障、进入停机状态,黄色在很多生产现场代表设备暂时停工(人为或管理系统的原因)。三色灯虽然成本低廉,却是改善设备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但是,不同企业的三色灯定义不同(特别是黄色灯),大型生产现场的设备数量和种类繁多,通过人为监控三色灯和设备状态并不现实,无法达到事发预警和事后追溯的目的。于是,松下开发了设备效率可视化系统,这套系统利用视频方式,24小时监测设备,一旦设备发生异常就可以主动报警,并记录状态图像。设备运转数据与状态图像整合,可以大幅改善设备的运转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3)远程专家系统
很多大中型的制造企业,其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系统运维和客户支持等环节,都不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制造工厂也分布在多个地方。因此,生产现场不仅是“本地”问题,还必须考虑异地协同。松下系统基于远程网络通讯和视频化等技术,针对异地生产管理和设备运维的需求,研发了这套“远程专家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的视频采集和网络传输,本地的运维人员戴上智能眼镜,就能把生产现场的情况实时传输给远在异地的专家,并与专家协同工作,从而解决生产或设备的异常问题。这套系统在松下电器的苏州工厂已经得到了应用。写在后面
“智能制造“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1990年日本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此后不断发展、演进,但目标仍然是将传统的制造自动化,推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而且逐渐融合了AI、vR和工业云等大量新技术、设备和软件系统。智能制造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玄学”,应该和制造现场的流程、设备和人员息息相关,形成多元化、务实的实施方法和应用系统。
相比很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讲故事”、把制造企业讲蒙谈晕的风格,松下系统毕竟本身就来自于大型制造企业,松下系统这次所展示的技术和产品,更为务实,带有明显的日本企业特点:针对生产现场具体的业务需求,功能具象化、实施简便、经过检验和易见效果。
作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从业者,笔者衷心希望,松下系统的务实精神能感染更多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能更多的回归生产现场,帮助更多企业快速获取“智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