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业余航空模型活动

2019-03-18 01:16魏钢
航空模型 2019年3期
关键词:模型飞机航模航空

魏钢

我在航空模型领域有很多朋友,大家年龄相近,都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大多是专业航模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国家航空模型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我与他们的区别是,自己仅是一名业余航模爱好者。

学生时代

我的父母是革命军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去东北开辟根据地,负责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九后方医院。他们同行的战友则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同驻黑龙江密山,是友邻单位。因此,我家从父辈开始就和航空有着紧密联系。

我上小学时,社会崇尚科学的风气浓厚,航空成为一种时尚。当时我家在广州白云机场跑道南延长线下方,每天都有飞机频繁飞过,耳濡目染下,我对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位跟随我父母长大的老大哥侯常华,当时正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学,他到上海翼风航模商店买了一箱航模套材,给我寄来。打开一看,有弹射模型飞机、牵引模型滑翔机、杆身式和舱身式橡筋动力模型滑翔机等。从此,我开始了自己的业余航空模型活动。

1964年,我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至今仍是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最好的中学。学校教学质量高,并有丰富的业余活动。新生入学选择业余活动小组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模组。辅导老师看我有一定的航模知识和基础,便指定我为初中组的组长。

初到学校航模组,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高中组同学制作的广州市第一架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此前,这架模型飞机在广州一个展览会上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在国内刚刚出现,堪称“高大上”。我在展览会现场和报纸上都看到过它。知道这架模型竟是自己学校航模组的作品,我喜出望外,对航模活动的热情倍增。

当时的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除发动机是从市面上购买的商品外,从机体结构到发射机、接收机、舵机等都是组员自己动手制作的。那时国内无线电尚处在从电子管向晶体管过渡的时期。起初,航模操纵设备全用电子管,之后是电子管、晶体管混用,然后才发展为全晶体管。最初商店出售晶体二极管,很多同学就用它替代矿石制作收音机。后来,商店才有了苏联“n”系列晶体三极管,不久国产晶体三极管也上市了。在那种简陋的条件下,参加航模活动造就了我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进入航模组后,我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制作弹射模型飞机,从切割木片、打磨翼型,到组装、调整试飞。由于我曾经做过航模,因此并未按照图纸加工,而是自作主张参照当时被解放军空军连续击落的U-2高空侦察机,制作了一架翼展比普通模型大一倍的弹射模型飞机。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招来了不少非议。但这架模型在足球场第一次弹射飞行,留空时间就超过其他同学按照图纸制作的模型。

航模组的第二个活动是以压燃式活塞发动机为动力,制作一架线操纵模型飞机。我将桐木片切割、打磨成翼肋,与松木条组装成机翼;用松木条、桐木片组装成带发动机架的机身。老师拿出一台全新的“和平1.5”压燃式航模发动机,被同学们视若珍宝。这种发动机当时的售价是13元,相当于我们一个半月的伙食费。我们将这台发动机清洗、磨车、装机试飞,忙得不亦乐乎。压燃式发动机须靠手拨螺旋桨启动,手指不仅会磨得很痛,还时常被螺旋桨打伤。但大家仍争先恐后,都以自己动手尝试启动发动机为乐趣。模型在球场试飞很顺利,高中组的同学手把手带我飞了几圈,就放手让我自己操作模型。经过—段时间的练习,我较好地掌握了平飞、筋斗、着陆等动作。从那时起,航模发动机成了我的至爱,甚至成为我的收藏项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和学校陷入混乱,而我和几位同学继续在航模组活动室做喜爱的航空模型。大家综合了航模组第一架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以及我那架加大了翼展的弹射模型飞机的特点,构思出一架翼展达到3米的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这架模型如今看司空见惯,可在当年却属于“破天荒”。然而因为没有适合它的发动机,所以只好又改成了无线电操纵模型滑翔机。动乱年代,这架模型虽然做了出来,但没能试飞,而我中学时代的航模活动也由此结束。

1968年,我转到广州执信中学读高中。

1973年,我和初教5合影。

1984年,我和36號歼6合影。

空军部队

1969年3月3日,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空军兴宁基地机务大队的一名机械员。

到部队后正赶上换装歼6飞机,我所在的二中队36号机组负责维护出厂号3139、部队编号3396的歼6飞机。巧的是,这架飞机也是3月3日从沈阳飞机制造厂出厂,与我同一天加入人民空军行列。

换装新飞机的第一步是理论学习。从歼5改装到歼6,需要学习超声速飞机的飞行原理、构造、各系统工作原理、维护规程,以及维修操作技能。当时,部队人员多是小学、初中学历,甚至还有文盲,所以直接学习超声速歼击机,遇到了很大困难。而且,当时的学习条件也十分简陋,我们晚上在机窝、停机坪站岗,白天在战斗值班休息室的大通铺上上课,既没有挂图,也没有教具,只有教员从苏联米格-19资料翻译过来的几本教材,大家轮流阅读、抄写。改装学习之艰难,可想而知。

我虽然只上到高中二年级,但在这批改装歼6的人员中,算是文化程度较高的。我有参加航空模型活动的基础,所以学习飞行原理、飞机构造和系统都很容易。我不但能听懂教员的全部讲课内容,还能协助教员辅导其他同志。

猜你喜欢
模型飞机航模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飞走的航模
静谧的降落
春江水暖
飞向太阳
他是如何脱险的
航空漫画
模型飞机的结构与飞行原理(二)
飞翔的航模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