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惠娟
运算能力是数学素养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许多数学课堂往往侧重于公式的死记硬背,忽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运算素能方面,有些教师认识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为此,笔者从数学概念的分析、解题思维的指导、运算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探析概念,强化运算本质理解
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强调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准确、深刻理解。充分理解数学的本质,探究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增进对数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概念是基础,数学概念往往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存在困难。教师要积极构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把握概念的认知思路,促进学以致用。具体来讲,在概念知識导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分析、抽象、概括概念的意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来辨析数学概念,梳理数学规律。
如在“平方根”知识讲解时,可以利用设疑法:对于面积为90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圃,边长是多少?对于面积为10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圃,边长是多少?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平方根”的本质意义。然后,对于2的平方是多少?-2的平方是多少?由此得到“平方为4的数”有哪几个?通过对照分析,借助于学生的真切体验来初步认识“平方根”,降低概念的学习难度。在数学概念表述上,往往语言精炼、概括性强。教师还可以结合类比思想,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在学习“立方根”时,可以结合“平方根”进行类比讲解,巩固学生对概念的准确认知。
指导解题方法,防范运算错误
运算能力具有综合性。学生在平时解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化解和减少运算错误。在审题时,要认真、细致、透彻、全面地了解题意,分析各个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在“代数式求值”教学中,对于2a-3b=6,求4a-6b-1的值。在解该题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如何从已知与未知之间寻找相应的关系,很显然,该题可以利用整体代入思想,将4a-6b-1进行转换为2(2a-3b)-1,由已知得到2×6-1=11。由此,很快找到解题方法。
同样,在面对解题难度稍低,但运算量相对复杂的题目时,解题正确率往往较低。原因是什么?一方面,与学生的认真度有关,在解题时草率,以致出现错误;另一方面,与学生缺失有效的简化能力有关。如在三角函数值、去括号、负指数等题目中,学生很易出现化简错误。初中数学知识点多、细碎,如果学生在解题时不善于化简题目,则可能引发更多的运算错误。教师要指导学生“化整为零”的方法,让学生加强练习,提高解题正确率。
关注综合训练,培养运算习惯
在数学解题中,不仅强调运算能力,还要突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运算能力,需要相应的心理素养来支撑。在平时解题中,很多学生因粗心而导致出错。我们有时候将问题归咎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受学生情绪波动影响,抑或是与外界干扰有关等。事实上,教师要正确、客观分析学生出现错题的原因,特别是对于运算能力而言,如果心理素质不达标,则很难化解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解题错误。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等知识时,让一位学生求解较为繁琐的解方程题。有学生看到该题列式非常长,担心自己求解错误,丧失了解题信心。在去分母时,仅在等式左边乘以最小公倍数,在右边忘记乘,在对该题解题错误原因分析时发现,一些学生并非不会做,而是心急,漏乘了最小公倍数。缘于此,我们结合该题题型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分析该题解错的原因,并在出错地方进行圈点,让学生将该题的解法认真抄写于错题本上。第二天,让学生继续对该题进行求解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学生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解题不足,能否改掉不良的解题心理,避免在以后的解题中出现类似错误。
当然,培养运算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渐进养成。运算能力的提升需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特别是在繁复的数学计算中,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解题规范,书写工整,关注验算等技巧。教师要引领学生从解题中培养严谨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解题过程,做到认真、细心。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给出一道题目:7.28-1.5×2.4+2.73。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该题,并将求解的结果进行统计。该题求解完成后,我们发现,有学生直接得出10-3.6=6.4这个结果。问班上其他学生是否与该答案一致,发现班上确实有一些学生的答案也是6.4。为此,我们让解答结果为“6.4”的学生,在黑板上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列出来。原来,这些学生在看题时,因为不认真、细致,直接将“7.28+2.73”写成了“10”。事实上,这个和并不是“10”,而是“10.01”。由此,在后续解题中出现了计算错误。当这些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我们让学生再认真观察自己的解题过程,反思自己解错的原因,从而认识到规范书写解题过程、培养良好解题习惯的重要性。
结束语
数学运算能力需要认真、慎密、规范,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要一以贯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要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认真审题,把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解题准确率。面对不同的数学题,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题型,把握解题思路。在计算推演中要注重验算、检查,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此外,数学运算能力还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让学生从不同题型中找到合理的解题方法,激发解题动力,改掉马虎、草率、着急的坏习惯,提高自身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