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认为,教育就是给每一株小草茁壮的营养,给每一朵花绽放的时光,给每一只小鸟飞翔的翅膀,给每一棵树参天的勇气和力量。其实,孩子们的心灵就好像一块田地,种上小草的种子就长出一片新绿,种上花儿的种子就绽放出春天的美丽,种上爱的种子就提升了生命的温度和意义。抱着这样的心态和情怀,笔者自2013年到校工作后,就致力于打造“爱的教育”。这不仅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实现自己的教育愿景,同时也是对学校本源的历史传承,更是学校、学情(流动儿童占80%)和市区两级“爱心学校”这个特殊使命的需要。
“爱的教育”内容
一个中心: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作为爱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育核心素养。
两条途径:情感认同和能力培养 先让孩子们感受并体会党和国家的关怀、老师同学的关爱、父母亲人的疼爱。认同爱是愉快、幸福和纯美的感受,再学会把这种美好尽心尽善尽智地给予他人、传递给社会。
三个原则:全员参与、评价多元、课程支撑 评价多元化是“爱的教育”特殊性决定的。从参与的全员性来说,包括对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就教育的平台来说,包括在家、学校、班级以及社会表现的评价;从行为上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编写和开发“爱的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爱的教育”的必要途径。仅凭一两次活动是达不到预期教育目标的,所以要在活动中积累。老师、家长全员参与,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感悟和经验编成教材。2014年至2016年,学校创编了《爱阅读》校本教材。目前还和市学院德育部开展的“德育活动课程化”有机结合,指导老师编写班本教材。具体做法是每两周一节德育活动课,内容就是“爱的教育”,然后把积累的教案编成课程,有“爱自己”“我有一个健全身体”“我有一个健康心理”等内容。
四个策略:教师传播、学生感知、家长参悟、社会奉献 教师用自为引领、课程教育、活动引导、评价激励等方法,倾注爱的心雨,滋润爱的心田,也会收获爱的芳香。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活动体验、实践感悟、榜样引领,既体会到了爱的纯美,也学会了爱的给予。家长在配合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孩子的变化,更能分享到孩子成长的快乐和被爱的幸福。社会不仅是孩子们践行爱的大舞台,一些正能量的传播更是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这四个策略在“爱的教育”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五个保障:理念认同、组织健全、制度规范、文化引领、评价激励 这五个保障缺一不可。家长、学校、教师达成共识,思想统一,方可步调一致,配合得力。学校为此成立了5个团队:校长负责“爱的教育”顶层设计;书记负责爱心团队的群体建设和爱心评价的监督管理;业务校长负责爱心课堂的打造,“爱的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班本课程的开发和审定,“爱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德育校长负责“爱的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班级文化的建设、爱心园丁、爱心天使的评选,爱心能力作业的检查督导,“爱的教育”宣传和推广;工会主席负责爱心基金的筹措和管理,教师爱心帮扶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还制定了《爱的教育实施纲要》《爱心救助管理办法》《爱的教育教师行为指南》《爱的教育阶段性目标》等制度,营造充满“爱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爱的教育”特色校园文化被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理念文化;二是廊厅文化及班级文化;三是行为文化。理念文化方面,学校处处凸显“爱的教育”,教风“博学、善导、博爱、乐教”,学风“励志、善思、仁爱、乐学”,校风“勤奋、务实、乐善、创新”,校训为“团结务实、勤勉自强、爱心飞扬、快乐健康”。校歌《随爱飞翔》,充满活力,能充分展现学校师生大爱相拥、心手相牵的美好心境。全新的校徽,由红蓝两色为主色调,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奔腾不息的凌河水,凌河首字母L和H艺术变形为帆船和书摞,喻示着凌河人沐浴爱的阳光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另外,评价激励依托爱心银行完成。书记担任爱心银行总行长,有专职的副行长,各班班主任是分行長,爱心银行全天开放,学生可随时填写存单,储存爱心。班主任、同学们审定后由行长颁发币种,填写存储记录,定期统计公布大客户并升级。
实施成效
最终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具备爱的能力、拥有奉献爱的精神、身心健康、习惯良好、积极向上。取得初步成效后,家长们的责任心强了,更关注孩子的习惯和交流反馈,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显著提高。学生上课发言、各类活动和比赛积极参加,更活泼、更自信了,文明度大大提高,如图书角的图书从不损坏或丢失,校园无乱扔杂物现象,食堂就餐干净整洁,无浪费现象。通过“爱的教育”,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彼此分享收获和感动,教师体会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职业倦怠明显好转,研讨风气越来越浓厚,专业成长迅速,许多教师能开发班本课程,还有的教师把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作为“课题”来研究,比如贾欣欣老师主持了《爱的教育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施与研究》,赵奇老师主持了《爱的教育在小学艺术表演中的渗透与研究》等。总之,“爱的教育”虽然润物无声,不能精彩纷呈;但滋润的是孩子们的心灵。美丽的是孩子们的生命,成就的是孩子们的一生。就让“爱的教育”无声传播下去,让孩子们知爱、懂爱、会爱。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凌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