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 李秀元
摘 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专业群通过构建产学研创一体的工作室集群--文化创意中心,并在此實施基于工作室形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文化创意专业群的办学水平,这一模式对同类院校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意 工作室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其中“美好生活的需要”换言之是消费升级催生的新需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多元、高质、跨界的文化产品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刚需,未来十年文化创意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完善,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渐转向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极大地刺激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专业群包含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专业,专业群顺应济宁打造“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运河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等发展战略,对接文化创意设计、动漫制作、数字影视、非遗产品研发等山东文化创意主导产业,依托区域文化产业,培养从事创意设计、生产、研发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并引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和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构建产学研创一体的工作室集群--文化创意中心
政、校、行、企联合,依托济宁市文广新局等政府部门,结对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和韩国全州大学,携手济宁市“非遗”协会、鲁锦协会等行业组织,对接山东如意集团、鲁锦实业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文化创意中心,重点建设文化创意广告工场(包括视觉艺术设计、摄影、UI设计、UE交互设计、广告学生创业孵化5个工作室)、动漫制作技术工场(包括动漫大师工作室、动漫制作、影视后期、动漫VR、创意雕塑、动漫学生创业孵化6个工作室)、服饰文化创意工场(包括如意大师工作室、鲁锦研发、服饰创意、服装学生创业孵化4个工作室)、装饰与环艺设计设计工场(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艺VR、创意手作设计、装饰学生创业孵化5个工作室),涵盖视觉艺术设计、动漫制作等20个文化创意工作室和1个文创作品展厅。引入企业文化,着力建设“公司化”创意工作室。
文化创意中心坚持产学研创结合,设计研发儒家文化旅游纪念品、非遗手工产品、优秀传统文化VR产品、影视动画产品、服装与服饰产品、广告包装等文化创意产品,传承创新儒家文化、地域非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全程参与产品研发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创意意识、创意素质和创意能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创意类生产性实训基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心、文化创意创业项目孵化中心等多功能的文化创意中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助推文化产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使其成为支撑区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
二、创新基于工作室形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基于工作室形式的“企业化课程—员工化管理—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素质要求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组织与生产过程一体化,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一体化,实训环境与工作实境一体化,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一体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一体化。校企共同研制招生、招工方案,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综合课程和基于项目建设过程的企业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师徒对接,做到“招生即招工”。专业课程企业化,专业知识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实践技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理实一体培养企业定制化人才。教学模式项目化,校企共建创意工作室,在教师(师傅)指导下完成基于实际项目的工作和学习,通过“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创意开发”分层次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管理员工化,学习与日常活动职业化管理,建立对接企业的“积分制管理平台”量化考核,积分对接企业绩效考核,“学员—职员”一体化。
工作室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和项目,通过项目实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工作室项目教学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夯实基础技能,进行技能单项训练;二是将工作室原有真实项目重构、优化成仿真项目,由师傅授课,助理师傅(留校的优秀学徒)指导实践,练习综合职业技能;三是在师傅带领下进行项目实做,提升职业综合能力。通过仿真项目训练和真实商业项目运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融合,使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在循环训练中不断进步提高,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的。
依托工作室,校企共同研发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案例,采取由简单到复杂,难易交叉进行的“分段波浪式”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将难点、重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开发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伴随课程不断深入,逐步提升专业理论深度,增加实践项目难度,由教学案例的研习到真实项目的实战,让学生逐步进入最佳状态,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语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人才瓶颈日益突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专业群按照“专业+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的总体思路,在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实训体系建设等方面紧紧围绕市场需求,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产业契合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中心,并在此实施基于工作室形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多层次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大幅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专业群显著提升办学水平。这一专业建设模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符合高职领域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作者简介:杨森(1982.8—),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学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