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结合,道以载人

2019-03-18 11:48祝欢颜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途径

祝欢颜

摘 要:语文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语文应该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丰富的德育内涵大量存在于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本中。语文教师应树立“大德育观”,融德育与语文课堂于一体,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方法,实现“文道结合”。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走在文道结合的最前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灵敏的嗅觉,抓住德育渗透点,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文道结合;德育渗透;途径

文以载道,道以载人。语文作为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认识世界的桥梁。同时,它也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作用。

一、众里寻“她”千百度

1.双“管”齐下,明晰方向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作者的写作动机,或者讲述某种意见,或者表达某种情感,或者说明某种道理,而这些内容化形于文字之中,让读者细细品味。同时,编者在选编教材的时候,也有德育渗透的意图。老师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例如,在教学现代诗《最后一分钟》中,我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编辑意图后,以图文结合、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在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从此以后的九十九年,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82年9月开始,中英两国经过两年多22轮的谈判,最终香港成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图片和资料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坎坷的历史以及祖国为国土完整所做出的努力。从回归仪式的视频中,香港回归中国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溢于言表的感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了然于心,信手拈来

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每篇课文的素材,确定每一课合适的德育教育点,即利用每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德育渗透。在备课时,教师还应该把握各类课文的特点,把德育目标提炼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例如,我在备《白杨》一课时,看到“白杨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一语段,脑海中浮现一个念头:父亲和白杨身上都有顽强不屈、奉献自我、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因此,我把这一语段作为德育素材之一,让学生树立为祖国建设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并把它加进教学目标中去。

二、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可以抓住课文关键的字、词、句反复诵读,深入剖析并让学生细细品味。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深刻的道理,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上《梅花魂》一课时,我将文中“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当做重点段落让学生反复诵读。其中四个“愈”做重音强调处理,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和学习梅花身上的坚韧不拔和中华民族英雄的高尚气节,陶冶了情操,美化了情怀。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式。悠扬的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气质和修养,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四种典型的奇石,语言风格优美又不失诙谐。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在文字的基础上更好地让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壮观呢?所以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了奇石的图片和介绍黄山的视频,学生不禁发出“真的好像大桃子”“云海好漂亮”等感叹。通过图片和视频,学生在课堂中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一种爱美好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三、“情”到深处自然流淌

德育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之中,存在于习作课堂中的德育元素也是不容小觑的。习作课堂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事物、透彻分析事物、客观认识事物,而在观察、感悟、分析的过程中,种种思想情感会不断产生于学生的脑袋中,想要表达出对所写事物不同的见解或评价,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此,习作课堂也应该有德育渗透的影子。在上三年级上册《写父母与我之间的爱》这一习作课时,我让学生不断回忆自己与父母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让学生明白了其实平时自己最容易忽视的细节,恰恰便是父母爱的体现,也有了要好好孝顺父母的心意。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平衡整合“文”与“道”,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種教育艺术。对于一名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学应是肥沃的土壤,德育则是一股涓涓细流,当两者合二为一完美发挥出它们的力量,必定能开创“文道结合,一举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阚洪梅.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2018(24):4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