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维架构和GIS的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讨

2019-03-18 11:50赵剑锋韩延彬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

赵剑锋 韩延彬

摘 要:基于新疆地方文献的民族性、史料性和地方性特征,结合新疆大学图书馆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实践,笔者构思了从地方的地域维、资源维、语种维、历史维四种角度,建设具有历史价值、地域价值、文献价值、文化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四维架构理念来组织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并以新疆高校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例,运用GIS技术构建新疆高校地方文献信息系统模型,希求进一步推进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四维架构 GIS 新疆地方文献 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02

一、引言

地方文献就是记录某一地区知识的一切区域性文献。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史料性、系统性等特征。地方文献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因此其地方文献资源也呈现出多语种性、地域性、历史时代性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合理组织和开展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使这些资源更好地为新疆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服务,对推进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疆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新疆地方文献的采购和收藏,如何高效组织这些地方文献,使其能为社会大众、学者和科研机构检索和利用一直是新疆图书馆人致力解决的问题,笔记在结合自己管理地方文献的经验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维架构理念来管理新疆地方文献,另外构建基于GIS的新疆地方文献信息管理模型,以求能对新疆地方文献的组织和管理起到推动作用。

二、四维架构理念下的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乔红霞首先较为系统的提出从地方历史维、地域维和资源维,建设具有历史价值、地域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三维架构理论[1]。筆者在“三维架构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地区地方文献特征,增加了一个维度—“语种维”,构建成四维架构理念,以求能体现新疆地方文献收藏多民族和多语种的特殊性,以便能更好的采购和组织新疆地方文献为新疆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四维架构的主要内容:笔者以新疆地方文献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为出发点,设计了地方文献系统化建设的四个坐标轴,即四维空间(空间的三个坐标和时间的一个坐标):语种维、地域维、资源维和历史维,语种维(X轴)、资源维(Y)、地域维(Z轴)作为空间的三个坐标轴,历史维(T轴)作为时间坐标轴。如下图所示:

1.四维架构中的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1.1地域维

新疆地方文献资源的内容受着行政区划的影响,从地域维的角度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要以广泛收集地方文献为目标,把涉及本省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域范围内的文献,涉及本地的、本地下辖行政区的文献,统一纳入资源建设体系。新疆域内有许多跨境民族,这些民族虽在不同国度,但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从战略安全和科研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也要将与新疆毗邻的中亚地区的相关地方文献纳入到新疆地方文献的收藏体系之中。

1.2资源维

从资源维角度进行新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就是系统设计馆藏目标,科学划分建设必例。根据文献与科研的相关度,我们还可将新疆地方文献分为核心文献、辅助文献和背景文献。从资源维角度建设新疆地方文献,要根据文献的专题内容和其承载的地方信息密集度,选择多种地方文献载体,形成以纸本文献为主,其他载体文献为补充的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文献体系。

1.3语种维

我国古代各民族创造的文字总数不少于30种。其中历史上在新疆地区的各语种文字不少于10种,用这些文字书写的文献也很多。新疆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收集这些文献。从语种维的角度出发,理清各民族语文献的特征,在语种维的框架下收集国内外新疆各民族的古代文献,按语种和民族组织少数民族语种文献。

1.4历史维

文献历史维是指对新疆古今地方文献的整体描述。一个地区,文献起源于何时,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文献,各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是否已入藏,都应通过地方文献历史维来构建并展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进行系统化建设时,首先要本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的,把梳理本地区重要文献的脉络作为重要工作,收集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地方志和个人文集,按学科收集和组织地方专题文献。重点梳理关于新疆历史上重要文献的脉络,收集各个历史时期地方志、个人文集和传记。

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并不是沿着单一坐标轴延伸的线型结构,而是从历史维、地域维、资源维和语种维四维视角建设而成的立体文献组合。高校图书馆因该本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关注地方发展,围绕师生和研究人员需求,收集具有历史价值、地域价值和文献价值的核心文献,按学科、语种、民族和文化等方向组织新疆地方文献,使新疆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维度合理,纲目清晰,结构科学,从而发挥新疆地方文献在存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GIS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和实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IS可以对空间数据位置进行处理和便捷管理,快速检索定位空间信息,以将多方面空间数据以二维或三维形式构建地理模型,用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展示处理结果,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于图书馆读者而言,首先关心的是图书在图书馆中具体的位置以及相关图书资料间的空间位置。而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不能表现出图书的空间位置关系,而GIS在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所具有的强大的图形化显示能力、空间查询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果将GIS这种技术引入到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工作中,将会提升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对读者的服务能力和方便读者借阅。

GIS技术受到国内图书馆学界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在图书馆应用的实践较少。近20年间,GIS在图书馆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在国内,GIS技术应用于图书资源建设上的主要有:(1)武汉大学图书馆詹萌等人利用GIS技术建设特色数据库;(2)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北京大学古籍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使用GIS作为辅助检索工具。[2]

2.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方向:(1)GIS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必要性研究;(2)国外图书馆GIS实践;(3)图书馆如何开展GIS服务。

3.在图书馆空间管理中的应用

相对于其他主题内容的研究而言,此主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学者最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杜慧敏、沈健、刘昌莹和刘丽。研究内容主要涉及GIS应用于图书馆空间管理的实践、所应实现的功能、相关关键技术,以及基于GIS的图书馆空间管理系统的设计等方面。

4.在图书馆网建设上的应用

有些学者将注意力集中于WebGIS和Internet结合方面,利用GIS技术对图书馆空间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以解决信息资源不足和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实现图书馆资源信息可视化和查询直观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GIS的架构,探讨了其在古籍数字图书馆、空间信息数字图书馆以及文化地图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5.GIS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有些图书馆不仅仅限于GIS技术在图书馆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而是设计和开发了一些GIS图书资源管理系统。如芜湖市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各自研发的基于WebGIS的图书馆共享系统。图书馆资源信息系统中引入GIS技术,使文献信息与图书馆空间信息相结合,使图书馆资源信息系统具备资源空间检索的能力,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查询方式,既保留了原有图书馆资源信息查询系统的优点,又可在可视化环境中展现整个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使读者可以进行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在虚拟环境下的可视化浏览、检索及查询,提高了读者的查询效率。

四、基于GIS的新疆地方文献资源管理系统模型框架设计

目前,新疆高校图书馆还未将GIS技术引用新疆地方文献资源管理之中。笔者依据新疆各高校馆收藏新疆地方文献的特点,构建了基于GIS的新疆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系统模型框架。

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基本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或B/S(浏览器/服务器)模型架构,架构较为简单。基于GIS开发的可视化文献信息平台,在完成传统的文献信息处理外,还要处理和存储大量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空间模型,需要增加Map(地图)服务器和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服务器(参见图2)。后端数据库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由Web服务器负责,Web服务器把客户端的传来的请求处理后,转发给后端的各类数据库,同时把各类数据库返回的结果转换成Web网页发送到客户端浏览器。VR(虚拟现实)服务器主要处理客户端所发出的模型查询请求。

新疆高校图书馆都藏有新疆地方文献,且各高校馆分布于新疆各地,距离较远。为了更有效为用户提供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将各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信息数据库共享尤为必要,鉴于Web-GIS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上的优势,笔者所设计的模型(图2)中,通过异构数据处理模块将新疆域内高校图书馆的不同结构的文献信息数据库通过共享方式集成于该模型之中。在图2所示模型下开发的可视化区域文献信息GIS平台,将最大程度发挥GIS在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方面的优势。它比单纯的基于属性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更直观,信息容量更大的优点,既可保留原有图书馆MIS系统的优点,还可将整个图书馆信息管理模拟到可视化环境中。

图书资源信息空间化、可视化是将来图书馆MIS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GIS技术改变图书馆传统的图书资源信息管理方式,使信息管理由关系数据库领域进入到空间数据库的领域,既保留MIS系统的优点,还可将整个图书馆信息管理模拟到可视化环境中,同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分析处理能力。笔者旨在唤醒新疆图书馆界对GIS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并希望疆内图书馆应用该技术,结合本馆实际,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中心,为读者的文献资源借阅、可视化服务和虚拟现实服务提供最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乔红霞.论三维架构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研究对象[J].图书馆, 20011(6).

[2]王思敏.地理信息系统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综述[J]. 图书馆学刊,2012(6):141.

作者简介:赵剑锋(1978-),男,硕士,新疆大学图书馆馆员,从事古籍整理、研究与数字化;

韩延彬(1975-),女,硕士,新疆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图书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