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巧生成,鼓励探究促教学

2019-03-18 11:53张晓能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陕西省预设

张晓能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课题编号SGH17H212)及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7JK0815) 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组合。成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心中始终有学生,遇到学生或“旁逸斜出”、或“疑窦丛生”的反应,也就是碰到了意料之外的“教情”。这时,必须善于顺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平等对话,打开他们思维的通道,引领他们自由探究,并准确及时地把握教学动态,拓展问题的内涵,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在课堂意外处巧引

我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狼》时,就遭遇了课堂意外。

【案例一】

预设:以小说《狼图腾》引课。

师: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

生:《聊斋志异》!

师:《聊斋志异》俗称《鬼狐传》,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可以看出这本小说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生:狐狼鬼怪。

师: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代表了汉民族对狼的传统认知——狡诈、贪婪又凶残,人们对它憎恶、恐惧;但是草原人世世代代与狼相生相杀,他们对狼的认知有什么不同?谁接触过相关资料?

生:我看过《狼图腾》。草原人以狼为图腾,对狼有一种天生的崇敬。

师:你们认可这种认知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相发言,针锋相对,课堂一时沸腾起来。

“学生是学习和發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堂课上,面对偏离预设、节外生枝的课堂“意外”。我并没有直接纠正,而是及时捕捉这充满“智慧”的灵光,顺势而导,生成新的教学情境,辨析“汉民族与草原人对于狼的不同认知”,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辩论,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表观点,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究。“意外”反而生成了精彩,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在思维碰撞处激活

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令我们猝不及防的问题。

【案例二】

翻译完蒲松龄的《狼》。

师:还有困惑吗?

生:狼不是群居动物吗?为什么屠户遇到了两匹狼而不是一群狼?

师:问得好!思考一下狼的习性,什么情况下也会离群?

生1:争夺狼王地位时,成王败寇,打败的狼会离群。

生2:组建小家庭时,会一公一母离群捕食。

生3:在食物很少时,饿狼会离群。

……

师: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实际上屠户遇到的是一对默契度极高的饿狼、恶狼,但是“顷刻两毙”说明了什么?

生: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战胜!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不攻自破了。那为什么提出的问题明明是偏离教学目标的,最终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还能被攻克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拉近情感距离,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其次,教师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并准确及时地把握教学动态,拓展问题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积极思考,而这种积极的情绪会互相感染,整个课堂成了思维的天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精神的沟通和心灵的碰撞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最后,与课文及时对接,回归主题,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

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始终注意因势利导,并及时将“意外”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唤醒自我、发展自我,课堂的精彩就会在精心预设、巧妙引导、思维碰撞中翩然而至。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陕西省预设
浅谈课堂应变技巧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怎样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过招”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似“定”而非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