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眸嘉 王肃杰
【摘 要】目的:探究按时取穴针灸对治疗失眠的效果作用。方法:选取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按时取穴针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辩证取穴针灸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PSQI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患者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按时取穴针灸;失眠;效果;PSQI评分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失眠病症的诊断标准;②PSQI总分评分大于7分;③睡眠潜伏期超过30 min,每周超过3次,且该现象存在1个月或以上;④年龄在18岁以上。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处于哺乳期患者;②由于精神药物滥用或酗酒造成失眠的情况;③由于精神障碍症或躯体疾病导致继发性失眠的情况;④有恶性肿瘤、胸部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等的患者情况。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0.14±3.24)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7.52±2.11)个月;PSQI评分8~20分,平均(17.54±2.01)分。对照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0.61±4.02)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7.48±2.30)个月;PSQI评分9~20分,平均(18.01±1.84)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PSQI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该组按时取穴针灸治疗方法。①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主穴为神门、脾俞、内关和心俞。配穴选取以患者实际情况而定。若为痰热内扰者则加刺胃俞和内庭,心虚胆怯者加刺丘墟和胆俞,心脾两虚者加刺三阴交和三里;阴虚火旺者加刺太溪和肾俞,肝郁化火者加刺行间和肝俞。均采取单侧针刺穴位,并交替进行。点按穴位为劳官和涌泉,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为走罐经穴;②针刺方法:顺着或逆着经脉方向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结合辩证进行补虚泻实,留针15~20 min。然后取俯卧位,将事先备好的石蜡油涂抹于施术部位。接着选择2号火罐对肺俞穴采用闪火法吸附,同时在背部膀胱进行4~6遍的往返走罐(经肺俞至肾俞穴之间),然后留灌8~10 min;③治疗之间:选择下午15:00~17:00作为针刺和走罐,3次/周(隔日进行),教会患者点按涌泉穴和劳宫穴的方法,提醒患者每天17:00~19:00按涌泉穴,19:00~21:00按劳宫穴,15 min/次。共治疗12周。
1.2.1 對照组:给予该组常规辩证取穴针灸治疗。针刺主、配穴选择以及点按穴的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但治疗时间为上午,根据患者就诊时间而定,点按穴位的时间不固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进行评分。①临床效果评价:患者睡眠时间恢复正常,睡眠期间深沉,每晚睡眠时间超过6 h,醒后精神充沛的为显效;患者的睡眠时间基本恢复正常,睡眠深度加深,睡眠时间延长,超过3 h的为有效;患者失眠临床表现未见任何改善,或加重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1];②PSQI评分方法:PSQI全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是用来评价睡眠障碍患者或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表格。该表由5个他评条目和19个自评条目组成,对18个自评条目进行评分(第19个自评条目以及5个他评条目不计入评分)[2]。计分自评条目共有7个成份,每个成份又分为4级(0~3级,由轻到重),按等级计分,总分为累积计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评价表安排专人负责。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用()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观察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大(P<0.05)。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长期失眠的人极易出现抑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对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因此降低。失眠在中医上又被称为“不得卧”或“目不瞑”,以无法获得正常的睡眠为主要临床特征。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彻夜不寐等。根据我国的中医学理论,认为失眠主要为阴阳失调引起。中医认为阴气盛而阳气衰则易发生睡眠,但若阴气衰而阳气盛则觉醒,正常的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转化的结果,而这一自然转化规律被打破,出现阴阳失交和阳不入阴、即会出现失眠症。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失眠的病位涉及面广,包括肾、胆、肝、脾、胃等,但主要源于心。鉴于此,中医认为治疗失眠症的关键即在于调整阴阳盛衰,促使阴阳转化回归到自然规律中。
当前,临床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包括心理疗法、药物疗法、针灸疗法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我院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法治疗失眠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研究中,观察组应用该办法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实施常规辩证针灸治疗的对照组(66.67%)。另外,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PSQI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两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充分说明了按时取穴针灸法在治疗失眠患者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失眠患者进行按时取穴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与常规辩证取穴针灸法相比,该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另外,在治疗失眠症时,除了进行针灸治疗之外,还应注意患者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治疗。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叮嘱其进行适当锻炼,提高身体体质。同时,多向朋友倾诉或与之交流,敞开心扉,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消除顾虑,有助于改善失眠的症状。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应用。
参考文献
于心同,何天峰,邴兴红,等.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用穴频次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72-74.
曹燕,徐世芬.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3,19(1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