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祥
【摘 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高发病、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我区死因监测数据,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区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虽然与遗传有一定联系,但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更重要是外因包括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行为生活方式。高血压本身的发生发展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同时也是导致其它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重要危害因素。本调查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成年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情况,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1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数据资料来自岚山区公安局户籍部和山东省岚山区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基层单位上报和区级漏报调查工作相结合获得基础数据。
人口资料:2017年全区肿心脑血管记报告登记处共监测人口约411408,男性206507人,女性204901人,性别比为1.01:1。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见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一)脑卒中发病情况
1.2017年脑卒中、冠心病发病概况
2017年共报告我区户籍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1872例,发病率455.02 /10万,其中男性895例,发病率为433.40/10万,女性977例,发病率为476.82/10万,男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冠心病发病率高于男性。见表2。
2.2017年脑卒中、冠心病发病性别分布
在所有脑卒中报告病例中脑血栓形成发病率最高,为90.66/10万;其次为脑出血,发病率为46.43/10万。男性及女性均以血栓形成发病率最高,分别为97.33/10万、83.94/10万。见表3。
在冠心病报告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最高,为170.63/10万。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报告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均高于冠心病猝死。见表4。
3.2017年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年龄分布
表5可以看出, 脑卒中0-44岁年龄段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5岁以后发病率快速升高,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峰。
由表6可见, 冠心病0-44岁年龄段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5岁开始发病率快速升高,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峰。
三、讨论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手段,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及高血压患者系统化管理,提高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逐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探索基层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模式。
在今后的健康管理中,将工作重点继续放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必须积极开展控制高血压的干预活动,通过宣教,提高居民对自身血压水平的知晓率,对血压异常者要按时测血压,规律服药,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一)危险因素控制。
1.制定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烟草控制、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促进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
2.组织实施相关政策宣传、倡导、提案、议案和媒体深度报道。
3.确定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设计并推广宣传资料,组织开展辖区大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4.组织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开发适宜工具和适宜技术,支持健康促进工作开展。
5.指导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扩大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等的覆盖范围。
6.对相关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价。
(二)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与管理。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结合当地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卫生资源投入情况组织确定本地标准。
2.开发并推广高危人群检出、健康教育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适宜技术。
3.联合辖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高危人群发现和管理工作方案和相关技术文件,并指导实施。
4.开展群体水平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5.对各方相关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三)高血壓患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
1.联合专病防治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信息标准;制定慢性病早期发现和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编制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和自我管理宣传资料;制定有关工作考核评估标准。
2.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指导。
3.组织实施辖区慢性病患者早期发现、规范化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考核评估;对慢性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完成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刘运海,杨期东,王文志,等.中国城乡四组社区人群五年死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998(增刊),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