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
【關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104—01
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系统化学习的关键时期。朗读教学被视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本文结合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对提升农村小学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进行探究,希望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农村小学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朗读是语文课程教学方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很多农村小学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没有认识到朗读教学的意义,从而削弱了课文朗读的实用价值。在朗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会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强调课文中的生字与生词,继而就对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了,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下朗读演变成语文知识教学的“过渡段”,践行的是形式主义路线。这种语文朗读教学的机械化与死板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情趣,难以走进作者的思想境界,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缺乏全面性。
二、提升农村小学朗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1. 教师提前预读,协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进行预读,抓住阅读的侧重点以及段落结构特点,联系作者的社会背景,有感情地把课文内容逐字逐句朗读出来。如,文本语句表达了悲伤之情,教师就采用低沉迟缓的语气,将哀伤的情感融入言语与表情中;在朗读欢悦的语句时,教师应对自己的语速与语气进行合理管控,将作者的喜悦之情传达出来。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前对课文进行全面预读,才能够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有效指导,及时准确地纠正学生不恰当的地方,鼓励学生倾注真实情感对文本内容进行朗读,并确保吐字的清晰性、音量的适宜性,协助学生在朗读课文过程中掌握抑扬顿挫的技巧,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2. 示范朗读,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承担着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以及调动阅读积极性的责任。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回顾现实生活,谈谈“我与爸妈之间的一件小事”,借此方式强化课文与学生现实生活情景之间的关联性。继而教师对导读内容进行朗读,以集中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对课文进行学习。在对“糟糕透了”语句朗读过程中,紧皱眉头,语调是极为低沉与迟缓的,以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与自主思考的兴趣。此外,教师的示范朗读还协助学生达到纠音的目标。教师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真情实感,否则会适得其反。
3.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以及优化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朗读教学亦是如此。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受地域与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很多事物缺乏直观的了解,语文课文中的抽象化内容,不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朗读训练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朗读教学中所发挥的实用价值是巨大的。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过去圆明园辉煌的图景以及遭受侵略者肆意破坏的景象,从而使学生从视觉上对圆明园毁灭前后形成对比,激发他们对祖国辉煌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残暴侵略者行为的痛恨之情,使学生在小学期间就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语文知识深度阅读的兴趣,并将阅读、感受以及联想有机整合,使学生融入真实情感去读懂课文。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我们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几种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的对策,即教师做好提前预读、示范朗读,以及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深度阅读,体会与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朗读教学策略研究——以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为例》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405)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