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文
【关键词】 阅读;课内;课外;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53—01
重视阅读,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倡导全民阅读”也多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此,我们尝试以教引学,在教学模式上做出一些探索:
一、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
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闻,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经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内容健康的读物,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明辨是非、培养品德方面能起一定的作用。阅读经典时,对学生而言,教師的阅读体验有可能比其他各种解说更有冲击力,更有借鉴价值。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敬重以及阅读感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阅读。教师自己首先爱上名著,深刻阅读和感悟名著,是当前推动阅读经典的重要一环,这种积极的引领,非常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扩大,也促进了其品格成长和文化认同。
二、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课外阅读的选材,除应符合范文选材的原则外,尤其要注意可读性、普遍性,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指导课要在文体、内容与数量、实施的方法以及读后的考查,与同一时期的课内单元教学内容保持一致,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阅读名著也不应该硬性要求,那样不仅起不到推动阅读的效果,反而让学生更加厌烦。只有学生意识到名著中的文字之美、情节之美,在阅读中获得了快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不由自主地去分析、思考名著里的人物和故事,名著才能发挥出名著的作用。这样的解读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结合古诗单元教学,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所学古诗作者、主题、情感、写法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能扩大古诗词的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
三、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并帮助学生阅读优秀的、适合于学情的课外读物,循序渐进地扩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名著,讲讲各自的阅读心得,就某个故事、情节乃至某个人物展开探讨交流,借助名著展开教育,实际上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对经典要有最起码的尊重,这需要教师、家长等进行必要的引导,特别是关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要明确告知学生名著的教育作用、名著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同时也要尽量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尽量维护名著的原貌,从而把握名著的精髓,否则会造成以讹传讹,与真正意义上的名著越来越远。认真设计好课外阅读交流课,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经典名著,不是布置读书任务或者宣传阅读经典名著的好处就能做到的,需要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进行感染与熏陶。一要创设读好书的氛围,通过和学生的交谈,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了哪些文质兼美的书籍,并加以鼓励,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荣誉感。二要让学生感到读书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发现学生在答问或作文中引用了课外阅读的知识,就要及时表扬,还可以对读书已成自觉的同学进行表彰。
四、借助阅读平台,拓宽提质增效渠道
“主题——探究——表达”的单元教学+经典阅读教学模式设计着力于组织“探究”、“表现”、“交流”的活动,而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深入推进,教学关系得以重构,需要教师主动选择信息技术这一要素,以网络为媒介,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学习机会,实现更大范围的学习协作与共享。搭建网络阅读平台,帮助学生实现相互分享、共同交流、多元评价,突破时间、区域限制,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互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生成、持续,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深度思考,从兴趣爱好走向特长发展,从自我学习走向有益他人,强化学生挑战自我的意识,提升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载体和平台上,培养学生尊重与倾听、沟通与表达、理解与运用、探索与实践、审辨于判断,激发创造里与好奇心,享受阅读与表达的自信和愉悦,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会得以持续发展提升。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