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红 李惠萍
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出现了变性,没有了张力、弹性。肺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肺泡也会遭到破坏。当肺泡破坏到一定程度,肺就成了“马蜂窝”样,甚至变硬,这样的肺被称为“蜂窝肺”或肺硬化。由于肺泡结构变硬了,肺泡的扩张变得非常费力,气体交换出现困难,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纤维化,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的病变,局限在肺脏的间质性肺部疾病。IPF被称为“隐形杀手”,5年生存率只有30%~50%。如果IPF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时候突然出现病情急剧恶化,临床称之为“IPF急性加重”,会加速患者死亡。
IPF一旦发生,病情来势汹汹,随时可能夺去患者的生命,需要我们尽早、及时地应对。
从年龄与性别上看,IPF只发生于成人,典型的出现年龄在50岁以后,男性多见。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综合诊断,比如详细采集患者有无风湿类疾病及药物、环境、感染、遗传等情况,寻找肺纤维化可能的病因。
患者的突出症状是刺激性干咳伴活动后气促,服止咳药后效果不佳。比较明显的体征包括杵状指/趾、肺部听诊有Velcro音(啰音的一种,通常形容其为拉开尼龙扣带的声音,还有人把它形象地形容为用吸管喝完可乐时的声音,听到这种声音就要高度怀疑是否是IPF)。
HRCT(高分辨率CT)是早期診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键检查。肺功能损害显示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退。
肺功能检查能早些诊断肺纤维化,是一项简单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只需受检者按照指令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即可。但是,这项检查在我国远不如测血压、测血糖那么普及,普通人群中做过肺功能检查的人数很少。患者一般都是出现了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后才到医院求诊,但这时病情一般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起来难度大大增加。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抽烟者、反复干咳且气短者、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更要警惕,应从40岁就开始检查肺功能。一般健康体检者,如45岁以上,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认识了IPF,我们要立即采取措施。根据笔者的经验,IPF患者需要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感冒”发生。因此,稳定期的IPF患者应当戒烟,接种流感、肺炎球菌和其他适合相应年龄的疫苗。可以口服免疫增强剂。
目前IPF仍然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非药物手段有助于IPF患者更健康、更正常地生活,临床上建议IPF患者采用氧疗。氧疗可减轻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改善患者运动耐量。若静息、运动或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为88%或更低,则应立即开始家庭氧疗。肺康复可显著提高IPF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方面,提及间质性肺疾病,很多患者知道的是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稳定期的IPF不建议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在过去5年当中,IP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两个具有治疗IPF适应证的抗纤维化药物。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死亡风险,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肺移植是延长IPF患者生命的最佳方法,但是肺移植评估过程和等待时间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因此,IPF患者在确诊时就应向移植中心转诊。通过上述综合治疗,IPF患者有望减少急性加重,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