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 优化结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2019-03-18 02:07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专业建设

摘 要:2018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年。北京市深化改革,重点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实现机制创新,优化资源结构,聚焦全方位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一段时期内,北京市将进一步明确建设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政策保障,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2018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教育发展夯实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北京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在全面总结北京教育发展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统筹、科学谋划,对今后一段时期内教育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要求高校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聚焦育人

北京高等教育始终走在深化改革的发展之路上。2018年,北京市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京发〔2018〕12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北京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改革任务,是对上级指示的深入贯彻,是对未来工作的全面部署。在《若干意见》的要求下,北京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开展了三大方面的改革创新:

1.实现机制创新

固化《若干意见》体系要求,形成“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创新育人+教师教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四位一体并重推进的全新工作机制,初步实现北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和动态优化。全新工作机制的形成,是服务新时期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适时选择,是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激发高校人才培养内生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必经之路。

2.强化结构调整和资源统筹

一是从宏观层面看,全面开展北京市属本科高校分类办学指导工作。通过“学校自主规划、专家进校指导、政府统筹促进”的方式,支持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科学选择发展路径,不断凝聚优势特色,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特色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实现北京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二是从中观层面看,根据各高校发展现状,提出学校发展建设的针对性意见。2018年,加大对单个学校办学工作的指导促进,针对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提出了具体建设方案,并报北京市领导审议通过。三是从微观层面看,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强化和共享。进一步加强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建设,重点强化对第一批北京高校“一流专业”的支持,提高专业群在专业改革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支持建设市属高校中的国家级“新工科”项目,继续支持“一校一课”慕课(MOOCs)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高校专业课程的动态调整机制。積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北京学院”“卓越联盟”“基础课资源共享联盟”和“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在高校之间的交流共享。继续支持“高校图书馆联盟”“高校博物馆联盟”发展建设,促进高校资源与社会的共享对接。

3.聚焦育人核心,激发全员活力

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建设良好学风校风,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通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等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大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支持市属高校学生到在京部属高校和海外名校访学交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重点支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共享实习实训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行动计划”“实培计划”,鼓励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组织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大赛”等学科竞赛,支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北京代表队获得冠、亚、季军,获创新创业大赛开办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改积极性。开展北京高校教学改革立项和成果验收工作,对成果进行立项验收,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应用教改成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48项,获奖数量及获奖率居全国各省市前列。继续组织开展教学类名师评选推荐工作,评选出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学名师奖、“万人计划”候选人。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北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全方位需求,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还长期存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初步确立了“六九三”工作思路,即“明确六个建设方向、突出九个工作重点、加强三项保障措施”。以期在人才培养方面,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1.明确六个建设方向

一是加快结构优化统筹。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凝聚优势,突出特色,建设一流专业。加速高校专业动态调整,培养北京急需的高素质建设人才。二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引导学校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三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严肃处理师德表现失范问题。四是改革实践创新教育。加强高校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高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水平。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五是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北京地区优势特色,重点支持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部属高校、北京地区高校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北京高校与社会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六是完善教学保障机制。优化教学基本条件,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制度建设。加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2.突出九个工作重点

一是指导高校分类办学。支持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科学选择发展路径,突出本科教学改革,不断凝聚优势特色,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特色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实现北京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组建北京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研究专项,推动各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及交流。二是推动专业课程升级。推动北京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分批重点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强化高校专业群建设,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完善专业预警机制,建立专业发展指数,引导高校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建设一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引导学校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三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开展教学类名师团队评选,每年评选若干“北京高校特级教学名师奖”“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青年)”“北京高校优秀创新育人团队”。强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提升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思想引导意识、价值引导能力。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每年评选一批“北京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查师德表现失范行为现象。四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每年建设一批“北京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共享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水平。五是推动创新教育发展。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氛围。六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织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讨论,加强学生学风建设,提高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校内生改革动力。严肃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每年评选一批“北京高校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每年支持若干项“北京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积极总结宣传推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经验。七是优化教学基本条件。促进教学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每年支持若干“北京高校智慧教室建设”项目。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加强北京高校专业图书馆建设,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优质共享的图书数据服务。鼓励高校利用信息技术开放校内资源,推动教材、课程、图书资料、实验平台、博物馆等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八是统筹协调优质资源。继续支持北京学院、卓越联盟、学院路共同体建设,为北京地区高校学生开展长期访学或辅修专业学习创造条件。研究制定关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开展跨校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平台。继续开展“双培计划”,推动合作院校专业教师间交流合作。优化“外培计划”,精选合作院校、完善选拔机制、加强跟踪监测。拓展“实培计划”合作资源,完善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稳妥推进中外合作教学重点项目,积极探索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九是完善质量评价制度。指导高校完善自我评估制度,加快建立自律、自查、自纠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支持国家专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形成专业质量认证的制度框架。

3.加强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合力,积极协调和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高水平人才培養工作。二是强化高校主体责任。要求学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确保达到预期成效。三是强化支持保障和总结宣传。以专项形式引导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对建设中涌现的好做法和有效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执笔人:段磊、陈雷、张富宇)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专业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寒露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科研人力情况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2008奥运北京高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