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
【摘要】过去,一说语文基础无非就是“字、词、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这十二个字所包含的内容至少不能全部归于语文基础之内,只蕴含着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若要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势在必行。通过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依据自身教学经验,从三方面分析了如何打牢中学语文基础。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观念 语文基础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一般语文学习规律看,语文基础应是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掌握三千以上常用汉字。其二,篇章、生活、情感及审美的积淀。其三,是灵性的培养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打牢中学语文基础,笔者认为要更新以下三个观念。
一、变“给予”为“汲取”,增加:“字、词、句、篇”等方面储备
1.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或旁征博引……例如,教《可爱的草塘》,根据学生喜欢游山玩水的特点,采取让学生当“导游”的办法指导学习第五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夏天的草塘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是又大又美啊!愿意去看看吗?文中的小丽就是我们的导游,让她先领着我们游览,她不在不要紧,同学们都可以当导游。女同学当导游,就是导游小姐;男同学当导游就是导游先生。”
2.交给方法,使学生会学
在教学中,根据年级的不同,可交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识记生字的方法……比如,识字教学,除了采用教科书上集中识字、阅读识字、拼音识字外,我还采用了“据形释义,形义联想”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明白字的形义关系、来龙去脉,懂得汉字为什么这么写,当这个讲,需这样用,要这么读。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课外拓展,使学生巧学
早读时间,学生兴趣盎然地运用学过的理解成语的方法,轮流讲成语典故;午休时间,学生津津有味的运用学过的读懂课文的方法来阅读自读课本;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运用学习的古诗方法开展古诗擂台赛,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讲解自己喜爱的古诗;每周的二课堂时间,学生声情并茂地讲口头作文。回到家里,学生一要做到多看:看新闻、靠报纸、杂志等。二要做到多表达:每天向家长口头表达白天见闻。三要做参与:参加学校、社会、一些团体组织的朗诵、作文等大赛。
二、变“分析”为“感悟”,加强“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熏陶
1.“情”注课堂中,感受语文的生命力
“情”是阅读所要进入的境界,使我们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教材中壮烈的篇章,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每每陶醉在课文洋溢的情感之中。我总是富有激情,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犹如教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学生便从教材蕴含的情感中通过反复诵读,强烈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就这样我篇篇抓着情,时时想着情,处处注重情,堂堂见真情。动情时可欢颜,可怒视,可哽哽难语……这些动情的语言,震撼学生纯真健康的心灵,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尽管有些清淡或“无情”的文章,我也通过生动诙谐的语言,感人至深的事例,来调动学生情感,使情淡变情浓,让无情变有情。情感是我语文教学的生命,情感也在我的教学中升华。在我品味情、挖掘情、体现情中,学生便在涓涓的情感沐浴中,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
2.“美”融课堂中,体现语文的高境界
首先,教师在挖掘教材丰富多彩的美丽基础上,采用美的教学手段努力走进教材。教学手段实际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觉,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产生一种愉悦之感。所以我通过画简笔画,放音乐,“演课本剧”等手段,体现教学的美。其次,运用美的语言体现教学内容的美。每堂课我都把语言作为感染学生的强大教育手段。有时娓娓朗读教材描写的美的情景,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课文,品尝着语感,忘我的陶醉在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有时我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联想、想象的境界中,学生又情不自禁地进入美妙的境界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让学生感受到美,要让学生联想到美,要引导学生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美。最后通过教师的仪态展示美。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示范者、敬爱者,在学生眼里是最鲜活的,辐射着美的人物形象,那么老师的形象应焕发着美,因此我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手、投足、表情、眼神等方面的表现力,以求学生能赏心悦目。但这种仪态不是刻意装点的,而是融入我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热爱,对崇高的美的境界追求的综合反映,是一种自然流露。可以说,让学生感受着老师的模样,听着教师美的语言,享受老师美好的情感,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使学生获得一种鲜明的亲切的美感。
三、变“束缚”为“创造”,加强灵性的启迪与培养
在教学中,一是有意识组织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气氛。二是加强求异思维训练,把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三是重视形象思维训练,把具体形象思维同抽象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四是加强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了实现目标,在具体要求中要力求使学生做到:
1.允许争论
由于每个学生的天賦不同,思维特征不同,十个人可能有十种思路,但这并不阻碍每个学生都到达彼岸。学生的许多思维策略,可能比教师或教科书还要高明有效,所以,课上我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自己的见解。
2.鼓励发现
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学生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说明开启了创造的大门。在教学中我善于鼓励学生质疑,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再到善于提问,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好问”的习惯。就课文内容来说,学生学会在难处求疑,在重点处求疑,在困惑处求疑,在关键处求疑,在无疑处求疑,在易错处求疑,从而学会了在“何处求疑”。
3.引导创造
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先要体现在所教的课文。要根据课文内容做到因材施“创”。例如,《狼和小羊》结尾一句狼不听小羊的解释向小羊扑去。我趁机引导学生:“假如你是这只小羊,难道你就这样让它白白吃掉?”我的那句“假如你是……”如同在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使学生飞到新的彼岸。就这样,《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变聪明了,《小站》的布置是现代化的设备了;孩子们便创造了新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新的看图学文《小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讲读课的学习方法,把学生推向讲台来,让他们讲阅读理解课文。和学生共同商定删除文质不美的篇目,然后由师生从课外读物中各自推荐文质兼美的篇章,创造性的学习。笔者要求学生每晚收看《焦点访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悟现实,把自己的观点、认识写成感悟。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然后选出最佳作文编入班级的《萌芽文集》中,并印发成册发于同学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园地,不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还提高了他们创造的技能和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中所论述的三点能有效打好中学学生语文基础。在新时期,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