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宝
山西省太谷二中 山西晋中 030800
当前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话题,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为了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写作教学,真正从基础、发展等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是从阅读与模仿开始的。高中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依然要遵循这一自然规则。高中阅读,第一选择是教材,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教材中学习感受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比如:学习《劝学》《师说》《六国论》这类文章时,要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技巧,感受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不同方法起到的不同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习《声声慢》《登高》等古代诗词时,要学习其中大量艺术手法的运用效果,考虑如何改变学生语言苍白无力的现状,培养良好的语感,运用更好的表达方式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
高中阅读,第二选择是课外书籍。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叶圣陶先生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因此他强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他说:“阅读要养成习惯才实用,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一项教材。”通过教材,带动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确应成为语文教材观所追求的归宿。在此,要强调的是,学生的阅读面要广,不仅要阅读名著,也要接触现当代的时事评论类文章。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学生不积累好的写作内容与素材,作文就难以升格。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带领学生阅读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时,便要提醒学生加强素材积累的意识。要明确哪些素材是有艺术性的,能够提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如《荷塘月色》;哪些素材是有思想魅力的,能够提升思维能力,如《谏太宗十思疏》;哪些素材是富含人生哲理的,能够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如《斑纹》;哪些素材是有大情怀大文化的,能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如《史记》。长此以往,文化审美与鉴赏品味就会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作文中,提升作文的品质。
例如:学习《史记》,要感受“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理解项羽、李广的悲剧原因,明白韩信、张良等人的人生选择。
无论要提高学生哪一方面的素养,都是一个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更没有终点,因此教师要有恒心,更要有信心。写作素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悟和思考生活。
一切“理解”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进去”“说出来”“做熟练”,“懂了”远远不够,还要“会做”。高中生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独立完成优秀的考场作文,因此平时加大训练量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两周一次训练是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评价环节。下面针对议论文写作,从语文素养的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评价建议:
评价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议论文的语言大多比较“理性”,因此很多学生的语言说出来是“干巴巴”的。如果能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水词”,即使本来抽象的议论说理生动活泼起来,也使本来内容不多的文章丰富起来。
评价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可以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逻辑思路、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逻辑思路、从段落行文中落实逻辑思路。当然,学生时常会有思路打不开的情况,这时可运用对比论证。每个议论的话题,都有反面存在,从写这样的反面内容进行说理,通过对比,论证正面的观点。思维结构要多样化,多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文章结构,学习各种结构的技巧和方法。
评价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发现美的眼睛实在不少,但热爱美与珍惜美的心灵就非常罕见。要爱美,更要珍惜美。学生的作文要有审美情趣,要抒发真实的情感、志趣;要有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要有批判质疑的精神,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评价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每个中国人都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学生,更要有这种传承的意识。在文中,学生要体现大视野,大情怀,大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担负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综上所述,要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改进写作实践,要从点滴做起,不骄不躁,踏踏实实,把工作落实到每一次作文实践课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