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8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要构筑休闲湾区;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弘扬廉洁修身、勤勉尽责的廉洁文化,形成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廉洁化风成俗。
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加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音乐产业发展。加强大湾区艺术院团、演艺学校及文博机构交流,支持博物馆合作策展,便利艺术院团在大湾区内跨境演出。
支持新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增强香港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魅力。支持香港通过国际影视展、香港书展和设计营商周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汇聚创意人才,巩固创意之都地位。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支持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弘扬特色饮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指出,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规划》提出了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质量兴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质量兴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建立,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规划》确定了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力布局,引导节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推进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全面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二是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健全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引进转化国际先进农业标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三是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深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强化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冷链仓储物流设施,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培育提升农业品牌,着力构建农业品牌体系,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打造国际知名农业品牌。五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六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质量导向型科技攻关,加快提升农机装备质量水平,大力推广绿色高效设施装备和技术,加快数字农业建设。七是建设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骨干带动作用,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打造质量兴农的农垦国家队。
2月22日~2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湖北省麻城市开展调研慰问活动,看望基层扶贫干部、驻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
麻城市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是著名的红色古城。自2012年定点帮扶麻城市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一直心系麻城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选派优秀干部到麻城挂职和驻村,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帮助、人才培训、产业引导等方式,助力麻城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广泛发动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激发了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探索形成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互相促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年,全市实现40个贫困村出列, 12101户37680个贫困人口脱贫。
倪虹指出,2019年是麻城市实现脱贫摘帽的决战决胜之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组织多方力量帮助麻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倪虹强调,挂职干部、扶贫干部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化解工作难题时不断增长才干和智慧;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精细操作,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在产业发展方面寻求突破;要总结成功经验,持续深入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发挥群众智慧,动员群众力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昌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直属机关党委有关同志参加扶贫调研慰问活动。
近日,中央13部委出台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这是继“大棚房被拆”之后的又一新政,针对基础配套、土地利用、资金流转、人才回归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鼓励政策中央13部委新政解读:建设用地可配套5%,四荒地成乡村旅游项目首选。
关于土地利用,一、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最好是“四荒地”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对使用“四荒地”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
关于资金流转,引导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依法合规探索开展景区企业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展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对于耗资周期长的乡村旅游项目,至少是个福音。
关于人才回归,人才一直是现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死穴。新文件提出:鼓励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服务技能、市场营销等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官、乡村旅游管理和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以及规划建筑等设计人员下乡,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支持。
关于基础配套,新文件重点谈到: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力度。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扩展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加大对乡村旅游债券融资支持力度。
2019年2月26日上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部纪检监察组)举办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视频远程教育培训开班式暨第一讲,视频远程教育培训机制正式建立运行。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宋寒松主持培训并讲话。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视频远程教育培训第一讲主题定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要求,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向纵深发展。
培训班将形成机制,每月安排一次,以常规性的履职能力教育培训为主,同时,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决策部署,通报部党组和驻部纪检监察组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向全系统介绍交流各地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等。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要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成为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表率”的要求以及赵乐际同志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的要求,加快纪检监察队伍的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举办视频远程教育培训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迫切的现实需求。
进一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和斗争精神,练好内功、素能和本领,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大的担当作为,要把纪检监察工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有机地、紧密地贯通在一起,办出自己的特色来,符合系统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共同愿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机关专兼职纪检干部、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共141人参加主会场培训。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内设纪检监察机构同志及各单位分管党风廉政建设和扶贫工作的负责同志,参加各地分会场视频远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