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灿 陈佑成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北京 10012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6)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力推动,“三农”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推动形成了农村双创新热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晋江市通过不断优化农村“双创”环境,提升农村“双创”水平,使农村“双创”成为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双创”团队38个,规模经营200亩以上的大学生农场有50家,新增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农业“双创”企业5家,并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农村“双创”优秀带头人。晋江人凭借爱拼敢赢的精神,在农村农业发展中闯出一条“晋江之路”。
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区位与地缘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强做大农业特色产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发展园区农业。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体系。创建以内坑为核心,辐射带动磁灶、安海的首批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完成8个项目,总投资2 500万元;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完成4个项目,总投资2 000万元;持续深化以胡萝卜为主打产业的省级农民创业基地(东石)创建,建设项目4个,年度投资1 000万元;二是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抓好农业“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和认证,全全市有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数达34家72个;“晋江紫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安海土笋冻”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晋江胡萝卜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成立全资国有的益农投资发展公司,重点推进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拓展区项目和新塘田园风光项目,围绕“客人常来、市民常走”启动市域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的田园风光项目规划建设;引进全国著名乡建团队——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打造紫帽镇园坂村“诗意园坂”乡村休闲综合开发项目、灵源街道灵水社区现代农业转型及古村落开发运营项目、金井镇围头村海峡两岸生态文化旅游区升级等项目;四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0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4家、泉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1家;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62家,获评省级示范社6家、泉州市级示范社9家、本级示范社24家;获评省级家庭示范农场5家,泉州级家庭示范农场9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区1家、四星级示范园区4家、三星级示范园区6家,省级休闲示范点5个。
农村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是支撑。晋江市在推进农村创新创业过程中,一是建设人才引进平台:整合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市场,建设高效人才市场综合体。培育“人力银行”猎头服务等高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打造立体式引才通道;嫁接国内外高校、名企和人才智力资源,建设晋江商学院,打造本土化、区域化、高端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与省内外十一所高校签订农村双创合作协议重点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规格的战略合作,与福建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创业创新平台,成立“福建省农科院专家(晋江)工作站”;二是搭好孵化共享平台:引才更要有用才的平台,建设创意创业创新园、国际工业设计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陈埭新区创新中心、福大晋江科教园等五大科技创新载体,聚集创新要素,为农业农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空间。建成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完成创业项目和企业入驻和孵化200个以上。2018年9月,晋江首家星创天地正式挂牌运营,吸引了10家农业企业、15支院校团队入驻;整合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市场,建设高效人才市场综合体;三是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零散空地等存量资源,挖掘现有物业设施利用潜力,并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建设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对认定为晋江市级基地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大力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中小微涉农市场主体。支持和引导各镇(街道)整合发展一批重点面向初创期“种子培育”的创业孵化基地、引导早中期创业企业集群发展的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园区,聚集创业要素,降低创业成本。
加快培育以“人”作为核心载体的创新要素,持续汇聚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启动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通过实施“1+N”人才优惠政策(1份人才赶超行动方案,“N”份配套优惠政策),在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对接引进海内外科技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加快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晋创新创业。围绕人才引进和培养内生力量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对接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更好推进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晋江本土人才内生力量,与省内外十一所高校签订农村双创合作协议,设立福建农林大学晋江研究院、成立大学生晋江创业基地、福建省农科院专家(晋江)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平台,在人才培养、农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规格的战略合作;引进福建农林大学5个团队派驻晋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通过项目化运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合作,为晋江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吸引人才来晋江创业创新,摸索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晋江路径”。
二是百生百村,助推乡村振兴落地实施。晋江市招募63个来自省内外高校的大学生团队到91个村(社区)开展“百生百村”乡村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村社党员义工队与大学生积极配合,入户调研,了解掌握村庄发展现状,策划生成村社党组织特色党建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当地群众配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填补了晋江市乡村“软件”建设。通过百生百村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将高校资源进一步引入晋江的乡村,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力量。
三是内生力量培养,激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乡村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培育乡村的内生性发展力量。通过社会团队、高校学生等外部人才力量,为晋江乡村创新创业搭建人才桥梁,让更多有志于乡村的“一懂两爱”人才参与到乡村双创中,形成以乡村新农人、双创优秀带头人、乡村产业发展领军人物、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等为主体的乡村双创的一个主力军。实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62家;获评省级家庭示范农场5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1家,其中五星级示范园区1家。出台《晋江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规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710人,分等级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0人;配合省农学会开展农业农村自主创业者职称评定,29人获中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出台《晋江市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班,5人次选送参加福建省农业厅比赛,并获得福建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优秀奖1项。
强化政策激励保障,营造农村“双创”良好制度环境。在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双创”政策大礼包的同时,晋江积极推动出台落实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保障农村“双创”的稳步推进。
一是在创设人才政策:出台《晋江市人才工作赶超行动方案(2015—2020年)》,生成27个重大人才项目,配套出台《晋江市优秀人才认定标准》、《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项目的若干意见》、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政策、优秀人才享受工作生活待遇政策等优惠政策;实施青年人才“生根计划”,建设人才公寓1 200多套,落实优秀人才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10项生活优待;鼓励在晋江市域内注册成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对新设立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元,每年按年营业额1%给予补助;每年评定3—5个大学生农业(林业)创业创新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和股份权能实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积极探索“4545”运作模式。全市共有383个村(社区)完成成员确定成员94.62万人,284个村完成机构成立,设置股数412.52万股;2018年8月23日晋江土地确权数据库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数据汇交初检复检,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三是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意见》等7份经济发展鼓励扶持政策,共兑现政策资金15.5亿元;修订出台11份经济发展鼓励扶持政策,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金融业、旅游产业和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通过举办“政银企保户”农业专场对接活动、农产品加工暨冷链物流对接活动,搭建融资平台、一二三产业融合对接平台。2018年,兑现财政扶农资金813.296 5万元,累计有145个单位(个人)受益;四是创新的金融支农方式。设立1 000万元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扩大向农业企业、场户发放生产性贷款,着力构建“银行放贷、保险担保、农业担保、政府贴息”的四方合作平台;主动协调金融机构,创新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保障,向获评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家庭农场及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对象进行授信贷款,并享有利率优惠;大力推进贴息贷款,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按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总额的3—4%进行贴息,2017年累计兑现贴息补助632万元,发放农业贷款16.94亿元,签订农业保险项目21个。
在精神层面上,发挥晋江经验勇于创业创新。晋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工作期间提出的,他始终高度关注晋江发展。习近平同志6年7次深入晋江一线,进基层、下企业、访农村,不断密切关注晋江的改革发展事业,总结“晋江经验”,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的论断。“晋江经验”为引领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树立了标杆。晋江市积极探索城乡产业转型和空间优化的以城带乡、城乡共进的双创新路径,提出以塑造“美丽田野风光”为核心的农村双创的“晋江经验”。将晋江打造出生态、生产、生活和景观四位一体的乡村发展模式,留住“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风貌,探索一个全新农村双创发展目标。
一是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完善城市配套,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全市推广“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理念,全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营造便捷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二是政府先试先行主动出击。2017年7月晋江开展“五微五营双创”活动,吸引100多支团队、370多名大学生到村(社区)利用“四旁四地”、边角地块创作一大批原生态、乡土味乡村微景观;2018年1月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联合成功举办首届“海峡杯”现代农业创意创新大赛,征集创意创新产品179件,12家风投公司参与对接,取得明显效果;2018年6月举办第十届海峡论坛·2018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之海峡两岸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研讨会,集合海峡两岸“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聪明才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创业创新主体开发农业农村各类要素资源。在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养老家政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领域,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农村电商和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需求为导向分类开展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事业发展,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导,现已建成5个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3个蔬菜A类商品化处理中心和1个结合蔬菜采摘的休闲观光项目。晋江市有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数达34家72个,“衙口花生”、“晋江紫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晋江市多功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逐步形成了农业结构更趋合理、经营方式更加优化、物质装备明显提升、科技支撑显著增强和特色产品丰富安全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农民生活殷实富足。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870元,比增10%,村集体经济得到稳步增加。始终坚持“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的准则,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提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因地因户施策,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2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商业保险,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做好精准扶贫与城乡低保、“四帮四扶”衔接工作,全市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保障范围,1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四帮四扶”帮扶范围;充分发挥企业、商会在扶贫中的优势和作用,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
晋江通过实施农村环境提升和社区营造工程,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更多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管理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构建晋江乡村“152030”快速交通圈,即所有镇街15分钟内上高速,市区20分钟内到达任何一个镇,各镇之间30分钟内通达。建设和完善一批主次干道、公园绿地、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农村基础配套项目加快完善。围绕“环境卫生美、村庄自然美、乡村文明美、生活幸福美、社会和谐美”的“最美乡村”创建目标,晋江市40个村庄获得“最美乡村”称号。稳步推动城乡“6+1”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体、市政配套、社会福利“五个系列”资源稳步整合,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
晋江,山川秀丽,交通发达,城乡一体,经济繁荣,不仅创造了习近平同志总结提出的“晋江经验”,而且入选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并正式加入农业农村部的农村创业创新“创20”机制。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凭借着晋江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创业创新精神,推动了全市农村创业创新的蓬勃发展。
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通过用地、财政、金融、载体等扶持措施,推动村(社区)增强造血功能,预留发展空间,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确保2020年各村(社区)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
完善农村双创政策支持。降低创业创新准入门槛。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升工商登记便利化水平。将返乡创业创新主体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鼓励创业创新主体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在农村发展各类事业。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目录,鼓励返乡创业创新主体参与建设或承担公共服务项目,支持其参加政府采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加大对返乡创业创新主体的财政支持力度。各项农业补贴政策要重点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对具备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其他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及时纳入扶持范围,同时进一步优化申请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健全政策受益人信息联网查验机制,为其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闽商返乡敢于创业创新。晋江靠的是“爱拼才会赢”的拼劲和“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发展起来,靠的是“三闲起步、三资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发展起来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首晋江几乎人人会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浓缩了晋江闽商最为宝贵的人生信条。晋江闽商具有敢于创业敢于创新的鲜明特质。
新晋江人敢于来晋创业。在晋江229.3万常住人口中,本地人口只占五成左右,作为“新晋江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超过百万。晋江率先全国推行“居住证”制度,为百万外来工提供30项市民待遇,为企业员工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房等保障性住房,率先实现异地高考,“包飞机、包火车、包汽车”送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等等越来越多新举措陆续落地。外地人在晋江无后顾之忧,敢于投身创业热潮。未来,晋江将按照《晋江市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全力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工作,以最好的实绩,丰富“晋江经验”。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体系,重点推进1个泉州市级闽台合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加快国家级晋江马保护区项目建设,以九十九溪片区项目为基础,争创国家级农业公园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力扶持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全面实施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创建“晋江胡萝卜”区域性公用品牌;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支撑。加快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培育2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4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21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做好“五新”技术推广对接转化落地;健全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的本地负责人、技术骨干参加学历教育、农民职称评定,做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的培育工作。
创新的金融支农方式。通过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构建“银行放贷、保险担保、农业担保、政府贴息”的四方合作平台。主动协调金融机构,创新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保障,举办“政银企保户”农业专场对接活动,协助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加快农村双创平台建设。依托创意创业创新园等五大科技创新载体,为农业农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空间。建成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助力完成创业项目和企业孵化;整合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市场,建设高效人才市场综合体;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零散空地等存量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大力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中小微涉农市场主体。支持和引导发展一批重点面向初创期“种子培育”的创业孵化基地、引导早中期创业企业集群发展的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园区,聚集创业要素,降低创业成本。
构建创业创新培训体系。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编制和实施返乡创业创新专项培训计划,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民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企业开展创业培训。依托农业大中专院校和创业创新培训机构,筛选认定一批晋江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培训基地,并给予适当补贴。每年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人才不少于200人。组织开展农村创业导师评选活动,从有经验和行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创业带头人和科研院校专家中选拔一批创业导师,为有意在农村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咨询指导服务。
通过树立农村双创典型示范。引领晋江农村创新创业事业发展。立足农村实际,总结创业创新实践,推广一批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模式和成熟经验。每年评选3—5个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并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以开展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宣传推介活动为载体,将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勤于耕耘的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典型选拔出来,总结推广好典型、好机制、好创意,引导广大在农村的创业者学习借鉴。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考核体系,优先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最美农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