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9-03-17 09:33高嬿
祖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摘要:“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是借鉴“分布式系统”的去中心化思想,结合项目式学习的系统性教学方法,针对影视后期制作方向的培养目标,适应多内容、双要求的岗位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提高整体学习效益,是一种有效的专业课学习模式。文中以教学案例的展示分析,凸显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在数字影像技术专业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分布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   学习资源去中心化

一、职业教育传统教学与未来趋势

影视后期制作内容主要包括:组接镜头、特效合成、字幕设计、色彩调整和音频处理等,可细分为15个精细岗位①。课改前,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设定在剪辑、合成和特效等单一岗位,但随着影视项目制作效率的提升,工种融合,复合人才的岗位发展要求,以项目为基础,分任务、分小组和融工种的学习势在必行。

(一)传统教学的局限

教学资源陈旧滞后、单调乏味与岗位实践脱节,学生倾向于学习网络资料。教学上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动记忆,难免让课堂陷入无味的境地,并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等。多重因素的作用,讓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的教学效果下滑。

笔者在2010年至2015年间,按照传统教学法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在为期5年的毕业生跟踪数据统计显示,对口就业率为81%②,稳定就业率为62%。企业项目主管反馈,学生项目管理意识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只有60%左右的学生能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需要企业进一步培养,这一指标迟迟无法提升深深困扰着笔者,从而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工具去解决。

(二)教学发展趋势

1.复合技能人才的需求,倒逼教法升级

复合技能人才是转变单一岗位负责制的传统思维方式,朝着能解决复杂任务、团队协作、学习组织的复合职业能力需求的趋势发展。这将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将学科迁移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构建开放、灵活、多元且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倒逼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上的升级。

2.教学互转概念的引入,聚焦学生兴趣

学生主体地位在当前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把教的过程当做学的过程[1],实现更好的导学;学生把学的过程当作教的过程,促使知识的掌握。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互转,将形成学生讲,教师听;学生展示,教师观看;学生个性提问,教师针对解答的组织形式,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切实解决学习难题。

3.新兴教学工具的涌现,打破时空界限

教学云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协作学习工具等的涌现,打破实践空间的限制,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可直接沟通、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又能实现远程操作、演示、指导,生生、师生间无距离讨论互助共享等。崭新的教学工具将为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坚实基础。

二、“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构建

(一)“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概念

1.“项目式学习”的概念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Standards-Focused PBL)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

2.“分布式学习”的概念

“分布式”这一名词最初出现在计算机领域,对应于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数据,1995年Steven Saltzberg等在《Distributed Learn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提出的“分布式学习”概念:“它来自于分布式资源的概念。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3]该定义强调学习资源的去中心化,这是分布式学习的最显著特征。

分布式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如图2。一切有利于学习发生的事物都是学习资源,它实现一个学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教师和专家。教师由知识的垄断者、学习活动的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准备、设计、参与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教师对于学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3]

3.“项目式学习”与“分布式学习”融合的必要性

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分析,项目式学习和分布式学习在中职教育领域应用未集中在核心课程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明晰项目学习与综合实践的异同,没有充分利用分布学习与信息技术的优势。美国学者托马斯博士(J.W.Thomas)认为,项目式学习的首要特征就是其向心性,即项目是课程的中心,而不是课程的外围和边缘,学生通过项目而接触、学习学科的核心概念。[4]而在实践中,教师在组织项目式学习时,并未涉及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仅针对教材的拓展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本质上与综合实践无异,未能实现项目式学习与核心课程的融合。从网络环境支持的角度分析,国内的分布式学习倾向于利用学习平台或单一技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资源的堆积,而没有较全面地从技术的整体运用方面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进行学科知识的分布式项目学习转化显得尤为必要,可以更好地促进项目式学习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与推广。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

4.“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概念的提出

“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以项目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实施的分布化学习实践形式,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

它是主要的教学互转方法,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实现学生课前学习,课中解决疑难问题。它改变教师为知识主要来源的格局,以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基础,着重设計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或认知岗位情境,注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式,和提升职业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二)“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五环节

基于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特点,将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模式设计为粗放式预习、问题式导习、细化型修习、交流型研习、梳理型复习等五个环节,见图4。

1.粗放式预习,提升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率

教师预先设计好“闯关式”预习任务,借助教学平台承载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在线交流工具供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2.问题式导习,优化学习路径,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导习是指教师根据学习者预习的反馈,细化学习内容、准备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的引导后学习或引导着学习的方式[5]。

3.细化型修习,任务分解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修习是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演习,同时完成一定质量的理论练习题的过程。以任务制作为导向,并将任务细分成多个层次或环节,帮助学生实现任务大化小,各个击破,并提供示范型教学资源或现场示范,帮助学生逐层逐步完成任务。

4.交流型研习,成果评价交流,促进知识技能深化

研习是研究和探讨的学习方式,反映学习者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研习过程以师生平等对话、生生深入探讨,组织头脑风暴或依据细化的指标针对具体问题探讨再优化的方案[2]。

5.梳理型复习,形成个人知识经验

复习是对所学内容的梳理、归纳和整理的学习方式,鉴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和引导。

(三)“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实施条件

1.“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环境搭建

学习环境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主要指项目教学与实践的物理环境。包括智慧教室的搭建、实训环境与理论教室的融合搭建等。

2.“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包括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包括网络、图书馆、实训室、计算机等相关设施;人力资源包括学习同伴、教师和专家等;信息资源包括在线微视频、习题库等。

3.“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活动组织

设定明确宽松的学习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泛的机会,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获得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活动组织充分反映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习资源的去中心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构建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孤立的学习转变成群体的实践化学习[6]。

4.“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社区构建

创建即时通讯群,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解题经验、讨论制作重难点,在互动互助中完成学习任务。

5.“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平台辅助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的分类检索、运用“游戏闯关”功能和建立“成长记录卡”功能,统计数据,客观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三、“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教学实践

(一)案例背景

《抠像细节处理》是《影视制作》实践课程,是数字影像技术专业中职二年级的专业课。教授的内容为用After Effect软件处理绿幕抠像细节的技巧。由于此类抠像没有固定的参数标准,需根据画面细节灵活设置参数值。故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以“屏幕蒙版”为原理的抠像细节处理技巧,让学生们能灵活使用“键控”系列插件,处理绿幕抠像的细节问题。

(二)“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准备

1.“集成工作室”式环境搭建

环境搭建模拟紧凑型影视工作室布局,主要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两个工作区,见图5。让学生们从一台工作站加一套键盘鼠标就能完成任务制作的纯后期模式,转变为能运用蒙版原理,参与前期拍摄,获取更优质抠像素材的前后期结合模式。

2.“去中心化”教学资源建设

借助教学平台实现学习资源去中心化。针对本课,制作并提供与后期抠像细节处理有关的微视频(蒙版原理的讲解、插件操作步骤的演示等)、与绿幕抠像拍摄有关的微视频(构图的知识、摄像机的设置、布光的方法等)、抠像基础知识的习题库、多元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教师导习的三套预设方案等。

3.“三段式”活动组织结构

活动组织以任务为主线,以“点评”为抓手,收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习研究、分析解决、实践挑战的方式,习得知识、技能并提升素养。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究”,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获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究效果、究方法、究规范。

第二个阶段为“析”,通过微课图解原理,结合教师的操作演示和经验传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复习。

第三个阶段为“战”,站在项目制作的整体视野,要求以优化制作流程为目标,深究拓展,实现知识内化。

4.即时通讯社区构建

创建两个即时通讯群,一个群包括所有学习者,另一个为组长群,学习者及其辅助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同伴等),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智慧型教学平台辅助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的分类检索、运用“游戏闯关”功能和建立“成长记录卡”功能,激发学习兴趣,统计学习数据,为评价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三)“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实施

1.粗放式预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游戏闯关”功能,推送本节任务,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助学的方式,在平台内搜索抠像的基础知识、插件的使用方法,或上网搜索补充相关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借助在线交流工具及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研讨。学习后尝试完成抠像练习和基础习题,由学习平台生成预习反馈,即“成长记录卡”的初级信息,教师获取预习反馈信息,准备导习方案,见图6-1。

2.问题式导习。根据学生反馈,教师快速锁定学生预习中未解决的实际重难点问题,选择合适预案开展相关抠像细节处理技巧的问题式导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微视频讲解和演示操作,集中解决学习中共性的难点。丰富的分层细化后的教学微视频,供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生们尝试自习消化、小组讨论修改,同时完成进阶习题的制作,通过前后两次练习效果的对比,学生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应用操作技巧,“成长记录卡”自动完成数据采集,见图6-2。

3.细化型修习。以企业工作流程为教学流程,提出优化抠像细节处理的任务要求,借鉴真人秀节目制作方式,将任务细化为前期拍摄和后期抠像两个环节。通过“扫一扫”向小组发放任务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跨越工种,结合去中心化的学习资源,学生现查、现学、现做、现调整,在实践中验证拍摄理论,在探索中总结前后期制作在抠像细节处理中的协作关系,提高任务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完成进阶习题,平台记录分析学习情况,形成第三阶段成长记录卡,见图6-3。

4.交流型研习。根据细化的评价指标、量化的评价内容,尝试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分享抠像任务实施中经验,发现抠像成果的不足,提出可修改、可提高的建议,帮助知识技能的内化。

5.梳理型复习。不限工具、不限形式,尝试完成知识的梳理、技能的小结,制作心得的撰写,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也将课前预设的,但课上没有讲解的《边缘修正》和《颜色还原》的导习方案作为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岗位抠像“4个清晰”的技术要点。

四、“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思考

笔者自2016年起,前后执教8个班级共242位影视后期制作专门化方向职二职三年级的学生,运用“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方法,在近4年的教学反馈统计中达到4个维度的提升,包括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效度提升,课程标准化水平提升以及课堂德育文化水平提升。

在近4年的畢业生跟踪统计数据中,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提升15%,持续就业率提升21%,企业项目主管反馈,顶岗实习学生较往届更有规范操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这些都是“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逐步呈现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突破传统教学的“中心化”

“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去中心化的设计,通常没有“教师”与“学生”这两种角色的区分,大家的角色都是一样的,地位是平等的,互联网就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联网的任意节点都有自己的功能。教师可以同时进行分镜、动画、特效、剪辑、合成等工种进行项目布置,学生自我或分组学习,各自掌握各工种中的核心技能,在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中,由模仿到独立制作,乃至创意的实现。

(二)突破传统教学灌输式的弊端

“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弥补了中职学生直接进行网络教学的缺陷,又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灌输式的弊端,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去中心化的学习资源的运用打破知识课、实训课的界限,在任务驱动下,师生双方产生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训练交错开展,实现从实到理、实中涵理、情境交融的教学特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将一切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形成教学良性循环模式。

(三)“学习、训练、工作室”三为一体

按照项目的要求,分工合作进行理论与知识传授同时,通过专业学习、训练、工作室三结合,使每一位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地熟练掌握对接岗位的视觉设计、特效特作、后期影视制作三种能力。学生通过分布式项目的学习,提升了职业素养,在进入就业应聘中快速地融入了各工作岗位。

“分布式项目学习方法”的课堂运用,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学生在任务的导入下产生了互动,遇到小问题自己解决,普遍问题再由老师统一讲解,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互动产生了新的信息与资源的生成,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主动思考问题,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情境关系。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建构的过程与经历,促进学生在同化、顺应、平衡中巩固旧的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意义[5]。

注释:

①根据百度百聘的统计,影视后期制作15个岗位为:后期导演、分镜师、剪辑助理、剪辑师、包装助理、包装师、特效助理、特效师、合成助理、合成师、动画助理、动画师、调色师、音效助理、音效师。

②根据正态分布规律,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取样198位学生,16家企业,24位岗位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统计。

参考文献:

[1]孙炎.把教的过程当成是教师学的过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10):38-39.

[2]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宣,高防.分布式学习: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J].2005:14-17.23-26.

[4]Thomas,J.W.. Project-Based Learning: Overview[M].Novato,CA: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1998.

[5]林勤.教学为了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6]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基金课题:市级青年教师课题《基于“分布式协作”模式下的数字影像技术专业课堂研究和方案设计》;作者简介:高嬿,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职务:动漫游戏教研组长,单位: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数字影像技术。)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