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2019-03-17 09:36董海燕
时代报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作协兰考焦裕禄

董海燕

2019年夏,我参加工作整整十年了。我的十年,与《时代报告》的发展相伴相随。

在这十年间,我曾经多次到过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在焦裕禄纪念馆里徜徉、在焦桐下沉思,久久地伫立在习近平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碑刻之前;我曾经走进绵延起伏的太行山脉,探访红旗渠儿女的过往今昔;我曾经向大别山更深处行进,一路追寻英魂的足迹。

在这十年间,我曾接触到文艺界的一线名流,李炳银、李春雷、阎连科、周大新,面对面听他们讲授,与他们对谈;我也曾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中,揭开贫困户的锅盖,与他们同吃一锅饭。

在这十年间,我曾经无数次觉得自己苦了累了,想要放弃,又一次次地回首初心,坚定信念。在这样的历程中,我渐渐明白,一个人对自己初心的探寻与求索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在灵魂经历反复洗礼,认知不断升华之后,才更加坚定的。

在这十年的成长磨砺中,我愈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初心和使命。前不久,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中,他提到,希望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这殷殷的嘱托唤醒了我灵魂深处刻骨铭心的回忆。

那是在兰考宣布退出贫困县之时,我随同社里的采访组深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隆冬时节,当我们冒着严寒赶到张庄村时是早上六点钟,那里已经张灯结彩准备好了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夜幕深沉时,葡萄架乡的党委书记岳建河还在给两委干部开会,临走时嘱咐他们,“一人买个烧饼,吃完接着干”。这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这就是兰考的精神气质!……在为期两个月的集中采访中,我几乎跑遍了兰考县的各个村落,接触到上百位驻村干部,我的头发乱了,妆容花了,身体冷了,心却热了。我不禁思绪万千,兰考向中央交卷,又何尝不是我们在向这个时代交卷?是那无数个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构筑起了兰考的扶贫岁月。

我想,我理应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样的瞬间,让脱贫攻坚的岁月在新时代的长河里波光粼粼!

今年4月,奔流文学院第九届作家研修班在唐庄举行。那里是“改革先锋”吴金印曾经战斗过、而今仍然在战斗的地方,那里有着中国乡镇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也是在那里,我采访到了钦慕已久的吴金印老人,参观了他亲手打造的四合社区。在巍巍浩荡的唐公山上,漫山遍野的鱼鳞坑镌刻着他的不朽功勋,那样的奇观是动人心魄的对象和发人感慨的存在。在那一時刻,我觉得自己从未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我在不断的回忆和重新的发现中愈加清晰理解了吴金印这个平凡老人的非凡存在。

我想我理应用手中的笔书写出这样的人物,让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新时代的大地上响彻心扉!

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橱窗里,《德耀中原》不可或缺。为了采写见义勇为模范李学生的故事,我从他的家乡河南商丘出发,辗转千里,抵达他的牺牲地——浙江温州,探寻他生命初始与终结的所在。在水心汇昌,我见到了李学生垂垂老矣的父亲和他已然成年的女儿,我们一起前往他当年出事的火车道班。是凭吊,也是纪念。那一天很热,没有一丝凉荫,我们整个人在太阳底下炙烤着。无言的沉默,让山河动容。离那段轨道越来越近了,我的心也越来越痛。我一边擦着汗,也擦着眼里的泪。我无法控制决堤的泪水,揪心的疼痛至今没有丝毫减轻。这种瞬间的痛感,铭刻在我的心里,成为一种对人类共情的最好注释,这是李学生身上放射出的耀眼光芒。

我想我理应用手中的笔讴歌这样的高光时刻,让中华文明的圣火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熊熊燃烧!

在中原大地,还有着许许多多像吴金印、李学生这样辉耀神州的典型人物,也有着无法穷尽的像奋战在兰考脱贫攻坚一线的人民群众,是他们用汗水和泪水构筑起了新时代的华章,是他们用拼搏和奋进奏响了新时代的强音,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样的时代,书写好这样的时代,讴歌出这样的时代!

猜你喜欢
中国作协兰考焦裕禄
又访兰考
焦裕禄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兰考交卷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及省上领导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学习焦裕禄 争做好干部
何建明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