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娴琳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有2/3的时间均在寝室中度过,所以高校应根据这一特点,加强宿舍建设力度,使其成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对学生形成正面影响,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并且伴随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第二课堂。现阶段的大学生管理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管理和宿舍建设,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对学生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首先,通过大学生宿舍建设有利于为学生创设优质宿舍氛围,使其宿舍成员相互学习和帮助,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其次,宿舍建设有利于培养宿舍成员规范的行为准则,对宿舍成员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再次,宿舍中的每个成员均来源于不同生源地,在相处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共同体,宿舍成员之间需要展开密切的人际交往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技巧。最后,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均在宿舍度过,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的摩擦或矛盾,通过宿舍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思想观念,并且在宿舍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帮助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由此可见,宿舍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和谐相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途径,同时宿舍建设也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推进宿舍建设过程中,应成立相应的管理队伍,由辅导员、基层党员以及宿舍管理者共同组成,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运用有效的工作模式展开宿舍建设工作。同时应该大力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逐步转移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中心,使其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提供更加优质的团组织服务。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应从宿舍建设入手,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对高校学生形成引导作用,逐渐形成良好的学风、宿舍环境,在高校学生的监督下,不断完善基层团组织工作模式与工作机制,通过宿舍建设的推动作用,实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当前高校宿舍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个体生活差异性较大,不同生活习惯的个体难免会影响到彼此的生活质量,虽然高校针对宿舍管理通常会制定一些规则,但是却很难形成真正有效的作用。所以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相对健全的宿舍建设考核机制,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手段,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其酿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宿舍的卫生情况以及生活秩序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结合学生的评奖评优。完善的宿舍建设管理制度,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前提,有利于促进学生宿舍生活的不断规范化、秩序化。规章制度应避免强硬性措施,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将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到宿舍管理。
在推进高校宿舍建设过程中,宿舍长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宿舍的舍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舍长的责任心以及领导能力。但是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均不愿意担任寝室长职责,在选取过程中也通常是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定,导致宿舍长难以在宿舍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和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首先应做的则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对宿舍长这一工作具备高度认可,并且宿舍长应给予一定综合评分,使学生对这一职位具备较高的承担热情,这样才能够是宿舍长成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推动者和管理者。宿舍长应与寝室成员共同探讨制定相应的寝室公约,对所有寝室成员形成一定的约束和保护。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在宿舍建设过程中,由于住宿条件有限,所以同班级学生也很难实现集中管理,这种住宿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管理难度,并且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缺少归属感,对于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消极影响。所以当前要做的则是进一步优化宿舍人员结构,尽最大可能对搬进学生形成集中的宿舍管理。在进行宿舍建设过程中,应针对班级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人数进行统筹分配,保证每个寝室中均有能够控制局面并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生,这有利于促进前世健康发展。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源地、学习成绩等因素,保证宿舍人员结构配置的合理化。
综上所述,宿舍建设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并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配置健全的工作队伍。以此来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宿舍长、宿舍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高校大学生营造和谐团结的宿舍风气,促使宿舍成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