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民族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019-03-17 15:41刘绍刚施钦刘敏谭学才
关键词:环境工程双一流本科生

刘绍刚施 钦刘 敏谭学才

(广西民族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1-2]“双一流”建设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就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和过程.从国家战略高度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和与发展目标.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与大学的根本,将“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具体落实到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教学中,这是当前高校亟待推进的课题.

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3]但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使得广西生态环境面临着土壤重金属 和有机物污染程度日趋严重、部分江河水质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城市大气环境里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存在着普遍超标的现象、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始终较为严重、酸雨污染依然严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劣等问题,以至于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形势不容乐观.[4-5]2016年以来,生态环保产业列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九张名片”之一,因此,在对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注重保护环境.从国家和广西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来看,需要大批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广西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六十多年历史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凝练出的“民族性、国际性和区域性”三性合一的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广西民族大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开办于2003年.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成都会议”及广西民族大学第3次党代会的精神,根据环境工程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人才的培养机制、积极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环境工程人才,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从而促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发展.

1 现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型存在的问题

结合目前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6-7]

(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基本专业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不紧密,创新能力不强;(2)学生的科学理论水平与工程能力训练的不平衡;(3)专业课程设置结构逐步凸显出部分不合理;(4)实习实践环节需要强化,部分所学部分知识陈旧,与当今社会先进技术存在脱节现象,难以适用社会需求;(5)专业意识不强,对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洞察力不强,也未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发现或者解决一些实际的环境工程问题.

2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

针对上述分析,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的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广西一流学科(培育)的建设,依托广西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多糖材料与改性重点实验室(培育)、广西院士工作站为代表的等科研平台,为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和调整,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举措如下: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化学化工学院坚持实施“6+1”人才工程,即是博士学位、国家级课题、教授职称、出国经历、班主任工作等6个方面培养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问德行兼优并热爱高等民族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大多数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的科研优势和学历背景.

2.2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增强学生学业挑战度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主要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部分:兴趣的培养和专业志向的教育.[6]首先培养浓厚的专业情结,培养职业奉献和实干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还需要开阔的视野.由于我校是民族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因此我院通过对全校学生开设环境类的通识通选课;指派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当班主任、选派教师指导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并获得十余项国家级、区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2018年获广西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铜奖1项的可喜成绩.其中,铜奖项目——广西石山地区饮用水净化系统开发是基于广西石山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而提出的.通过增强学生学业的挑战度,使学生对专业有兴趣和提高自信心,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明确所肩负的责任,想国家之所想,做社会之所需,要实现自身发展与国家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8]

2.3 课程教育体系构建与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相协调

按照从专业认证的标准,规范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类、工程实验与设计,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比重,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与四个自信的有机统一.对环境工程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删减了部分陈旧的知识,补充了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较好地处理了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使教学内容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水平和工程设计能力.[9]

2.4 改革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结合国际前沿领域和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与国际课程相接轨.我们采对教材中重复出现的内容进行提炼、合并.采用和借鉴国外名校名著,例如Environ 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 d Reuse和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等教材进行选择性教学,使学生对国外的环境教育体系及内容有了对比和更深入的了解.在数据分析处理和图形绘制方面,要求学生尽量使用Origin、SPSS、Chemoffice和Endnote等国际通用软件,并用于工艺流程设计以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10]此外,根据每个章节单元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专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检索资料,使用Web of science、EI、CNKI等数据库资源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笔者在瑞士联邦水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期间,对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进行了相关课程体系及授课方式进行了考察,发现国外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对各种前沿技术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关联性颇为重视.

2.5 以区域环境问题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11]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这样一个实验体系新模式,其目标是使实验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建立与理论教学保持有机联系而相对独立的实验新体系.开设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重点在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将科研工作的思想、方法、技术等注入实验教学,将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验内容.例如,近年来我们院将环境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高级氧化技术和重金属吸附去除研究等前沿研究引入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和激发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

2.6 解决大型仪器对本科生开放的制约

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及理论迅速发展过程中,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各个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在实验教学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都是相对比较落后,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基本的实验仪器无法满足.因此,如何将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技术用于本科教学,加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以改善本科教学实验仪器和内容落后的现状,是我们本科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分为光谱类、色谱类、质谱类、物理类及其他类等5大类,探讨了不同类型设备的特点、相应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对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及学习需求,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实验内容和学时,探讨了授课方法、考核机制和开放形式,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此外,还积极借鉴和学习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兄弟院校(如清华、同济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经验,[12]并结合我院的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已有教学仪器资源,进行了开设实验课程的设计,从而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和训练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资源,为加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7 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培养模式

鉴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由化学化工学院开设,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具有浓厚的化学化工背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方向可自选各个系的老师及研究方向来定题目.目前环境工程系、化学系和应用化学系等专业实现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培养.

3 教学改革措施及展望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完成,加快推进“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的建设任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目前我院在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型尚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今后的广西民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1)强化优势和特色,围绕着“区域性、国际性、民族性”等三性合一,为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的环境科技人才.

(2)接轨教育部提倡的“新工科”目标,对标国家专业认证和评估体系,加快环境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使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3)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加强工程教育与企业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聘请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家到学校开展案例和实践教学;选派理论基础扎实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4)国际化视野对环境专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加快本科生教育的国际趋势国际合作交流.利用广西东盟区域优势,依托广西东南亚特色生物质资源高质化利用联合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研究机构的学生互换机制,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的民族院校环境人专业才.

4 结语

在适应新时期一流本科教育和大量环境科技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广西民族大学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探索了一条如何立足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问题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广西民族大学的办学经验来看,民族院校应立足办学特色,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准确把握环保行业领域的实质,建立健全科学而完善的内涵质量保障体系,对学生的培养应加大校外企业的参与力度,营造国际化的培养氛围,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发展,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对环境科技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双一流本科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