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钟强华 吕 立 陈剑雄
为提高运营车辆保修质量,降低故障频率和节约成本投入,北京公交集团全面推行车辆保养新的结算方式,建立总成零部件终身质保模式,管理机制的新变化使北京公交加快推进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平台建设,以实现各模块数据的有效衔接和融通共享,为维车保运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技术保修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无法满足管理创新的需求。北京公交集团全面推行车辆保养新结算方式,实现了维修单车成本核算,建立了总成零部件终身质保模式,车辆保修成本显著降低。技术管理的创新使原有技术、保修管理模式发生了变革,但数据综合对比评价仍采用手工方式计算、统计、分析,无法满足庞大数据处理的要求。
(2)各系统平台模块相对独立,无法满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要求。原保修生产管理系统、技术系统、运营调度系统及集团其他系统相对独立,无法达到信息数据互通和共享,特别是客运单位无法通过系统及时进行故障报修,保修单位也无法将车辆维修情况实时推送通报客运单位,调度也无法将里程数据实时推送至技术、保修系统,海量数据还不能共享融通、信息互联与协作。
(3)城郊保修体系大量保修生产工单基本由人工进行后期补录,保修分公司的作业流程不统一、业务标准不一致,无法对保修作业量化评估。
(4)车辆全生命周期动态档案不统一、不完整。各客运、保修单位车辆管理档案记录存在差异,可追溯性差,难以掌握维修规律。
(5)单车成本核算还不够精确,维车保运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使管理工作量急剧增加。
(1)减少管理投入。实现业务基础数据单一维护发布、多系统共享使用,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打通系统间的业务流程协同通道,实现数据一次生产多次使用,通过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效益,降低数据交换成本。
(2)节省人工成本。收集生产、技术、维修动态信息,实现对庞大数据的智能化历史对比分析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掌握车辆使用周期变化规律,提前响应、规避风险,减少处理成本,提高处理速度。
(3)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保修生产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保养制度的要求,建立集团内保修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车辆全生命周期动态档案,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统一记录归档,便于管理追溯。
(4)提升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管理供应商与采购商,聚集行业上下游资源,加强对供应商与采购商资质与信用认证,汇集渠道信息,提升对渠道的管理与掌握能力。
(5)实现管理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可扩展的平台设计架构,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不断强化监督,实施风险控制,实现创新管理。
(6)提高管控水平。实现各级生产、管理过程透明化、公开化,增加多层次监督、自我监督与系统自动约束,促进企业内部良性循环,实现精益管理、增质提效和全程管控,消除管理死角。
自2018年5月28日北京公交集团车辆技术保修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正式上线以来,经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现已成为支撑技术保修管理的核心生产系统并稳定运行。
(1)目标。技术保修平台以技术管理、保修管理两条主线组成,既要打通业务管理流程,又要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以车辆管理为核心,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一车一档”的管理,解决车辆从集中采购、分配使用、内部调拨、技术保障、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车辆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以物资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料“一物一码”的精准管理,有效优化、整合物料资源,打造精细化物料资产管理;以维修管理为核心,实现车辆“一车一单”的管理,全方位记录车辆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车辆技术状况的静态和动态监管。
(2)主要功能模块应用效果。围绕技术管控与保修生产业务实际需求,在生产计划、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重塑数据管控体系。依托技术保修综合管理系统,将车辆维修、材料使用、费用统计、仓储管理、结算管理、检验过程、指标统计等生产管控活动一并进行系统线上应用。加强单车成本核算运行情况的监控,确保实现信息化系统使用提效目标,为全面推行“一车一单”新保修材料结算方式、真实掌握材料成本、核定维修费用定额、实施生产管理流程再造提供有力的支撑。
1)车辆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形成全集团范围内统一的车辆基础数据共享信息库。客运车队隶属管理、承修隶属关系等基础资料的变更均需在线上完成,实现车辆动态信息实时变更,统一车辆基础数据统计口径。
2)车辆维修工单管理模块,自车辆进厂至出厂,全面记录维修全过程。以工单为主线,记录每一次的材料领用和材料上车验证。根据不同的维修作业项目内容,实现材料投入的真实记录,为客运单位提供实时的单车成本结算单据,并可通过系统实时查看“一车一单”的详细情况。
3)工位管理模块,完成工单二次派工要求。将每一单任务按照保养工的实际工种、工位进行分配下达。真实记录每个维修项目的实际完成、维修上料和检验验收情况,做到责任到人。
4)仓储管理模块,将材料“进、销、存”管理和总成“互换、维修、报废、更新”进行全面线上管理。根据材料历史消耗情况推荐下一月度的采购计划需求,实现资金精准投放。识别长期未流转的呆滞物资,优化库存管理和库存结构。通过实时PDA扫码发料,提高材料、总成领用效率,实现“供领双方”的责任落实,为下一步实现无纸化仓储管理、精细化材料总成管理做好准备。
5) 指标管理模块,根据维修工单实际记录情况,按照生产质量、服务指标定义要求,每月系统自动测算各单位保养返修、重报重修、单车故障率、日停厂等指标完成情况。提高指标输出效率、规避数据人为统计偏差。科学、合理、客观、高效地评价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
6)总成维修管理模块,针对集中修理总成以及外协维修总成进行总成维修专业化数据管理。实现一类总成单品维修成本管控;二、三、四类总成集中维修批量成本核算;外协维修总成年度成本计价的体系。
(3)存在的问题。
1)虽然在技术、保修业务领域取得了数据的融通,但是与其他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还未完全打破,系统间的车辆、里程等基础信息全面融合还有待解决。
2)系统只满足了生产管理的基本需求,更高层次的分析、预警等决策辅助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报表系统尚在建设中,车辆维修明细单推送客运单位还存在滞后现象,分析、预警功能还未能展现其应有的支撑保障作用。
3)车辆实时技术状态还未能全面展示。客运单位尚不能及时掌握车辆维保进度的动态情况,不利于客运单位对所辖车辆技术状况的掌控。
4)车辆故障报修功能还有待完善。目前仍采用传统报修方式,还未通过系统平台报修,故障修复情况也没有及时通报到客运单位。
5)系统还未集成保养计划自动编制功能。目前保养计划主要靠人工编制后导入系统,编制计划人员线下工作量依然巨大,编制效率低。
6)系统操作流程设计还有待优化。部分功能的操作流程繁琐,响应速度较慢,需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和系统设计,使系统操作简捷、高效。
(1)尽快完善各业务系统间基础数据的融通共享,实现基础数据全面融合。单一数据项单一维护发布、多业务系统共享使用,解决数据孤岛、打通系统间壁垒,实现数据源头一次生产、推送扩展使用,融通共享分析,提高效率效益,降低交互成本。
(2)持续完善和拓展技术保修系统平台功能,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管理需求。为生产、稽查、保障等各环节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准确掌握运营、生产工作动态。对平台数据综合分析研判,针对不同总成、不同季节建立维保模型,为技术管理、保修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有重点地进行预判性消隐治理,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确保车辆技术状况满足需求,持续提升维车保运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与能力。
(3)完善故障报修模块并强化应用。针对不同维修单位、不同种类总成,结合总成零部件终身质保模式,建设集成故障报修体系,让客运单位故障报修更为便捷、快速,让保修单位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形成可视化动态维保管理。
(4)尽快研究保养计划自动编制算法。保养计划自动编制功能将极大降低保养计划编制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5)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和系统设计,力求系统操作简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