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周鸣岗
周鸣岗老师(中)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
我是一名老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工作已有近70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少先队建队70周年之际,我将几十年来自己带领少先队员开展活动的经验和体会记录下来,与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同行分享。我期待在少先队改革中,少先队组织能够进一步发挥育人作用,用真的昭示、善的感化、美的启迪,用理想、知识、爱心,更好地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了童年,深知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苦难,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生活的历程。
小时候,我曾在党创办的普济庵小学读书。我们常常跟着老师走出校门,贴抗日标语、呼抗日口号、唱抗日歌曲,学校还开展“拾碎砖砌一垛,重建校舍复课”活动……这些活动在我心中播下了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种子。
1952年,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在靖江市新港小学任中队辅导员。我下定决心,要带领少先队员开展好少先队实践活动。
于是,在春节期间,我组织队员们开展“抄春联,议春联”活动,引导他们在拜年时,留心每家每户门上贴的春联,并记下来。然后,通过查找资料弄懂不同春联的含意。这一活动简单易行,队员们动脑、动手,玩得很开心,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
组织多次队活动后,我总结出这样的辅导经验:辅导员不能忽视活动前的辅导,更不能包办代替,而应从队员思想认识、知识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活动能力等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引导队员成为队活动的主人,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1953年后,我先后在靖江市孤山小学和城北小学担任大队辅导员。1983年,我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仍留校做少先队工作,直至1994年。在40多年的少先队活动辅导过程中,我认真地总结出16字经验——就地取材、有的放矢、形式多样、简单易行。
●利用身边资源,就地取材开展活动
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课堂和教材,那么,活动材料从哪里来呢?辅导员不妨“眼睛向下”,就地取材。
1954年,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学生工艺作品展览会,并为此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征集工艺作品。我辅导四(2)中队的队员们,根据语文书里的内容,利用小卵石、木料等制作了工艺作品《英雄打通雀儿山》。该作品被江苏省教育厅送往北京,在展览会上展出。队员郑维寅代表学校参加了此次展览会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杜绝形式主义,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
少先队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就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组织活动时,材料要选好,方法要得当。
比如,在一次爬山活动中,我发现队员们的衣服上挂了野草种子,就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野草种子会挂在衣服上?再看四周的屋顶、围墙上,明明没有人去播种,为什么也会有野草生长?还有,凤仙花的种子为什么一碰便散开?队员们对这些自然现象不了解,我便组织他们召开了一次“种子漫谈会”,引导他们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了解相关知识,并用童话剧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根据儿童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活动形式要服务于活动内容和教育目的。形式得当,可以使活动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效果更好。
1959年,《辅导员》杂志约我写一篇以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为主题的活动稿。为此,我将辅导队员们开展的“了解家乡十年变化”系列活动呈上。
在这个系列活动中,队员们组成了调查小组,调查了周边28个自然村,寻访村民,了解有关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当队员们寻访建筑工人长虎叔叔时,他给队员们讲了自己的三个名字“长虎、长苦、长富”的故事。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的父亲常年当长工,给他取名“长虎”。国民党反动派在靖江扫荡时,他的父亲被打死。不到两个月,他的母亲也病逝了。村里人觉得长虎要长期受苦了,所以改叫他“长苦”。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搞土地改革,长虎和弟弟分得了土地。新中国成立后,兄弟俩靠劳动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于是,村里人又改叫他“长富”。这样的真实故事,让队员们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关于“了解家乡十年变化”系列活动的文章在《辅导员》杂志上发表后,我被聘为特约通讯员。我经常得到编辑的指导,也借此机会认识了全国各地的一些同行,我们经常一起交流、探讨少先队工作。
●着眼活动效果,开展简单易行的活动
在辅导少先队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必须注意活动的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1979年,共青团中央号召全国少先队员开展“我们爱科学”活动。为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共青团江苏省委决定在城北小学召开一次活动现场推进会,为全省少先队辅导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于是,我带领学校的中队辅导员和队员开展了“动物临冬告别大会”“破迷信中队会”“探索冬天自然界的秘密”“考察家乡杂草”四个主题活动,并在推进会上进行汇报,队员们还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学校的“红领巾气象站”和“红领巾小农场”。嘉宾们对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给予了好评。
1980年6月,我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少年儿童干部讲习班上,介绍了我的就地取材、有的放矢、形式多样、简单易行16字经验,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称赞。之后,我先后应邀到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徐州及扬州等地为辅导员们讲课。
1994年,我被聘请到靖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工作。在此后的25年中,我继续践行就地取材、有的放矢、形式多样、简单易行16字经验,与关工委中的“五老”齐心协力,发掘利用教育资源,辅导全市中小学少先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009年,我带领八圩镇港口小学的队员们来到“中国悬索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开展了“老少同车下江南”活动。队员们乘坐大客车来到长江边,聆听当年在渡江战役中负责运送人民解放军渡江的老战士祁玉良爷爷讲述战斗故事:“1949年4月21日,我们用木船运载人民解放军渡江。当时浪大水急,又是顶风,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战士们运送到南岸……”
在“老少同车下江南”活动中,队员们
听老战士祁玉良爷爷讲述战斗故事
听完祁爷爷的介绍后,司机叔叔把大客车开上渡轮。队员们看着手表,计算出乘坐渡轮过江用时为15分钟。随后,他们来到长江南岸的黄山公园,参观了渡江战役渡船模型。当队员们乘坐大客车从江阴长江大桥返回北岸后,他们发现大客车从大桥上过江只花了1.5分钟。
活动结束后,一名队员兴奋地说:“今天,我们对比三次渡江时间,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这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1年,我组织虹兴社区的队员们开展了“红领巾寻访老中青共产党员”活动。71岁的倪玉美奶奶拿出供应证、粮票、布票、油票展示给大家,并告诉队员们:“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生活用品都要凭票供应。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凭票供应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张孝彬伯伯给队员们讲了在党的领导下,家乡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十大变化——脚步变快、住房变高、环境变美、晚上变亮、道路变宽、灶具变小、饮水变净、亩产变高、负担变轻、穿衣变好,并引导队员们了解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在于党的领导。
2011年5月,靖江市虹兴社区“五老”和队员们一起开展“四代人同台歌颂党”主题活动
此外,我辅导基层学校少先队开展的“红色基因育初心”“红领巾寻访家乡30年变化”等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今后,我将继续发挥余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更好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的要求,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