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刚
1.抗生素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长期使用会降低畜禽机体的免疫力
动物在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自身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导致发育迟缓。此外,过量的服用抗生素还会造成抗原的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影响到免疫过程中抗体的生成,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等,从而影响到疫苗的接种问题。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时,畜禽会出现内源性感染现象,虽然抗生素具有属于自身的抗菌谱,然而当它在病原菌内发挥作用时,也会抑制有益菌群的生长情况,尤其是在大量使用时,机体内菌群就会出现紊乱,破坏微生态平衡,而机体内部的有害菌就会在这种形势下迅速繁殖增长,最终导致内源污染。
1.2出现抗药性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在使用一段时间的抗生素之后,需适当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否则效果就会变差,当停止使用时,畜禽机体内的抗药性就会大大降低,再次使用时,抗药性就又再次上升。动物体内含有的抗生素会借助于传播介质传给人类,从而导致人体内有耐药菌株出现,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人们在长期服用具有抗生素的牛奶制品时,就会出现生理紊乱、过敏等行为,从而影响到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情况。
1.3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一般的抗生素在使用时不会造成急性发病症状的产生,然而,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就会引发慢性中毒现象。抗生素中含有氯霉素,它的毒性较大,会导致视神经炎、肝损伤、灰色综合症等病症产生,因此,它被禁止在临床上使用。在动物体中含有氯霉素时,可以对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止苯妥英钠的代谢过程,并导致中毒,因此,氯霉素具有较大的危害作用。
1.4抗生素的残留
当动物服用药物后,在它们的细胞、器官及组织中,会含有原有的药物及其代谢物,从而出现药物残留现象。由于抗生素是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是一种次级代谢产物,一些抗生素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其活性可以在发挥作用后仍然存在,而且即使在土壤中,也不会被降解。因此,在动物性产品中会残留有少量的抗生素,人一旦使用,将会导致过敏、中毒反应,并极大的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严重者还会引发畸形或癌变现象。此外,在畜牧业生产中运用抗生素,在排放的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由于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上的残留,也会对我国的产品出口及收益造成严重损失。
2.科学使用抗生素的策略分析
2.1加大对养殖者的宣传教育力度
为了强化养殖生产者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需加大对他们的宣传教育作用,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向他们宣讲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并且结合成功的案例,让他们掌握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式,及时分享经验教训,避免他们一味的依赖抗生素来预防疾病。此外,需借助于宣传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大力向他们普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从而通过强制作用促使养殖者自觉规范的使用抗生素,让他们全面深刻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的养殖人士及科研人员,开展养殖培训及安全讲座等,引导生产者更加规范、健康的从事养殖工作。
2.2加强对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
当前,在大力筛选具有新作用机制、新抗菌谱并且有助于抑制耐药菌的抗生素类药物时,同时还需寻找一种物质,它既可以逆转和抵抗细菌的耐药性能,又可以促进抗菌性能的极大提升。因此,在现阶段,需加大对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并且加大对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从而为人们研发出一种高效、无污染、绿色环保的抗菌药物,并且重视研制和开发无公害、高效、低毒的细菌耐药抑制剂及微生态制剂。
2.3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当前,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动物性产品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其中存在有大量的殘留抗生素,从而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我国在落实对动物性食品的监管工作时,有些采用多个部门分头管理的形式,从而导致效率较低,无法及时有效的就动物性食品中残留有抗生素类药物的情况,以及抗生素类药物产品的质量等情况向社会进行披露。因此,需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密监控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期限、对象、用量等,并且针对没有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要求来运用抗生素的单位或者个人,需给予其严厉的处罚和打击,从而在源头上有效控制抗生素的残留问题,充分发挥监控体系在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2.4加大对动物性产品的管理力度
为了切实保障动物性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需加大对动物产品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来检测动物性产品中的抗生素含量,对于不达标的产品,需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在加工和生产动物性产品,并展开贸易交易时,需依据不同的市场要求及检测标准,来差异性对待,积极倡导企业采取多元化的生产及贸易方式。针对动物产品的生产及进入市场的流程,采取严密监管,并要求养殖者详细记录兽药的处方及使用情况,严格按照规定用药,从源头监控动物性食品的生成。
(作者单位:22212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