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古文

2019-03-16 01:16杜成治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世外桃源桃花源记古文

杜成治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快乐的心态是美好生活的催化剂,健康需要快乐,工作需要快乐,生活需要快乐,学习当然也需要快乐。

古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法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文言词句艰涩难懂,实词、虚词纷繁复杂,给学生学习造成诸多不便,学生面对古文总是心生畏惧,学习古文简直味同嚼蜡。可是,不论基于中考古文分数所占的可观比例,还是为了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初中学生都必须学好古文,并在学习和欣赏古文中陶冶情操。

教学中我们常用“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来激励学生,我们总是苦口婆心奉劝大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可是这样的苦读精神真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今真的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感吗?我看未必。学好语文、学好古文,还是应该从“快乐”说起,从培养兴趣开始。

下面我通过最近所授《桃花源记》一课的课堂实例来阐述有关“快乐学古文”的思考。

一、快乐源自“疯狂”,“疯狂”享受快乐

十多年前,“疯狂英语”曾经在全国刮起一阵“疯狂”说英语的旋风,直至今日,那种“疯狂”的激情依然在很多学习者的心头涌动。英语和语文都是语言学科,语言学科的共同特点是都侧重“听说读写”。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古文学习的一把万能钥匙。

“读书破万卷”,面对古文文本材料,首先要做的就是查找生字词读音,并注意古今异读、一字多音等情况,然后以“疯狂的热情”“疯狂的速度”“疯狂的声音”朗读课文。我在上《桃花源记》时,先范读一遍课文,再让学生听一遍课文的音频朗读,力求掌握每个字、词的吐字发音。然后让学生朗读三遍课文,这三遍很有讲究,浓缩了“疯狂朗读”的精髓:第一遍以正常速度、正常语调朗读,要求字正腔圆、节奏明快,朗读时间三分钟;第二遍用较快语速、较高声调朗读,要求吐字清晰、气势磅礴,朗读时间两分钟;第三遍让所有同学站起来,用“疯狂”的速度,以激烈疾速的声调朗读全文,力争换五到七口气读完全文,时间在一分半钟内。当学生脸红脖子粗地读完课文后,课堂的快乐气氛也被点燃了。学生对“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含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已经朗朗上口,几乎能背诵。

当“疯狂”的读书声响彻课堂,快乐的种子已然播撒。

二、快乐源于创造,创造激发快乐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初中生是即将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充满个性,喜欢创造。为了让语文课堂特别是古文课堂更富乐趣,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人脑分左右两脑,左右分工,左脑处理语言讯息,右脑处理图像讯息。人类大多使用左脑记忆,因而开发右脑往往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就是将语言文字图像化。无论学生有无绘画基础,也不管学生能画出什么效果,教师最好能在课堂上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把读到的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转化为画面,并拿起笔把该画面用线条表现出来。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拿起自己亲手绘成的图画,无论质量如何,一定会产生某种成就感,快乐随之降临。

学生“疯狂”朗读完《桃花源记》,我让大家盖上书本,全部闭上眼睛,脑中想象武陵漁人偶入世外桃源时的所见所闻,时间三分钟。三分钟过后,我让学生拿出白纸,把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画出来,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很快,学生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有些人面露愧色,颇不满意;有些人啧啧称赞,自我陶醉;还有些人东补一笔西补一笔,力求尽善尽美。学生用轻松的心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一幅幅图画也许不能算上乘之作,但绝对称得上独一无二。这篇文章就这样给他们留下了鲜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快乐源于思考,思维点燃快乐

传统的古文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做不到因材施教,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恨不能把参考书上所有的字词翻译、结构段意、主题思想“剪贴”到学生脑袋里,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内存”是否不足,“硬盘”是否有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疯狂”朗读和个性绘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大体轮廓已经有了清晰的印象,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无须拘泥于每个字词、每个句子,而应该整体把握文章内涵并拓展其外延。

我在教授《桃花源记》时,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的特殊之处。当我和学生通过问题互动掌握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后,我提出“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世外桃源不可能存在?如果世外桃源真的存在,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它算理想社会吗”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

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提出了很多世外桃源不可能存在的理由,如:既然进入世外桃源的洞口“初极狭,才通人”,那么里面的牛是怎么拉进去的?如果把大牛杀了拉进小牛,那么刚开始开辟桃花源村就完全要靠人力劳动了。这是疑点一;桃花源的人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秦朝和晋朝相差四五百年,里面的“男女衣着”怎么可能“悉如外人”?这是疑点二;既然世外桃源与世隔绝,他们的语言应该保留几百年前的口音,而武陵渔人可能有自己的方言,那渔人和桃源人如何能交流?这是疑点三;世外桃源与世隔绝,里面的人无法和外人通婚,几百年过去,村里人都是近亲结婚,桃源村的人口质量值得怀疑,这是疑点四;盐和铁是古代两种重要的国家资源,也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桃源人与世隔绝,又不靠海,盐从何而来?经历四五百年,桃源人当年带进的铁器应该都坏了、烂了,那么铁又从何而来?凡此种种,新颖观点让我忍俊不禁,我不得不佩服学生思维之开阔。就这样,学生在快乐的研讨中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四、快乐源于创新,创新承载快乐

创新意识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科技需要创新,思想需要创新,学习也需要创新。古文学习要摆脱“范读课文——学生熟读——翻译词句——分析主题——题海巩固”的固有模式,采用仿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加以巩固、消化、创新。

我在教授《桃花源记》后,给学生留了一道课后作业:“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或者有一天你去某座山郊游也发现一个山洞,当你勇敢钻进去时,豁然开朗,竟然也进入了世外桃源,你将做些什么?”学生看到这样开放性的作业热情高涨、兴奋异常,仿佛真的已经进入世外桃源,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施展才华。

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有人提出要在世外桃源创办一个旅游景点,为桃源村增加外汇;有人要在世外桃源培育良种水果;有人要在世外桃源开办家禽养殖场;有人认为世外桃源的生活过于淳朴无聊,应该经常开展文艺活动;有人觉得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保证世外桃源永为乐土,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看得我哈哈大笑。创新承载快乐,快乐长成参天大树,作为老师的我也倚在树下惬意地快乐着。

综上,通过“疯狂”朗读、个性绘画、开拓思维、勇于创新,一种全新的古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因快乐而滋生、滋养、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敞开喉咙,在快乐中施展才华,在快乐中勤于动脑,摆脱学习古文枯燥无聊的阴影,摒弃学习古文的陈规陋习,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世外桃源桃花源记古文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桃花源记》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归纳演绎,寻觅文化的“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