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将士,实际上诗人此行系被排挤所致。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诗的大意是:
我轻车简从,前往边塞慰问将士,一路奔波到了居延。我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朝的边塞;又似振羽高飞的大雁,进入西北边界的天空。大漠之上,一缕孤烟直上云霄;长河之中,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在雄伟的萧关,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遥指远方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在这首诗中,出现许多地名: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萧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燕然,今蒙古国中部的杭爱山。诗人此次出行的路线大致是从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路过萧关,然后北上,到达居延。这一路与黄河的交叉点也许就在沙坡头,因为此处既有大漠,又有黄河。当然,也许不是,因为古诗中的地点常常并非实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长河”四字,力重万钧、雄浑广阔。正因“漠”之大,才见“河”之长;正因“河”之长,方显“漠”之大,“大”“长”二字,平凡中显奇伟,如铁柱掷地,铿然作声。“孤”字,既写出景物的单调,又透露出戍边将士的艰苦;一个“落”字,境界辽阔,不仅写出夕阳的动态之美,还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怅然。“直”字,点出沙漠无风;“圆”字,突出残照如轮。两句诗写尽沙漠傍晚时分苍凉静穆的壮美。
有时,读一首诗,仅其中两句,便是全部。王维用白描手法,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景物,交织在一起,绘制出一幅空间阔大、层次丰富、气势雄浑的画卷,被王國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每次读到此类边塞诗,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某个安静的黄昏,想起那条风沙茫茫的古道,想起跋涉在曾经鼓角争鸣中的河西走廊,想起在沙漠中延展的胡杨和被风沙吹蚀得斑驳而粗犷的历史遗迹,想起诗人笔下的诗意的“大漠长河”。
(郭学萍,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