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通识课教学具有新特点和新的管理需求,要求必须具备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和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校应全力打造优质通识课课堂,发展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便捷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高校通识课教学;管理需求;应对措施
通识课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课程中的非专业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着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大学生开设专业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非专业课通识课则是着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开设通识课的数量以及门数得到迅速增长,通识课得到发展。
由于通识教育和学生专业教育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识课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此,要想管理好通识课的教学并做好教学工作,就要充分了解通识课的特点和需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通识课的特点分析当前高校通识课教学与管理的需求,并深入探讨其应对策略,促进通识课的发展。
一、高校通识课的特点
1、通识课的教学特点
通识课的教学大纲一般是由主讲教师自行拟定,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模式都立足于主讲教师的主观兴趣以及个人偏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也全由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累积的深厚程度决定。一般来说,通识课都是大班教学,基本上是一个班级一百左右名学生。因此,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解为主,课后作业、课上讨论以及课堂答疑解惑时间也比较少,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则主要依赖于主讲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经验越丰富和教学技巧越娴熟,教学效率就越高。通识课的主要考核方式是通过理论考试加以课时期间的平时作业以及到课出勤率来完成,最终由教师评价登录成绩。
2、通识课的管理特点
通识课的教学管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开设量以及教师工作量。课程开设必须具备一定的选修学生数量以及主讲教师,才能开设课程,若无主讲教师或者选修学生数量不够,则课程不予开设。另外,课程的选修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感兴趣则可以在校园选课时间进行课程选择,并非强制性选择。所以,通识课的学生人数具有灵活性,班级开设以及班级个数在课程开设前是无法确定的。此外,通识课的主讲教师所需要面临的授课对象以及作业批阅量是巨大的,又由于通识课的课程目标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目标不同,教师需要从头开始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因此,通识课的主讲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工作量都是非常繁重的。
二、高校通识课教学及管理需求
1、具备优秀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
要想提升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在主讲教师的选择方面,必须要当之无愧的能够胜任的教师代课。首先,通识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主要侧重范围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具备优质的师资力量,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另外,教师本身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相应的领域必须要有一定的造诣。这样才能确保通识课的教学质量,避免出现课堂晦涩难懂,教师教学任务难以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的现象。事实上,能真正具备很高人文社科类知识和深厚教学经验的教师并不多,这是因为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种类不齐全,像理工科学校在人文社科艺术类的专业教师是很缺乏的,另外,由于大多数高校目前的奖励机制侧重于科研类,科研类的教师代课远远比通识课教师代课所带来的教学奖励要大的多,因此,通识课教学必须具备优质的教师资源,才能把通识课的影响力发挥出来。
2、具备优质的教学资源
要保证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具备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识课教学一般是大班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通识课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模式的选取都是由教师制定的。因此,通识课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师,若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那么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将急剧下降。通识课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打造一个通俗易懂的非专业性的课堂,教授学生非专业性的知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获取非专业资源的重要学习渠道。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塑造一个完美的学习通道。
3、避免学生盲目选修
通识课培养目标的广泛性要求高校必须尽可能的开设更多的此类课程,满足学生的选修课程需求。但根据调查,高校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一是高校急于扩大通识课的开设数量,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导致选择通识课的学生很少,课程开设困难;其二就是艺术类心理类的课程选择人数较多,课程开班数量大。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课程选择的不理性导致的。这也是学生对于通识课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风格方面的了解程度不深,完全根据个人兴趣以及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选课。因此,高校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在选课前了解通识课的基本信息。
三、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通识课教学与管理的应对措施
新的信息环境下,要想开设好通识课,就必须充分了解通识课的特点,满足通识课程的基本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改善课堂教学,做好通识课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1、打造优质的通识课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的兴起,促进了自由教师行业的发展。如今,网络发达的年代,学生可以坐在电脑前搜索自己想要听的公开课,通过网络接收来自各地优质教师的讲课视频,例如经典文化“百家讲坛”、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讲授以及一些政治经济学讲授等视频课程。这使得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的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的大众接受度非常普遍,这也给高校通识课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网络收集了我国各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授课资源都发布在网络上,高校可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建立一套有效的合理的通识课教学资源,摆脱通识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走出一条高效率的通识课教学建设之路。
2、打造优质的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
在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高校还必须重视通识课的教学管理。个人认为,可以通过网络构建一个优质的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将选课、教学和管理融为一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也提升教学管理质量。首先,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便利的在线学习功能,学生可以时刻进行网络视频课程的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作业、与老师互动、参与问题論坛、提交课程作业等等,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的所有行为作为给学生打分的依据;其次,学习平台要提供教务管理和教务监测的功能,教务处可以以教师的身份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查询教学资源的更新、作业的发布、作业批阅以及论坛的讨论等情况,便于对教师教学进度的监督。另外,教务系统也需要设置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和教学考核标准,通过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考核,在确保通识课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推进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2] 王义遒.与时俱进 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
[3] 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
【作者简介】
张琸玡(1982—)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供职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务处,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