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枪谈(6)

2019-03-15 02:41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置套筒扳机

晓枪老王

标题标题

无手动保险

没有外置的手动保险,既是GLOCK的特色,也是GLOCK的争议所在。有文章称,当年奥地利军方的研究认为,外置手动保险是一个极累赘的设计。

虽然大部分手枪的有效:射程都“标定”在50米左右,但这个有效射程,无疑是“虚高”了。作为一款无法抵肩射击、往往只能半自动射击的武器,手枪的实际有效射程,只有可怜的十几米。

因此,“轮得到”手枪“上场”的战斗,大多发生在极近的距离上。极近的距离赋予了手枪“应急开火”的先天特色;应急开火又往往包含了“拔枪”这个步骤。当年奥地利军方研究认。为,应急拔枪时,许多射手都忘了打开手枪的保险,造成枪械无法击发;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危害射手生命。既然如此,不如干脆取消外置手动保险。

正在进行手枪射击训练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可见靶子非常之近,射手几乎是在“贴脸”射击。一般而言,手枪射击中,靶位往往比很多人想像中的近得多,欧美国家更是如此

没有外置手动保险从来不是GLOCK 手枪的独有特点,TT33/54 式手枪一样没有外置手动保险,只不过当年,我们普遍认为没有手动保险是缺点,而不是优点

保险状态的伯莱塔92 手枪。国外手枪更多习惯于膛内有弹携行,打开保险时手指从下往上,顶/ 推保险杆从红线位置转动到黄线位置即可解除保险

保险解脱状态的92 手枪。我国更习惯膛内无弹携行,射手拉动套筒上膛时,手指从上往下,顺势顶/ 推保险杆从红线位置转动到黄线位置即可解除保险,逻辑与国外相反

SIG P227 手枪,红框内为击锤释放钮。SIG P220 系列没有外置手动保险,当射手需要携行时,按下击锤释放钮即可安全释放击锤,枪械进入双动状态,从而保证携行安全性

GLOCK手枪就是在这样的设计思路下诞生的。它没有任何的外置手动保险,“方头方脑”的套筒也很难产生钩挂。,十分符合奥地利军方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奥地利军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得到奥地利军方认可的GLOCK手枪,也受到了一些持同样看法的军警、个人用户的喜爱。

但需要指明的是,没有外置手动保险,对于手枪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是GLOCK手枪的独有特色——GLOCK之前的P220手枪就没有外置手动保险,我国曾经装备半个世纪的51/54式手枪同样如此,一百年前的转轮手枪,也大多没有外置手动保险。而外置手动保险是否影响“应急拔枪射击”,或者说对“应急拔枪射击”的影响有多大,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外置手动保险的种类有很多,特性也互不相同。其中最简单的外置手动保险设计,就是在击针前面加一个“隔断”。采用此类设计的手枪,外置手动保险工作时,枪械的扳机可以正常扣动,套筒/ 转轮可以正常拉动/ 转动,击锤可以正常待机或释放,仅仅是击针无法工作而已。此类手动保险结构最为简单,但提醒效果也最差——射手很难第一时间察觉枪械是否处于保险状态。采用此类手动保险设计,有我国的05式警用转轮手枪等。

对于国外的绝大多数手枪而言,外置手动保险工作状态下,不仅会“隔断”击针,还会使扳机连杆和击锤“脱离”。保险状态下,枪械扳机可以扣动,但扳机触感和正常击发状态差异较大,枪械套筒可以拉动、击锤可以手动拨动,但无法被扳机控制、释放从而击发枪械。此类手动保险最为常见,结构也较为简单,便于布置。意大利的伯莱塔92手枪、德国的PPK手枪,都是如此。

外置手动保险中,最为精巧,或者说最为复杂的设计,是我国64式手枪、92式手枪为代表的“三锁一放”保险。外置手动保险工作时,释放并锁住击锤,同时锁住扳机和套筒。保险状态下,射手扣不动枪械扳机、拉不动套筒,也拨不动击锤,具有明显的提示效果。至于打开保险也很简单,射手只需要在拉动套筒上膛时,手指顺势向下打开手动保险即可。

换而言之,不同的外置手动保险设计,对“应急拔枪”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不能搞“一刀切”,盲目地认为所有手动保险都累赘。但退一步讲,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真“嫌弃”手动保险,射手完全可以一直保持手动保险打开就可以了,又何必“耿耿于怀”,非要取消了手动保险才肯“罢休”呢?

要知道,携行安全是单双动击锤手枪的最大优点。当枪械处于双动状态时,此时击锤被释放,即使膛内有弹,在击针保险、击锤半程保险等诸道保险作用下,枪械也非常安全,误击发的可能性极低,这是自转輪手枪以来就被事实证明的。现在设计师额外设计了一道手动保险,即使射手不喜欢,不用这个保险就可以了,为何非要把它取消呢?

事实的真相往往会超过众人的想像。对于军警单位而言,枪械的使用并非是“爱怎么用就怎么用”那么简单,而是有完整、详细的操作流程。而设计操作流程的人,往往不是手枪的设计师。为了避免枪械出现安全性问题,设计操作流程的人,会把枪械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加以利用,自然不会放过手动保险这个“大餐”。对于使用人员而言,这些条条框框肯定不是什么“恶意”,但也着实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于是,一些人只好“釜底抽薪”,从设计上“下手”——连手动保险都没有,我看你怎么限制我!

枪械使用者与规则制定者就像是司机和警察。从心理上讲,司机,尤其是一些驾驶技术高超的司机,天生不愿意被那些为碌碌之辈设计的交通规则管制。但为了大众的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警察必须把这些“刺头”管好。对于枪械使用者而言,他们自然不希望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但对规则制定者而言,枪械毕竟是一件凶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高手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新手、是碌碌之辈。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设计一套看似很蠢的规则,才是实际上的理性和大智若愚。 事物很难简单剥离为正反两面,黑白之道,往往藕断丝连,枪械也是如此。但毫无疑问的是,GLOCK手枪诞生具有一定的意外色彩。当年奥地利军方和斯太尔公司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而格斯通·格洛克本人,又是一个没有经验的设计师。与其说是格斯通设计了GLOCK,倒不如说是几个奥地利军方的少壮派,把着没什么经验的格斯通的手,冒失而一厢情愿地设计了他们喜欢的枪。

至于取消外置手动保险本身,到底是解放思想,还是挖肉补疮,至今仍有较大的争议。多设计一道手动保险并不应该算作一种罪过和缺点,而GLOCK手枪的“半双动”扳机和诸道保险,也挡不住冒失使用者的大胆与无知。远的不说,自香港警察装备GLOCK手枪以来,想必各位读者都读过了不少关于GLOCK的走火报道。尽管GLOCK本身已经很安全,在此起彼伏的争议声中,GLOCK公司本身也在摇摆,甚至推出过带有手动保险的型号。枪械安全性是枪械和射手素质的综合结果,并不能一味依賴枪械。想必这场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带有外置手动保险(红框)的GLOCK19 MHS 手枪。这款不是私人改装, 而是GLOCK公司推出的“官方”版本

安装枪锁的GLOCK 手枪,枪锁从抛壳窗伸入,弹匣井底部伸出。枪锁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在此状态,可以绝对保证枪械在运输、储藏、携行时的安全性

GLOCK 手枪的随枪配件,枪锁已经成为标配。GLOCK 公司想方设法增加枪械安全性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代到第三代G17 手枪。各位读者可以对比下它们的外感变化,如今第五代GLOCK 手枪已经诞生

G17的背后

客观而言,接触G17后,笔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G17的实际表现,和它的“光辉形象”严重不符。笔者甚至一度怀疑GLOCK手枪是一款靠“水军”炒作起来的“花瓶”枪。在震惊之余,笔者不断思考,关于G17的印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后来笔者给出了一个猜想:也许第一代G17确实有很多问题,但GLOCK公司对此心知肚明,很快就推出了第二代G17。因此,差强人意的一代G17产量较低,相当少见,其中少数几支一代G17,阴差阳错地进入中国,最终和笔者见面。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初步查明一代G17设计于1982年,实际量产估计在1983年或者1984年左右,而二代GLOCK手枪诞生于1988年,三代诞生于1998年,四代诞生于2009年,5代诞生于2017年。在每一代GLOCK手枪之间,细微的改动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仅就外观而言,相比于一代GLOCK手枪,二代GLOCK手枪在握把前方和后方、扳机护圈前方增加了防滑纹,加深、加大了分解钮的让位槽;三代GLOCK相对于二代,重新设计了握把形状和防滑纹、增加了手指指槽,并在握把中部做了“瘦身”让位,稍微减小了握围;四代相对于三代,增加了可更换的握把背板,以便适用于不同的手型;五代又删去了指槽,并加大了弹匣释放钮尺寸。

肉眼可见的改动只是一部分,其它的改动则需要经过实际验证,而这要看以后的缘分了。但笔者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些改进,似乎还不够。GLOCK的惊人口碑,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X 光下的GLOCK 手枪。GLOCK 手枪的套筒、枪管、弹簧等零部件仍然是金属,所谓X 光查不出来根本就是谣言,却可以成为一次精心的营销

2017 年4 月20 日,一起枪击案后,案发现场使用GLOCK 手枪的西雅图警察。警察用枪是多方争抢的大“蛋糕”,GLOCK 不可能拿下所有的市场,但也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2009 年11 月23 日,在委瑞内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警察装备展上,一名警察教员演示如何使用GLOCK 手枪。时至今日,警用手枪也一直是GLOCK 公司的主要市场之一

精明的营销

在GLOCK手槍的成名路上,GLOCK手枪不走寻常路的营销功不可没。

在GLOCK手枪刚刚进入美国时,这款“塑料枪”立刻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安检的X光机无法查出塑料制成的枪,GLOCK手枪会让那些危险分子得到可乘之机。面对这些负面舆论,GLOCK公司不仅不急于反驳,反而利用舆论造势宣传,极大地扩大了GLOCK手枪的知名度。

所谓“世界上没有负面的知名度”,GLOCK公司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在利用“塑料枪”舆论造势的同时,甚至打起了色情牌——GLOCK公司曾聘请了美国的当红脱衣舞娘莎伦·蒂琳,在1990年展览上为GLOCK手枪宣传。明面上的宣传都如此大胆,私下的“宣传”又会走到哪一步呢?

此外,嗅觉敏锐的GLOCK公司相中一个特殊代言人——警察。一般而言,警用枪械往往有一定的“偶像作用”,警察用枪会成为许多民间枪械持有者的“参考对象”。此外,许多军警人员退休后,会进入民间靶场或者培训公司担任教练。作为众多民间持枪者的“启蒙老师”,这些退休军警对枪械的看法,往往对学员们造成深刻影响。

为了“拿下”这些警察,GLOCK公司推出了一个超级大礼包:蓝签枪。所谓的蓝签枪,是指美国军、警、宪、公、检、法等相关人员,能以一个极低的价格(300美元左右)购买GLOCK手枪,一年限购两支。对于GLOCK公司而言,300美元的GLOCK手枪几乎是在赔本赚吆喝,但从长远看来,警察的数量和美国民间持枪者的数量根本不成比例,能让警察担任自家的“活广告”,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投入,GLOCK公司自然是稳赚不赔。

除了营销做得好,GLOCK公司的生产战略也十分有趣。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增加产品种类,都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GLOCK公司偏偏不这么想——他们除了手枪、铲子和刺刀外,几乎啥都不做,只是专心做手枪,从不涉及步枪、霰弹枪等产品。此外,所有手枪都是以GLOCK17手枪为基础开发的,产品线纯粹而单一。对于GLOCK公司的这种做法,你可以称之为保守,也可以称之为吃老本。但专做一种产品,确实能把价格压得很低。而低价高质,正是GLOCK手枪的核心灵魂之一。

《我讨厌GLOCK》中的一个片段,视频作者讽刺道,GLOCK 的套筒实在太滑了,以至于需要用夹子才能上膛,并且问道:难道厂家在出厂前给枪械涂了凡士林吗?

一支不走寻常路的GLOCK——G46 手枪。GLOCK46 手枪放弃了GLOCK 手枪“万年”枪管偏移闭锁,采用了枪管回转闭锁(和92 手枪类似),和传统GLOCK 手枪大不相同,但也颇受非议,如今只有这张模糊不清的图片证明其存在

从左到右依次为:10 毫米口径的G29(袖珍型)、.40 口径的G23(紧凑型)、.45 口径的G21(标准型)、9 毫米口径的G34(竞赛性) 这4 款枪大小不同,基本涵盖了所有GLOCK 手枪,剩下的GLOCK 手枪几乎就是口径不同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讲,GLOCK 公司产品非常单调

舆论的反思

低价高质的GLOCK手枪,确实更容易赢得更多地喜爱。当喜爱发酵到一定层次,事情往往不单单是喜爱那么简单。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名为《我讨厌GLOCK》的视频。视频中,作者例数了GLOCK手枪套筒太滑、握把太大等一些缺点,并对“G粉”做出了喜剧式的讽刺,让人印象深刻。

在视频中,作者每展示一个GLOCK手枪的缺点,就会再用滑稽的表演“展示”下“G粉”的反应:“大家快看,这有个傻瓜不喜欢GLOCK”、“你脑子怎么了? GLOCK黑吗”、“嫌不好?有本事就别买啊”、“GLOCK是最完美的,是最好的”、“你怎么如此大胆,竟敢污蔑GLOCK”。这些带有明显喜剧色彩的表演,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视频的评论区自然也炸开了锅。有很多人对视频作者破口大骂,但依然有人给出了几个相对客观的评论。其中有评论写道:“一个人应该知道,一旦你购买了GLOCK手枪,你就别想和疯狂的G粉撇开关系了”、“一般人喜欢他们的枪,G粉崇拜他们的枪”。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在美军的XM17模块化手枪竞标中,GLOCK手枪输给了P320,这彻底刺痛了G粉的神经。很快,P320作弊、贿选的传闻,在G粉圈不胫而走,这个关乎一家企业、一个政府信誉的传闻,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得到了G粉的疯狂转发,甚至成为了国内的军事热点。

在考证GLOCK的一些缺点时,笔者同样经历了难忘的一幕。当笔者在一些网站交流自己对第一代G17的感受时,收到了一些诸如“GLOCK有那么大的销量,不用你评论”、“轮不到你评论GLOCK”的评论。更有甚者,当笔者提出GLOCK分解不易时,有人居然表示“肯定是你手汗大”,甚至有人表示:“如果枪械太好分解就容易出问题。”

当然,以上这些评论大多是出于根本没接触过GLOCK手枪、甚至一辈子没碰过枪的国内悠悠之口。倒是一些海外的拥有GLOCK的华人,给予了GLOCK手枪相对客观的评价。其中一条认为:“买GLOCK 就像买了塑料碗包装的外卖,碗够大、饭也能吃,至于怎么吃,好不好吃,只有吃过才知道了,但也别指望它是什么山珍海味。”

G19 與FNS 手枪( 右)。FN 公司于2010 年推出了FNS 手枪,击针击发、塑料握把、扳机保险一应俱全,和GLOCK 手枪风格极为相似。对比左边的G19,可见FNS 的握把“瘦了”一圈,应该更适合小手用户

HK 公司2014 年推出的VP9 手枪,击针击发、塑料握把、扳机保险同样一应俱全。诸如FN、HK 之类的大公司所推出的击针枪,对于高度依赖击针枪市场的GLOCK 公司而言,都是不小的冲击与威胁

一款枪械再好,也不会赢得所有人的喜爱。但如今,无论国内外,对于GLOCK系列的喜爱,或者说狂热,已经达到了一种不正常的地步,这在禁枪的国内更是如此。很多人以追星的方式看待GLOCK,轻视甚至无视它的缺点,对于优点则过度拔高和吹捧,甚至把GLOCK手枪当做枪械规范,和一些根本不相关枪械对比。人们在对GLOCK的喜爱中互相轻信,几乎听不进去别的言论。

GLOCK确实是一款优秀的手枪,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便宜,它可靠,它的销量和名气无可匹敌,以至于从GLOCK17到GLOCK43,GLOCK公司能连吃几十年的老本而无需面临什么困境。和同价位(500、600美元)的手枪相比,GLOCK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它真的不是神。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再往上走,自然有更好的产品。

对于枪械的喜爱并不是什么错事,但盲目崇拜必然是不对的。在《十枪谈》系列第二讲中,笔者提到过。国内军迷圈曾经对G3步枪的滚柱闭锁推崇之至,但实际接触过后,笔者发现滚柱闭锁本身也是毁誉参半,甚至德国人自己都放弃了滚柱闭锁。时间再往前走,国内对于德国的G36步枪同样是非常推崇,认为这款枪代表了德国的工匠精神,相关的吹捧不计其数,结果2015年,G36又爆出了“太阳一晒就打不准”的恶性丑闻,一样落得一地鸡毛。

当我们把视线从枪械转向生活,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又有许多事物都是如此相似!曾经的藏獒热中,藏獒突然被塑造为力可战虎、忠心护主的“天狗”,一只藏獒身价上万,养藏獒甚至成为了一种投资!几年前绿豆防癌论备受青睐,绿豆价格一升再升,“豆你玩”甚至成为了网络用语。可最终发现一切都是一场闹剧。

在铺天盖地的疯狂吹捧中,在“不随流的才是怪物”的可怕舆论压力中,这些昨日的鲜活闹剧,给我们上了不止一课。当吹捧是如此的一致,幻想的破灭也就不远了。对于枪械而言,成为“舆乐”的玩物是可悲的。枪械没有人格,但人有。对于军迷而言,不盲从、不躁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是多么艰难。批判和怀疑是进步的阶梯,而偶像崇拜则是这两者的天敌,对人如此,对枪,也是如此。

下一讲,笔者将讲述两款经典名枪——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与P220手枪。 [编辑/何懿]

2017 年诞生的第五代G17 手枪。不同于G17 诞生之初的一枝独秀,如今的击针手枪市场早已经是虎狼环伺,让人略感老套的第五代G17 手枪,是否能给GLOCK 公司带来相应的回报,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猜你喜欢
外置套筒扳机
一种便携式管端除锈装置
闲话“二道火”之惑
如何延长汽车装配单元风扳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钻孔钻头冷却夹持器
雷电3接口 笔记本叫板台式机的底气之源
无外置缓存设计饥饿鲨推出TL100系列入门级SSD
大班学习故事:红黄套筒
笔记本福音AMD也推外置显卡
随时随地玩光雕 FREECOM外置超薄DVD刻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