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莉
曾经日盼夜盼的寒假,现在却有不少同学开始在数着手指头盼开学——因为原本寒假中的必备项目:睡懒觉、看课外书、看电视……正在被补课、提高班、兴趣班占领!于是,寒假,不单是寒假,连暑假都成了不被期待的假期。
无法喘息的作息表
去年年底,期末考试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在维维姐姐的微信朋友圈里,就出现了一张书写工整的寒假作息表,它的主人是一名初二女孩小艾。作息表从六点起床开始,每天交替安排着英语单词班、语文阅读班、数学提高班,还有美术考级突击班……一直到晚上九点,周一到周六,平均每天三堂以上,而唯一没有安排课程的礼拜天,则是要完成林林总总的作业,复习旧知识点、预习新课,看起来丝毫没有寒假的意思,甚至感觉比上学时还忙——因为上课地点不同,意味着小艾要在沈阳的数九寒冬里,不停地赶场。
看到小艾的作息表,维维姐姐第一时间联系到她,小姑娘开门见山地说,以前上学时候盼放假,现在是从放假的第一天开始,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开学,说罢她还在微信里发来一张苦笑的表情。“以前放假,我都挺开心的,玩玩闹闹,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但是一开学发现自己竟然被同学们落下一大截。”小艾说,为了不让自己“太差”,原本反对补课、提倡开心假期的父母也只好提前一个多月给她报好了假期学习班,为啥要提前报名?“因为报晚了,就没有好时间段、好班型啦!”
休而不得的困惑
在随后的了解中,维维姐姐发现,小艾的“假期生活作息表”是很多同学的写照,甚至她这看似满满当当的安排,比起其他人来说还有点“小休闲”的意思,有的同学一天要上满4-6堂课,午饭都是随便对付一下,甚至在公交车、地铁上解决。那么这么忙碌的假期,带给同学们是学业上的十足进步吗?其实并不是,等到开学的时候,本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摧残”,寒假没得到合理休息,反而更加疲惫,变成了小老头、小老太太,新学期以这样的状态开始,可想而知其后的学习效果啦。
之所以要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后,安排一个假期,道理很简单就是让我们得到休息,对自己进行一个调整,就像我们饿了,需要吃饭;困了,需要睡觉;那么学习累了当然也需要休息、放松,这是人类具有的“自我调节”本能,而且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也需要一个时间的缓冲,来巩固自己学习的内容,就好像盖楼,基础牢固,才能让学习更上一层楼,而寒暑假就是这样的缓冲时间。
有的家长或者同学会说,你说了需要巩固学习内容,那么我假期通过补课、大量刷题不是更好吗?有专门的老师带领,比起一个人摸索不是“事半功倍”吗?
道理是这样,但长期紧张的学习,会让我们的大脑和心理都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就像一根橡皮筋,总是拉紧、拉紧,慢慢就会失去回弹的机会,早晚会有一天崩掉,大脑总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会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身心伤害。
找对放松的“姿势”
既然这么说,那是不是说到了寒假我们就放松吧,什么补课、什么作业都统统拜拜,就高高兴兴地玩呢?当然不是啦!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假期打开方式。
同样坐在一间教室里,听同样的老师上课,每个人接受程度不同,在期末考試的分数上会有体现,这是不同程度的同学就该有不同的侧重。知识是需要融会贯通的,每个人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学习程度有差别,这时有这样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串联上一个学期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而寒假更是自我放松的好时节,对于很多上学时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儿,现在有机会了,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或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但却可以开阔视野,让你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对你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你也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去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百态,不要只做象牙塔里的学生。利用假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参与公益活动,这也是一种换换脑筋,也是一种休息。在不同领域的学习,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书本上、学校里无法教给你的情感体验。
总之,假期时间说长不短,说短不长,别让补课、作业占据了这难得的调整和放松的机会,过一个快乐的假期,让你自信满满地在新学期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