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雯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外贸”驱动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背景下实现了逆势上涨,日渐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新业态给我国外贸带来了契机,也给广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领域。从高职院校的视角来看,创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经得起跨境电商实战检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针。
当前兼具外贸理论知识和跨境电商实战技能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供不应求。8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1]。2017-10月,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电子商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海权在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的演讲中提出“中国跨境电商相对领域的人才缺口,据不完全统计需要有450万,2017年在以39%的速度在增加”[2]。虽然每年高校都有数十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毕业生,但电商企业普遍认为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实际严重脱节[1]。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宽等方面的缺点”[3],不能全面社会满足需求。人才供需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另外,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岗位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例如,使用电子商务把一件“中国制造”迈出国门,业务人员不仅要和买方交流顺畅,熟悉电商平台的操作规程,更要清楚目的地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禁忌、目标消费群体的好恶等,衔接好“走出去”的每一步,力求安全收汇。这需要广大业务员掌握相对全面的技能,才能适应外贸行业发展潮流,助力国家“一路一带”战略。
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初见雏形,与外贸业务员真实岗位的契合度逐步提高。但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适应于跨境电商外贸业务发展的相关课程还是较少,不少学校普遍将原来的专业选修课,即“电子商务实务”变成“跨境电子商务”课程[4],“大学英语”变成“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基本“换汤不换药”,授课教师也是原来的外贸专业教师。加上高职院校教学时间的限制等原因,学生掌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网络营销推广、跨境电商物流等相关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只学会了一般的入门知识,难以掌握电商的实际操作及核心技能。不少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加强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侧重加强培养学生跨境电商技能特别是网络营销技能[5]。
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也提出希望高职院校加强电商实践课程比重[5]。不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都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外贸企业共建实训场所,但实际上企业容纳力有限,再加上业务繁忙,指导学生开展真实的业务操作往往流于形式。现阶段高职院校多采用浙科、SimTrade等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开展实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实训软件上发布的任务完成作业,久而久之会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4]。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外贸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进出口规则等也不断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软件无法与时俱进地更新,学生实际操作与实际商务环境相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造成学生专业实操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当前,有跨境电商实战理论和经验的师资严重匮乏。跨境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以国际贸易科班出身的教师为主,这部分专业教师一般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从事跨境电商的实战经验,也缺乏与外贸企业的交流实践机会,教学起来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无法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基于跨境电商背景的外贸业务形态及发生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主观上不愿意与时俱进地跟进学习,无法顺应外贸行业的转型而转型,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需求脱节,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适应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就业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产学合作机制,共同优化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着重培养跨境电商实战人才。以外贸跨境电商企业的具体岗位设计及能力需求为主要依据,高职院校设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要构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把掌握商务英语沟通、进出口业务操作、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等技能要求纳入进来[6],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地方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进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用企业的账号引导学生代理合作企业开展线下报关及线上销售,组织学生进行外贸企业商品代运营;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资源优势,利用人才输送等优惠政策,实现学校教育与实际操作、创业实践的有效结合。高职院校通过引企入校等途径,完善并建设学校自身的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搭建真实的跨境电商外贸职场环境,提高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企业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供跨境电商前沿实践课程,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为学生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提供帮助指导。这样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训体验,同时满足了职业院校毕业实习“近企不离校”的发展目标。
为适应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业务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学校应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师资队伍,在选派专业教师前往跨境电商公司或企业实训基础上,还可以定期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到学校给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课,建立企业优秀外贸电商专员与实践课程教师交流机制,加强授课内容与真实业务之间的联系,有效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校内教师的跨境电商相关实践技能及水平。力求让实践教学体现职场化的发展特征,帮助教师掌握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行业中最前沿的技术及知识,帮助学生其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得以提升,最终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及水平。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职院校要积极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可以引导学生搭建创业淘宝街,以电商创业工作室及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式[4],分层递进的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培养与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行业发展相融合的电商创业型人才。
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行业需要更多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全球化市场、懂外贸、通语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特点进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服务区域经济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