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硝烟依旧弥漫,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具有跨文化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国际商务谈判人才越来越紧俏,其中,福建自贸区已把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列为有需要的18种高层次人才之一。随着我国“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定有力,全球思维、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熟悉中国国情、敢于担当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将会为中国更高更好融入全球贡献中国智慧。鉴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势在必行。而人才培养的关键依赖于良好的教育理念、授课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从理论上看,它综合性强,涉及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从实践上看,它注重实践,讲求实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
安徽大学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为样本,设计多层次立体实践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内在需求驱动和实践教学两者全面深度融合,寻求在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培养的新扩展。安徽大学《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以培养具有跨文化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构建了“164”多层次教学体系。“一条主线”:培养和提升学生谈判沟通技能为主线;“六个模块”:信息搜集和整理、语言表达、方案撰写、礼仪展示、团队合作、跨文化沟通;“四大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高素质礼仪能力。以传统教学+智慧教学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从五个方面推进“重基础、强实训、拓素质”的改革思路。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注重“学生为主体”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与智慧课堂强调依托信息技术“重构课堂教学价值观”“重塑现有教学生态”的回归教学课堂的本质不谋而合,两者的结合将是课堂改革的趋势和创新。以打造“金课”体系为目标,课程借助蓝墨云班课APP平台,在班课内部进行管理, 包括课堂教学资源的上传与分享:教学PPT、微课、视频、网络链接、实例照片等;完成课堂中签到考勤、小组谈论、测试、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活动,在大数据背景下,跟踪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评定,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预警提醒,完成作业评定和小组考核。目前安徽大学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依托蓝墨云班课对班课学生实施精准个性学习分析159人次,推送个性化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108人次,组织个性化学习活动130余次,开展多元化评价239人次。首先,本教学团队以项目研究驱动,对实现课堂变革的任务或项目研究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完成本课程智慧课堂的顶层设计;形成一整套智慧课堂的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等;其次,本课程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深化智慧环境应用方式,完善了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智慧课堂的实施方案;最后,在充分理解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特点后,结合国家现有的项目与活动,如依托“金课”“优课”“慕课”、信息化教学大赛等项目促进智慧课堂常态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智慧课堂推进路径。
基于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本课程注重实训的打造和建设,在传统实训方式上设计贴近现实、融合智慧教学的实训课程。首先,在课程安排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一个学期54课时中至少有18课时的实训课程,做到“课课有实训”“节节有实训”“人人有实训”。其次,构建贴合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行业特性的实训课程,例如,不同场景下外商英文谈判、外贸公司推介会、外贸产品展销会、外贸知识竞赛等;再次,“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本课程带动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形成两大品牌教学改革活动——“外贸移动课堂”和“外贸精英进课堂”,拓展课堂空间和模式,形成多样性课堂。最后,形成“四维一体”的实训课程体系,“软件实验课程+资格考证课程+基地实训课程+竞赛训练课程”。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综合实力较强的外贸人才。软件实验课程的开设主要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办公自动化来处理外贸流程。资格考证主要通过课堂习题的练习,提升学生资格认证的通过率。基地实训课程是指借助国际经济与贸易实习基地开展移动课堂、邀请外贸业务员与学生座谈交流,以及规定学时的实习。竞赛课程是将本课程与安徽省大学生国际模拟谈判大赛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安徽大学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组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第一,集智。项目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交流活动。一方面走进著名高校的国际贸易课堂加强理论基础的厚积,另一方面深入外贸公司等实业单位提升与实践的贴合度。第二,借智。通过“外贸精英进课堂”“国贸联盟”“移动课堂”等活动引入校外优质师资,尤其是外贸部门的业务精英,尽可能创造学生接触校外优质师资的机会。第三,引智。项目组加强与兄弟院校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就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和国际商务模拟谈判课程建设相互取长补短。
本课程自编教材《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2019年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本课程团队长期从事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经验成果积累,教材内容全面翔实、体系合理,特色突出,重在与外贸实践相贴合,拟推荐为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的指定教材。“厚基础、重实践”是本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程章节设置和外贸实际操作流程,本课程建设了共十大类实训案例库,共100多个案例,供学生进行进行情景模拟和任务设计。从目前实训课程反馈来看,案例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对学生能力锻炼幅度大。案例库更多是注重基础知识检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课程采用两种方法来保证案例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第一,依托“国贸联盟”开展的毕业系友交流活动,将每位做客平台的校友讲稿进行整理,形成系列外贸行业的奋斗史。这些案列真实、生动,更贴近安徽外贸现状,贴近安徽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特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第二,依托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的比赛案例,多次赴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交流探讨案例编写,保证整理的系列案例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进一步将本课程的案例库进行充实和多样化。
依托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实训操练而设计的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在2011年被立项为校级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参赛学生达2600余人次; 2017年该赛事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学科竞赛B类赛事,连续举办了两届,参赛师生达1000余人次。本课程依托学科竞赛将教学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和宣传,成效显著。第一,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主流媒体对竞赛模式、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新范式给予充分肯定,对本次活动的主办方组织工作也给予高度赞赏。尤其对于谈判大赛案例贴合社会热点,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评价较高。第二,省内高校交流探讨。省内个高校对以谈判大赛模式带动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进行充分交流,对大赛赛制、赛程、案例设计等都深感认同,对大赛的组织活动的严谨、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表示认可。第三,教育专业团体高度赞赏。商务营销网、中国沟通与谈判网等教育专业团队对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也给予高度关注,对大赛的赛程、赛制、案例等都给予较高评价。该赛事是一种成熟的竞赛模型,值得全国或更广范围内推广交流。
安徽大学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突出“虚拟任务驱动”和以“学”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特色。以教师创设的真实业务背景为载体,以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为依托,学生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根据案例内容扮演不同角色,采用“虚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训练。组织实施的“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谈判实践能力。创设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布置任务、尝试操作、示范讲解、跟学操作、独立操作、小组讨论和集中点评,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实训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和评判者,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