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羌语支语言研究前沿

2019-03-15 17:12黄成龙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元音语法语音

黄成龙

一、前沿综述与语言特征介绍

黄成龙的《2017年羌语支语言研究前沿》对2017年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羌语支语言在学术前沿综述与语言特征、形态句法研究、濒危语言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对未来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1]。

蒋颖的《论普米语的类型定位》通过对普米语的非分析性特点和分析性特点的具体分析和比较,确认普米语的非分析性主要表现在构形发达,分析性主要表现在词根的单音节性、助词丰富、词类兼用以及语序较固定,指出普米语有向分析性方向发展的趋势。在类型定位上,认为普米语属于具有分析性特征的黏着-屈折语,是语言类型交叉、过渡状态的“活化石”[2]。

铃木博之和四郎翁姆的《康定市塔公镇木雅热岗方言群塔格话与塔公却域语词表对照》一文,认为塔公却域语是一种新发现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塔公镇塔格村。塔公却域语是一种与却域语比较近的语言,只有100位年长者会说该语言,他们同时也使用木雅热岗方言群塔格话,该语言代际传承已中断。作者搜集了750个塔公却域语词汇,与木雅热岗方言群塔格话进行比对[3]。

二、语音描写与识别研究

孙伯君的《西夏语牙音与舌头音的腭化音变》根据西夏遗存韵书的西夏字归类和佛经陀罗尼的梵夏对音材料,指出了西夏语中牙音和舌头音声母均有腭化倾向[4]。

魏久乔和黄成龙的《松潘小姓羌语语音系统》一文认为小姓羌语辅音音位较复杂,元音也有鼻化、清化、卷舌现象,音节结构多样,韵尾辅音受限小,没有形成区分意义的声调,但有习惯重音,另外还有丰富的语流音变现象。从语音上看,小姓羌语与一般意义上的北部羌语相近[5]。

饶敏的《贵琼语的元音和谐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麦崩乡的贵琼语为例,分析贵琼语的元音和谐现象。贵琼语的元音和谐现象既出现在“名词+ 数词‘一’+ 量词”词组里,数词“一”的元音由其后量词的元音决定;还出现在动词系统里,动词否定前缀、禁止前缀和疑问前缀的元音由动词词干的元音决定。贵琼语的元音和谐系统用两个对立性区别特征[± 舌前性]/[± 舌高性]将其所有元音划分成了A/B/C 三大类。其元音和谐系统属于复合系统,既有腭和谐,还有舌位高度和谐。贵琼语的元音和谐属于逆向和谐,因存在一个中性元音// 属于非绝对性元音和谐系统;若按照触发元和目标元来分,可分为词干控制型和显性隐性优选型两种和谐类型[6]。

盖茨(Gates)的《尔龚语的元音和谐》指出尔龚语有四对元音(/i/-//、 /e/-/ɛ/、//-/ɑ/、 /u/-/o/)经历逆元音和谐现象。元音和谐产生词根语素形式为[C] 与[ɑCɑ],没有[Cɑ]或[ɑC]形式。当语素合并构成复合词时,会发生元音和谐。如果两个语素的元音属于相同舌位(如 //-/ɑ/),通过第一语素元音同化第二语素元音,如/Cɑ/ →[ɑCɑ]消除歧义问题。有几种情况不会发生元音和谐。元音和谐的阻断机制包含语义重的第一个音节的词素。在此种情况下,作者观察到语义和语音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尔龚语中元音和谐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测量词素间距离的方法[7]。

胡文君等的《基于Kaldi的普米语语音识别》以Kaldi 语音识别工具包为实验平台,分别训练5种不同的声学模型,且这5种模型中包含一个有4隐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比较不同声学模型得到的语音识别率发现,G-DNN 模型比Monophone 模型的语音识别率平均提升49.8%。实验结果表明,当增加训练集的普米语语音语料量时,基于深度学习的普米语语音识别率会提升,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普米语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比其余4个声学模型的普米语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更强[8]。

杨花等的《基于PSO-SVM的普米语语谱图识别》一文使用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识别算法实现对普米语语音的识别。首先通过傅立叶变换绘制出每条普米语语料的语谱图;再次,提取每张语谱图的图像特征构建特征向量;最后,运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对普米语孤立词的分类。在运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时,为了能够找到全局最优解,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中的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g 进行了优化,基于最优参数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89.8%[9]。

三、形态句法研究

高韬和周俊勋的《南部羌语指示词与名词的词序问题》认为南部羌语指示词与名词存在N+Dem、Dem+N+Dem和Dem+N 三种语序, 这三种语序呈现出一个语法演变的连续统。N+Dem是羌语原有的语序,Dem+N是后起的形式,这个演变是接触导致的语法化演变, 其语法化的路径是复制汉语语法的路径。Dem+N+Dem是从N+Dem到Dem+N的一种话语使用模式,在羌语的语法复制中,为绵箎羌语中的Dem+N的产生提供了衍生的土壤[10]。

张四红、孙宏开和王德和的《尔苏语形容词的词类独立性研究》基于“浸入式田野调查”搜集到的尔苏语语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语言的形容词和(静态)动词在比较结构中和做小句谓语使用时,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此外,尔苏语的形容词和名词、动词在形态、附着词和名词词组等层面的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尔苏语的形容词应该具有独立词类的属性和地位,研究成果为形容词的类型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素材[11]。

黄阳和吴福祥的《扎坝语趋向前缀的语法化》一文提出扎坝语源于方位名词的5个趋向前缀除了表达动作趋向功能外,已进一步语法化为完整体标记、瞬间体标记、状态变化标记、命令式标记、断言式标记。该文首先从共时层面描写了扎坝语趋向前缀多样性的语法功能,然后从历时角度构拟了趋向前缀在扎坝语中的语法化路径,最后通过比较羌语支内部不同语言,认为趋向前缀在羌语支语言中的语法化方向具有一致性,这一共享的语法化模式是羌语支语言平行创新的结果[12]。

田阡子的《格西霍尔语的情貌范畴》依据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格西乡所做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语料,深入分析格西霍尔(尔龚/道孚)语情貌范畴的语义及形态句法特征,系统探讨意愿、认知、能力三类情貌范畴,并与嘉戎语比较,发现了格西霍尔语情貌范畴较为突出的类型学特点,包括以过去时前缀d-和间接示证后缀-shi 兼表惊知情貌,前缀á-与方向前缀发生音韵融合构成非实然形态,以及独立成词的一套情貌助词[13]。

田阡子的《格西霍尔语的情境体及转换》采用第一手语言调查资料,针对中部霍尔语格西话的情境体进行探究,阐述了格西话各类情境体的语义特征及形态句法表现,分析了四类情境体之间的转换规律和转换机制,从中发现了词汇、形态、句法制约因素以及情境体与语法体之间的关联,并揭示出格西霍尔语的情境体存在特殊的语法创新[14]。

宋伶俐的《贵琼语的几种示证方式》通过梳理贵琼语长篇口语语料,发现贵琼语的示证范畴属于广义示证范畴中说明信息的可靠程度而不说明信息来源的一种;贵琼语的示证标记由系词、存在动词和语气词演化而来。系词和存在动词示证,以及与之有接触关系的藏语的示证方式类似。贵琼语的示证范畴及其语法手段在藏缅语族语言中具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15]。

向柏霖(Guillaume Jacques)的《茶堡嘉戎语与其他跨喜马拉雅语言的双向动词》提供了茶堡嘉戎语双向动词概貌,描写了该语言复合动词、连动相关的一些结构。提出了揭示这些结构的内在机制和历史发展关系的几个假设。与同语系的基兰提语支和日旺语的类型学比较,提出了茶堡嘉戎语在类型学上的特殊性[16]。

赖云帆的《俄热拉坞戎语的关系化与领属化的整合》聚焦在俄热拉坞戎语关系化的形态句法和语义特点。提出俄热拉坞戎语有不同的关系化策略,尤其是名物化策略。俄热拉坞戎语有个创新关系化策略,即名物化标记与领属化标记都是=ji,这个特点不同于嘉戎语其他方言。提出几个假设解释=ji从领属化标记到关系化标记演变路径,表明属格标记=ji很可能遵循作格型进入核心论元的关系化[17]。

白井聪子(Satoko Shirai)的《四川西部民族走廊少数民族语言基本代词借用的可能性》考察了藏语与川西民族走廊语言之间的接触关系,她认为川西民族语言的代词有可能借自藏语。通过地理语言学方法呈现代词“我”、“这”、“谁”、“什么”的同言线交叠情况,以此断定这几个代词可能是借词[18]。

张舒娅的《四土嘉戎语词干交替》一文指出大众都相信在嘉戎语中日部话的词干交替最复杂,而四土话中最简单。然而,在四土嘉戎语白湾(Brag-bar)话与其他四土嘉戎语的词干交替相比较,白湾话的词干交替很复杂,有一些不透明的特征。该文记录了四土嘉戎语白湾话的词干交替,先描写了白湾话不同动词词干的分布与形成机制,然后解释不规则词干I与II的出现情况和共时面貌[19]。

四、濒危语言传承与保护

高韬和周俊勋的《羌汉接触的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传承》一文指出汶川县所有地名包含有汉语、羌语、藏语等不同的层级,也传承了这些民族的不同文化与认知。pa“坝”体现出古蜀民文化的遗迹;“脚木”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在一些地名里保留了羌语的底层,这些底层大体遵循羌族的生活习惯,分别保留了pia“巴、别、壁”、to“夺、多”、khu “枯”、khua “垮”和ta“达、打、搭”等羌语音译词,这些词分别对应于汉语的“坪”、“沟/ 村”和“寨”[20]。

何芳芳等撰写了《基于羌语的语料库的建立和系统设计》一文。为了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者将羌族日常用语收集整理成语料库,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款羌语的学习应用系统。可通过图片学习、测验以及情景演练,实现羌语日常用语的学习。此外,为了让用户了解更多的羌族文化,增添了绘本录音模块,以绘本的形式来讲述羌族的历史故事,达到更好地传播羌族语言和特色文化的效果[21]。

王轲等的《濒危语言尔苏语的语料库建设及应用》从濒危语言记录和典藏的角度出发,尔苏语使用人口少,语言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抢救保护和传承濒危的尔苏语言迫在眉睫。通过采集有声语料,建立数据库,创建尔苏拼音方案,用ELAN、FLEX 等软件标注,构建由原始音频文件、国际音标标注、汉语翻译标注、尔苏语标注的语料库,并利用语料库编撰尔苏语词典和尔苏语学习有声教材[22]。

操镭等的《濒危语言口语语料库的研究与构建—以吕苏语为范例》一文认为濒危语言口语语料库建立的目的是系统地保存近乎消失的濒危语言,留存濒危语言的生命力与地方文化,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学习与研究。濒危语言口语语料库保存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声音文件、国际音标标注、汉语对译标注以及汉语翻译标注。以濒危语言吕苏语为范例,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与建立濒危语言口语语料库,并对标注语料实现了自动分词与关键词提取的功能,为后续建立通用濒危语言语料库提供了一个范例[23]。

董瑶、宋佳和吴晓红的《松潘小姓乡埃溪村羌语使用情况调查》根据古羌人的迁徙路径及松潘县的历史背景来了解小姓乡埃溪村民羌语的使用情况以及羌语如今的保存现状,从调查结果看来,埃溪村羌语的保存情况良好,由于多数村民是羌、藏、汉三语使用者,他们与藏、汉的深度接触会造成其与其他地区羌语的特殊性,对后续松潘羌语的研究提供一个大背景。松潘有其特殊的地理与历史环境,这对解释语言特殊性也有其益处[24]。

齐卡佳(Katia Chirkova)的《多续语的复兴:第一手资料》认为他们如何才能使一种没有书写系统,又几乎灭绝的语言恢复活力?在正常情况下,振兴多续语的机会不大,有很多反对意见,尽管复兴程度有限,但还是可能的。多续语的复兴尚处于实施的早期阶段,令人鼓舞的经验是,即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复兴始终有其可能性,而致力于这一事业的社区个别成员的努力能够并确实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重要的是如何可持续地支持基层复兴计划,并充分发挥其潜力[25]。

齐卡佳(Katia Chirkova)、史杰明(James Stanford)和王德和的《远离纽约:社会分层接触引发的甘洛尔苏语语音趋同》一文以拉波夫的年龄、性别和社会分层模型(拉博夫,1966、2001;特鲁吉尔,1972、1974)为框架,考察四川甘洛尔苏语的特征。利用97位发音人的最新现场录音,作者发现甘洛尔苏语的辅音正在发生变化,与汉语语音的逐步融合(趋同)。当一种濒临灭绝的语言由于强烈的接触与强势语言趋同时,这种趋同表现为一种社会分层的方式,这与许多经典的拉波夫学派社会语言学原理的预测一致[26]。

罗切(Gerald Roche)和玉珠措姆的《藏区隐形语言与中国语言濒危危机:四川西部贵琼语的教训》一文以川西地区约10,000 人使用的贵琼语为个案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语言的濒危现象。作者将贵琼语描述为一个“隐形”语言,即它是一种被国家的民族和语言政策忽略的语言,因此,它更容易受到由国家发展项目而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影响。作者通过运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有关语言活力和语言濒危的框架来评估贵琼语的濒危程度,并得出了该语言是“绝对处于濒危状态”这一结论。他们将贵琼语与中国的其它 “隐形”语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隐形”语言的大多数都处于相似的困境。这意味着除非这些语言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或当地政府利用政策框架中的模棱两可之处来支持这些语言,否则中国语言的濒危危机很可能会延续。他们认为目前还不清楚在中国持续的、不断加深的语言濒危危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27]。

五、硕博论文

高韬的博士论文《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南部羌语比较研究》,立足于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语言事实的描写、比较,以目前所构拟的原始南部羌语为基准,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揭示南部羌语三个方言辅音、元音、声调的差异;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揭示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内部的差异性以及受汉语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为南部羌语的演变趋势提供一定的材料证据。认为语言变化的内部因素造成的变化大多具有相似性,外部因素造成的变化更具有差异性;语言接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系统上,还会体现语法系统上;深度的语言接触影响是动态的、全方位的,能在语言地理学上找到一定的证据。全文分为如下六个章:第1章,绪论; 第2章,南部羌语的语音系统比较;第3章,南部羌语的词汇系统及词的结构比较;第4章,南部羌语的语法系统比较;第5章,南部羌语的汉语借词研究;第6章,南部羌语语言接触及机制研究以及结论[28]。

赖云帆的博士论文《俄热拉坞戎语语法》(法文),该论文是作者自2010年以来9次田野调查收集语料基础上撰写的金川县俄热拉坞戎语的第一本语法,全文分5个部分,共18章:第1章,导论;第2章,语音;第3章,词类;第4章,名词性形态;第5章,副词;第6章,其它封闭词类。从第7章到第13章是博士论文的主要部分,讨论动词的结构。从第14章到第17章讨论句子结构,包括简单句、补语化结构、关系小句结构和比较结构,第18章为结语[29]。

范威(John R. Van Way)的博士论文《新龙县木雅语语音和音系:中国西部一种濒危语言》描写新龙木雅语的语音系统时,特别注意语音细节。作者认为新龙木雅语像其他密切相关的语言类似,新龙木雅语语音系统较复杂,由12个元音和42个辅音组成,它们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构成复辅音。除了听觉和音位分析之外,该文还结合了发音和声学数据来描述和分析这种语言中的语音。全文包括7章:第1章,导论;第2章,方法论;第3章,音系;第4章,音节、音位配列以及其它语音过程;第5章,擦音;第六章,小舌化音;第7章,结语[30]。

董瑶的硕士论文《木玉羌语的汉语借词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得来的3000词用元、辅音方式对木玉羌语音系作出系统的共时描写,基于结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等理论对羌语中占比15%的汉语借词进行了客观地描写、分析,再结合传统语文学确定了借词的时间层次。共时对比羌、汉音系,利用匹配理论来预测羌语母语人对外来汉语词的匹配方式,并与借词实际呈现的对应方式作比较,两者表现出一定差异,并对差异进行解释。该论文包括六章:第1章,绪论;第2章,羌语音系;第3章,双语者的汉语音系;第4章,汉语借词分析;第5章,羌汉特殊对应及解释;第6章,结语[31]。

卢春红的硕士论文《麻窝羌语的一致现象研究(英文)》先对麻窝羌语中的一致现象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认为麻窝羌语有主谓一致、谓宾一致、谓语与主语的定语一致以及谓语与宾语的定语一致四种一致现象,并运用Mark Baker的相关句法学理论加以解释说明,时态是主语一致的核心,功能中心词v是宾语一致的核心。然后,对这些一致现象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加以说明。该论文包括4章:第1章,导论;第2章,文献综述;第3章四种一致现象;第4章,四种一致现象差异的原因以及结语[32]。

六、结语

本文对2018年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羌语支语言最新前沿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形态句法研究和濒危语言传承与保护仍然是研究热点。在研究方法论上有些突破,语音识别领域有了新的进展。国内完成1篇博士论文和2篇硕士论文,国外完成2篇博士论文。境外羌语支语言研究仍然活跃,而中国大陆(内地)羌语支语言研究领域后备人才仍然匮乏,创新不足。有些语种研究出现断层,还需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引领羌语支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元音语法语音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跟踪导练(二)4
对方正在输入……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Playing with “ar”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