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热对藏区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反思

2019-03-15 14:49
关键词:客源地藏区目的地

程 雷

(荆州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旅游活动迅猛发展,游客较少涉足的西藏逐渐成为热点,外来文化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一、西藏旅游热潮成因分析

(一)可进入性的持续改善

1.传统的进藏路线:主要是公路运输。滇藏线、川藏南北线虽然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但在旅游旺季的下半年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和沿途复杂的地形及糟糕的路况,极大的提高了游客进藏的难度,新藏线更是地处我国西部边境,路途漫长,海拔极高。青藏公路成为了进藏主通道,虽然相对难度较低,但各方面条件依然很不理想[1]。

2.进藏条件的改善:本世纪以来上述线路全程制成柏油路,路况极大改善。根本的改变出现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进藏的难度大幅降低,同时航空运输也发展迅速,入藏游客数量开始爆发式增加。2006年西藏接待外来游客251万人次,2010年增加到682万人次,2018年达到3369万人次,除2008年因为四川地震和北京奥运的分流导致游客人数下降外,多年来均保持着超高的增长率。

(二)旅游偏好的改变

伴随城市化发展、消费升级和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的偏好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在旅游产品结构方面,比起传统的景点观光式旅游,相对宽松自由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个性化旅游诸如运动、科普、摄影、探险等为主题旅游活动发展迅速。近年来夏季川藏南线(318国道)蔚为壮观的成都骑行至拉萨自行车队经常会造成交通拥堵就是例证。

2.在旅游产品品质方面,具有“原生、原味、民族”等属性的旅游产品更具市场。尤其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城市客源在目的地选择上更倾向于逃离人山人海的传统热门旅游地。而西藏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超高海拔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族民族文化和虔诚的藏传佛教信仰,加上地广人稀,多数地区保持较好的原生生态环境,共同打造出数量庞大的现实和潜在旅游消费群体。[2]

(三)我国自驾游迅速兴起

传统观光旅游最为人诟病的是“长途奔袭、走马观花”,被戏称为“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到点吃饭”,这种体力与金钱赛跑的粗放方式对游客而言往往不是放松而是折磨。自驾游的高自主性正好符合旅游活动的消费模式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经历和旅游体验而不是单个景点,“我们在路上”成为一种旅游需求时尚。入藏的各条公路沿途都可称之为“摄影天堂”,完美契合人们对自驾游的需求和想象,自驾游进藏成为热点已成事实。这与上世纪70年代汽车普及进美国家庭后,穿越相对偏远地区的美国西部66号公路成为自驾热点线路如出一辙。[3]

二、西藏的主要国内客源地及特征分析

(一)西藏的主要国内客源地

2017年统计国内入藏游客来源表明,居前三位的客源省份是广东、四川、北京。居前三位的客源地区是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

(二)客源省份特征分析

1.客源地经济条件:综合各主要客源省份来看,我国2018年GDP排名靠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北京、上海等省及直辖市均为西藏主要客源省份,说明入藏游客多数来自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4]

2.客源地区位条件:除四川省临近西藏外,其余主要客源省份均离西藏距离较远,说明随着入藏交通条件的改善,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已经不是影响入藏旅游的主要因素。

3.客源地市场群体特征:从经济水平看,入藏游客普遍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较高的消费能力;从文化程度上看,入藏游客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具备较强的旅游意识和旅游素养;从职业构成看,教师和大学生群体由于暑期长假而占优;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群体对相对恶劣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强;从出游目的看,观赏自然风光、感受民族特色和宗教氛围占绝大多数。

三、藏区文化与客源地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藏区文化

由于西藏在历史上长期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加之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封闭,形成了独有的藏族民族文化和藏传佛教为表现形式的宗教文化。其文化形成的经济背景是与世隔绝状态下自给自足的高原游牧业与拉萨及林芝地区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区域的传统农耕、畜牧相结合。高寒环境下生活极其艰苦,传统上农作物只有青稞,畜牧业只有牦牛。自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后,藏传佛教逐渐兴起,其教义中佛教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观念经过藏传佛教的演化后给了藏族广大民众强大的精神依靠,面对困苦生活只要潜心向佛,修功德,多行善,就能换来美好的来世。统治阶级逐渐打造出一个政教合一的西藏,利用宗教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直到1951年西藏解放后才逐渐取消农奴制度。建国后西藏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和其他省份横向对比依然落后,2018年西藏GDP为1400亿人民币,在全国居末尾。

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独特的文化。从旅游者角度看,藏族民众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用歌舞来乐观面对生活,其与世无争的态度和神秘而虔诚的宗教信仰,加之民族特有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仪等文化传统,无疑极大的提高了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

(二)客源地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部省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保守封闭被开放外向所取代,全球化表现明显,商业氛围浓厚。尤其在入藏游客占比较高的中青年群体中表现为:一方面受教育水平较高、眼界开阔、好奇心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崇尚自由和个性。另一方面生活压力较大,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较为突出,消费观念趋于奢侈,缺乏安全感和坚定的价值观。这一群体特征在旅游活动中对藏区传统文化造成的影响较为明显。

基于文化传播一般规律是从经济领先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辐射,往往会造成落后地区不加选择的对发达地区文化全盘接受。从目的地民众角度来看,外来游客代表着有钱、有文化、时尚潮流,代表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四、外来文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对物质文化的冲击

物质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综合,是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与认同,也有助于丰富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但这种交流和认同却是由经济强势一方主导,文化由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辐射是文化传播的一般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永远不是错,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的趋同化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目的地文化和客源地趋同,文化距离的拉近反而会极大的削弱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笔者2004年进藏,拉萨大多数藏族同胞穿戴传统藏族民族服饰,2016年进藏,大多数藏族同胞的日常服饰跟游客没什么两样,从年龄层次上来讲,这一现象在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同样的现象也体现在日常饮食、生活用品、民居家装等诸多物质文化层面。

(二)对行为文化的冲击

西藏地区传统上长期相对隔绝,经济发展滞后,生活生产方式单一,商业意识和氛围单薄,从而意识形态保留着淳朴善良、乐观开朗等诸多吸引外地游客的可贵品质。爆发式增长的入藏旅游热,对藏区传统的行为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文化的辐射有其好处也有其坏处,意识的改变又会影响目的地居民的行为,而其中的消极影响会造成藏区居民传统行为文化的破坏。其中最为常见的表现为,对外来文化不加区分地予以接受,盲目模仿旅游者的生活方式。

旅游目的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在生活方式上盲目地模仿外来的游客,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游客,往往会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一些消极变化。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尤其是经济上的落后感到不满,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上消极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地追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开始蔓延。从而使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私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即便在远离拉萨的相对偏远藏区,笔者也经历过诸多和藏区传统美德相悖的社会现象,如儿童路上拦车乞讨,加油站入口村民设卡交钱才能放行加油,国道休息区私人收停车费,磕长头吸引游客拍照然后要钱等不良现象。由于旅游产业的商业属性浓厚,因此随着旅游业开发的深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旅游目的地的商业意识过强,会导致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改变,从而进一步破坏了行为文化的原有特性。

(三)对心态文化的冲击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经济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诚然,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心态文化起着保护作用及促进发展作用。入藏旅游活动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不管是对西藏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游客都有一定程度上心态文化的影响。外来游客的到来可能会使得目的地居民出现心态的改变或社会意识的改变,其负面影响往往表现为目的地居民对外来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接受其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结果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独特性,尤其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目的地传统心态文化出现商品化、庸俗化,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出现退化与遗失。

五、文化冲击下的反思

(一)避免依靠旅游产业发展经济的相对单一模式

虽然和其他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产业有着如增速快、可持续性强、污染相对较小、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利润率较高等诸多优势,但是过多依赖旅游的发展来振兴经济,对于小区域或许可行,对面积广大的西藏自治区来说则难度巨大。2018年西藏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60%,理论上第三产业占比高是经济发达的表现,在西藏却是反映出经济缺乏传统产业的有效支撑。没有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就跳跃到以第三产业支撑经济,有游客的地方捞热钱快钱,游客少的广大牧区农区还是沿袭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利于区域内需求的增长,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政府部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倡导

藏区民族文化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虽然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球化、城市化、商业化等发展趋势改变沿袭千年的传统经济生活方式的大潮流无法逆转,但优秀民族文化的稳定与传承不但在旅游发展上起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政府需要创造环境和条件,主动参与,积极引导,用教育手段和行政手段打造宣传和保护平台,唤醒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加强制度建设与提高管理水平

对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产生的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所引发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努力完善各类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切实落实政策来打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旅游产业大环境,使西藏旅游热能长期稳定有序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客源地藏区目的地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基于大数据的吉林省旅游国内客源地量化分析
动物可笑堂
我国邮轮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碳税征收标准评估
——以山东省长岛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