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模式下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研究

2019-03-15 14:49
关键词:课程教育教师

张 聪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个“+”,意味着互联网将与各个产业相融合,产生新的运行模式,推动各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互联网+带来了一场全新的信息革命,成为各个产业改革的动力。互联网+教育意在借助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力量推动教育改革。互联网+教育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一、“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与内涵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1]2015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2]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这会产生一种创新的教育形态,也会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互联网+教育涉及多领域多方协同共建,对教育的改变也将是多层次的。陈丽教授将互联网+教育定义为“特指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跨越学校和班级的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3]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教育在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资源与师资培训等方面发展迅速。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微课、慕课等教学网络平台的开发,翻转课堂的利用和智慧校园创建,也使得教育的方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泛在化。

二、线上线下协同教育

1.线上学习资源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网络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中充满了各式各样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先进的科技也给学习者带来了新鲜的多感官全方位的交互体验,在线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接受并使用。目前互联网上的线上资源有微课、慕课 (MOOC)、私播课(SPOC)。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知乎、果壳、喜马拉雅FM、得到等无数个知识平台诞生,知识付费的用户迅速增长。

现在高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微课和慕课。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4]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在教育领域的得到快速的传播和广泛的应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上展示了上万件制作精良的微课作品,推动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了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现的平台。[5]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ce)简称慕课(Mooc),发端于美国。2012年,“MOOC元年”开启之后,慕课迅速在全球升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8月,全球慕课数量达到6000门,中国的慕课数量达到1700门。[6]

爱课程网上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中国职教MOOC,中国大学先修课等若干的线上开放课程。江苏省教育厅也与爱课程网站共同创建了江苏省高校在线课程中心,这个在线教学平台目前已有本科类课程346门,高职类课程133门。其高职类课程中上线了我校多门课程如:《设计素描》《建筑结构》《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实用英语I、II》《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2018年我校的《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与《钢结构工程施工》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另外,我校还与超星公司合作建设了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用以展示我校近年来的校内竞赛获奖的教学微课作品,以及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师团队制作的在线开放课程,便于我校教师学习观摩和学生们的导修辅学。

我校在爱课程网上推出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实用英语》(I、II),是为我校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1》和《大学英语2》制作的配套线上课程,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进行,每学期持续15周。在线开放课程制作与讲授,皆由本校担任这门课程的中青年任课教师承担。他们身处教学一线,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熟悉教材,并且信息素养较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每一个单元的课程根据单元框架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团队制作了若干个长短约十分钟信息集中、重点突出的微视频和课件。学生不仅可以观看微视频,还可以查阅内容详实的课件。《实用英语》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多元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线上师生和生生交互讨论,课后练习与测试。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资源,剔除了信息冗余,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线下课堂教学的不可取代性

慕课以新型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借互联网发展和移动智能技术之长,迅速发展成为高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慕课的发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线上的慕课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优势互补。

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衣着、身体语言、眼神的交流,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无形的信息,这无疑是言传身教的魅力。这是在线观看视频,对着冰冷的屏幕观看数字资源无法得到的。

其次,线上的数字资源提前制作,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的特点。但它无法根据学生们现有状态随时做出调整。课程的教授应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现有的需求。而课堂教学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灵活机动随机调整。

再次,线上资源时间短,呈现碎片化趋势,无法针对某学科中的某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让学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而课堂的教学时间相对较长,教师能带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有条理的梳理,更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

3.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构建英语课堂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中指出,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7]我校一贯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工作。先后立项建设高清录播室、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场所。教务处对课程平台进行细致规划,对课程建设做好精准服务。采用项目立项模式,构建国、省、校三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明确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流程和保障措施,组织课程建设研讨会,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截至目前,我校在课程平台上线的在线开放课程已有200余门,单门在线课程最高访问量超过560万人次,有力的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变革。[8]

线上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智慧教室的推广应用,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与学习环境发生悄然的变化。如今中国在线教育用户总数突破2亿人。统计显示,微信等热门应用程序是中国学生接受线上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智能手机接受在线教育服务的用户较去年增加63.3%,约占用户总数的96.5%。[9]

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创新,也使课程评价随之发生改变。我校大学英语的考评方式从原来的30%平时成绩+70%期末卷面成绩调整为30%平时成绩+20%慕课平台学习反馈+50%期末卷面成绩。这种创新型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有诸多优点。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观察性考核可以客观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教学网络平台的测试数据详细客观地记录了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而期末考试闭卷统考的终结性测试则侧重于学生真实学业水平的考察。

三、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模式下的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现状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然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覆盖校园,智能终端进入课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教师利用网络采用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模式。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却依然存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尴尬的”沉寂和“低头族”现象。教室里容易和老师产生互动,得到老师关注的座位成为了边缘座位,如距离讲台较近的前几排和过道两边的座位,通常这些座位都会成为闲置座位。因距离和设置而产生交流障碍和关注度较弱的边缘座位反而成为抢手座位,如教室后排座位和靠墙的座位,以及教室中间因课桌联排老师无法进去的座位。另外,课堂问答环节,学生会因羞涩、紧张、害怕而低头或挠头的动作,回答问题声颤或音小,甚至有些学生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联通主义认为,焦虑情绪是影响学习者建立主题和课题连接的六因素之一。这也与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2)提出的情感过滤理论不谋而合。他的二语习得理论了影响各层次综合英语教学的发展的。Krashen也认为,当在没有焦虑的环境下,有足够的机会有意义地运用目标语时,最有利于二外习得。[10]而上述这些课堂现象都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焦虑情绪的体现,无疑会对其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四、协同教育模式下降低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策略

1.学校管理层面

学校管理层面应建立全面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反拨作用,能够促学促教。课程评价内容不仅要将课程的知识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还要考量“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教育模式,科学地划定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考评权重。虽然我校的学生总评成绩已经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做了一些调整,将在线开放课程也纳入到考核的范围。但考核评价主体相对单一。考核的主体可包括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和数据平台这四个方面。学生群体的评定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确定平时团队项目中学生个体的贡献。学生个体自评引导学生加强个人反思。目前数据平台的数据只有在课程结束时才反馈给教师。数据平台数据的滞后反馈造成教师对于学生线上课程学习情况不甚了解,学生出现的倦怠情绪和学习中的问题得不到关注和解决。因此要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及时将数据反馈给教学双方。

另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基于课程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地区差异和个性化差异,尤其是要考虑到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大一学生在报考的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时,A级和B级可以自由选定。对于报考较难的A级的同学可以采用单项奖励,或奖学金评定中单项进行加分,或者采用免修一门公共选修课程的方法进行鼓励。并且二级学院要定期阶段性地组织师生教学研讨促进会,保持师生间教学反馈渠道畅通,使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关注与处理。

2.教师层面

首先,教师应树立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教学观念,既要吸纳传递-接受的优点,又要吸纳自主探究的长处,即在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有意义的传递与教师主导下探究相结合的教学观念。[11]对于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们有些可以积极参与,也有些会消极不合作。课堂上出现这种现象,教师要善于调节自我情绪,不能武断地、机械化地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基础差异和个性差异客观存在。这种现象在所难免,不必强行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全情投入全部完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要能够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体察到学生的隐形情绪,加强对男生群体的关注。教师的纠错一定要考虑环境和方式方法,在纠错的同时也许考虑到学生所付出的努力。适时更新教学理念,多反思教学环节,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授课方法,以减少焦虑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通畅的师生交流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12]在线课程的设计不能是课堂讲授的照搬。那样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基于网络的联通模式为合作探究与分布式认知发展创造了条件,联通主义学习正好体现了“从关系中学、从合作探究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等全新观念。可见,这种教育环境有利于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育与成长。[13]教师应精心设计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搭设脚手架,给学生们的合作学习与知识体系建构创建良好的基础。

再次,教师在增强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适应线上线下协同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引导,可以利用智慧教室中的投屏功能,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学课件,还可以投放教师的手机屏幕。这样教师可以示范并指导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软件,搜寻相关的信息。教师教授的就不仅仅是语言点和某个知识点,而是展示作为学习者知识获取的途径。这样学生学习到的就不仅仅是某个课程中的知识点,而是逐渐的学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如何在互联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甄别信息,获取优质资源的能力。

3.学生个人层面

首先,学生应逐渐学会自我心理的构建和调适。可将大目标划分为小目标。本学期大目标如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未过,但小目标的完成也是自我的成长标志。虽然没有拿到奖学金,可是考试中没有挂科。或者虽然挂了科,但是没有作弊,经受住了品格的考验,内心坦然。挂科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可以通过补考或者重修来弥补。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会自我鼓励和心理调适,不和自己或他人找别扭。开阔心胸,增长自信,坦然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其次,学生应发展批判性思维,加强自控能力。现代知识社会中,充斥着各类信息。互联网是双刃剑,提供了很多的信息资源。但其中也充斥了很多劣质的资源。但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获取优质信息,这要依靠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多问自己问题,多和同学探讨,多向老师求教,才能获取的。“学问”就是靠问询、讨论、比较才能学到的。同样,智能手机进入课堂,不少“低头族”因自控能力差,未能抵抗手机娱乐诱惑,智能手机反而成为了课堂专注听讲的障碍。

另外,学生应加强信息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时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型的学习方式。不少学生尚未改变依赖的心理。

4.父母的支持

进入到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天南海北,任课教师几乎接触不到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辅导员与父母搭建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问题。不仅可以使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多些了解和关注,亦可对于学生克服课堂焦虑的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语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我国外语教学的中心逐步从教师、教材转向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焦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呈动态增长趋势。[14]但国内对于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英语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群体,或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群体。我国大学生总数中高职学生约占一半,而这部分群体的英语水平偏低,学习焦虑现象较为普遍。大学英语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并且,英语成绩的高低决定专科学生将来能否通过参加“专转本”或“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接受学历深造。因此,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英语学习焦虑现状,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帮助解决学生们目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