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硕 马文璐
(沈阳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习近平在科学分析当今世界的时代本质和特征时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无论遇到何种问题和疑惑,自然地会向马克思主义思想叩问,并从中寻找答案。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由于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40年的发展中日益凸显。可以说,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更是跃升到了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价值、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统一纳入“五位一体”,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对生态问题的理论根据显得十分迫切,因为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问答逻辑中最宝贵的重要资源。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快速发展、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被污染、生活条件逐渐恶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们批判地继承了早期思想家的环境意识,汲取了自然哲学及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和当时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用唯物史观并以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独立发表和出版有关他们生态思想的著作,但在他们许多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十分具有前瞻性,并指出了具体解决生态恶化问题的办法。
人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必须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19世纪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加大,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面对生态资源遭到极大破坏,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人类产生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是一种依赖于大自然的存在。这也说明大自然是优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和优先存在性。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2]。”人和大自然有着重要的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物质资源,大自然是人类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是因为大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类为了生存、为了生产物质资料,必须与大自然不断地交互,所以,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可以称之为大自然和自我的互动。恩格斯曾经表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3]所以,人类改造世界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像对待异族那样以征服者自居。马克思恩格斯客观地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科学地认识自身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马克思恩格斯又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相互演化的过程,自然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人类要尊重自然界,顺应其发展规律,要与其相生相伴,辩证统一,不是对立、对抗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进行实践的客观存在,又是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实践把人与大自然联系起来,人类在完成生产实践中,要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按其内在规律实现自然与人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从而导致劳动的异化,其结果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使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客观性形成对立。由于资本家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形式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漠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顾及眼前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马克思认为,如果说耕作是人类自发进行的活动,而不是有意识的活动,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的问题,像波斯、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一样[4]。他还认为私有制经济会将人们变得非常片面和愚蠢,就一个物体来说,只有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才能够说它是我们的[5]。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大生产,资本占有者只关注如何实现高产值、高利润还有高速度,肆无忌惮地对大自然掠夺性开发和对生态的破坏,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深。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味地追求生产最大化,必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看到了发展中的另一方面。他们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含有自己的反面[6]。”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多篇著作中揭示和反思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反面影响:一是工业化给人们生活造成的空气污染。工业化时代,蒸汽机得到广泛使用。蒸汽机需要大量的煤炭,这就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煤烟,煤烟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空气污染给人们健康带来危害。马克思恩格斯说:“大城市的居民……患慢性病的却多得多[7]。”二是工业化造成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当时欧洲的很多工业城市没有排污水的基础设施,使废水、污水到处横流。马克思曾表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工业都需要非常干净的水。但是,工厂城市将这些纯净的水变成了奇臭无比的脏水[8]。污水一方面使得人们的饮用水受到污染,影响健康;另一方面,排入河流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工业化不仅造成城市的水质污染,而且农村地区的水质也同样被污染。三是工业化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在发展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中,大搞圈地运动,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草地的无节制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生态破坏。马克思恩格斯对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砍伐森林、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境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森林大量被破坏,不能得到有效补偿,使土地植被覆盖降低,造成自然生态的恶性循环。可见,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受早期西方经济学影响,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在科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论述了自然条件是生产力的“第一源泉”。
人类和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人类再发展,也无法脱离大自然而单独存在,人类离开大自然生存与发展必然陷入困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也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在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自然以动物性的产品的形式或者植物性的产品的形式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9]。在他们看来,工人如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和自然界,那么他们将没有创造[10]。人类劳动的对象就是大自然,自然界是人类开展劳动活动的场所,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利用大自然提供的资源生产出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这些思想观点说明: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离开自然资源,人类就无法通过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来获得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两者具有同等重要性。恩格斯指出:“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生产要素——自然和人[11]。”马克思说:“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12]。”他认为大自然对生产力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绝对必须满足的自然需要的数量越少,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维持和再生产生产者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因而,生产者为自己从事的劳动之外来为别人提供的剩余劳动就可以越多[13]。”换句话说,自然生产力是劳动活动本身的源泉和要素,自然和劳动二者整合到生产过程之中,二者同样重要。其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先决条件和自然基础。马克思指出:“人首先是依赖于自然[14]。”“自然界使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15]”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自然先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这种客观事实决定了人类依赖自然。自然生产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依托这些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开展社会化大生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践是人类科学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乃至“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16]。”作为“现实的、有形体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17]”,即劳动者也必须依赖于大自然提供的自然资源和能量,开展现实的、具体的、活跃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能产生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其三,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不断地改造自然,促进了“人化自然”的形成,“人化自然”是自然和社会生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和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界内部的关系,因此,人与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的其他自然生命体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需要人与其他的自然生命体同时参与才能实现。所以,自然生态系统既是现实的、有形体的人的生存之地,也是人的实践对象。正所谓“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和“人对自然的了解”[18],前者体现主观能动性,后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二者实现了辩证统一,即人与自然之间的能动性和依赖性。因此,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和先决条件,社会生产力提升和引导自然生产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生产力像暴君一样,不计成本地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肆破坏自然生产力,盲目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要想两者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要相互依存、合理调节、共同控制、最小消耗。
马克思曾专门讨论“生产排泄的利用”问题,他在《资本论》第3卷第5章中指出:“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19]。”废料在所有的产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0]。生产废料就是同一个产业或者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21]。通过这个循环的过程可以将排泄物循环利用,使这些废料再次变成生产的对象,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消费的排泄物对农业来说最为重要[22]”。“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实质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对生产的再利用。上述论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物质循环利用思想,体现了当今所倡导的循环经济的特征。
科学技术在实现废物再利用、减量化、降低生态环境污染中具有关键的作用,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认识到,改良机器实质上就是将那些不能利用的物质转化为可以在新的生产中得到利用的形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尤其在化学上的进步,将那些不能利用的物质再次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物质,只有不断地运用科学技术,才能正确认识废物中的有用性。通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实现变废为宝。马克思说:“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他不仅找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各种各样的工业的废料”[2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废物利用和资源投入最小化。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人与自然内在地、逻辑地统一于社会劳动实践为基础,自然界演化了人,它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人通过社会劳动实践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使生产劳动与自然生态相协调。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不可协调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为了这个目的对生态资源的掠夺也是最大化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把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相互关系作为基本问题,把人的解放作为理论归宿,围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自然生产力、物质循环利用等方面问题,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视角进行概括,反思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其目的不仅为了阐述生态问题本身,更是以生产劳动实践作为其逻辑起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在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同时,工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恶化。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与政治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态问题做了深刻而具体的解析,具有整体性、协调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梳理归纳、总结阐释散见于他们许多文本中的生态思想,对科学分析和概括这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主要观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中,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从人与自然的本质特征上科学阐明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摆正人与自然的位置指明了方向。他们的自然生产力思想既体现了自然对人的价值,又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党提出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其本质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产力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物质循环利用思想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科学具体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废物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推广的垃圾分类就是实例。由此可见,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昭示我们,生态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问题本身,它关系到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在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中,强化协同创新,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党的使命宗旨的政治方向问题,关系到民生福祉的社会稳定问题,关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问题,关系到中华文明兴衰的文化价值问题,从而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