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9-03-15 13:59段秀芳李冰清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五国中亚

段秀芳,李冰清

(新疆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上升到了政策高度。在中国能源短缺、能源安全、能源进口渠道单一、伊朗石油禁运等问题不断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寻求新的能源合作国迫在眉睫。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的意义

(一)中亚五国丰富油气资源有利于缓解中国国内能源短缺

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能源。随着能源需求的扩大,能源瓶颈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人口激增和人均收入提高促使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根据OECD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计算,我国能源需求将于 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 91.35亿吨标准煤,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的储量,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中亚五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仅次于中东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据BP能源统计,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七;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远景储量分别为 208亿吨和 24.6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储量为53亿吨。[1]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油气贸易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油气贸易,中亚五国可以获得资金与技术,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则可以保证国内能源的供应,以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能源需求。

(二)拓宽能源来源渠道,进一步保障能源安全

对能源进口渠道实施有效分散即进口来源的多样化程度决定着能源进口的安全度。与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五国地区进行能源贸易,直接通过油气管道向中国输送石油与天然气,能为中国拓宽进口油气来源渠道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从现有的国际形势来看,美国对伊朗施行的制裁使其原油出口下降到100万桶/日。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保证会尽力弥补因此带来的原油生产量,但随之产生的高成本无疑对中国是一种损伤。一旦美伊冲突加剧,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那么对于从伊朗进口大量石油的中国来说无疑会使其受到重要影响。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贸易,通过陆上输油管道直接输送到中国大陆内部地区,避开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以及由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免去了海上运输的危险。

(三)减小地缘政治对我国能源与经济安全的影响

能源一直以来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博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2018年6月美国针对伊朗启动了史上最严厉的石油禁运政策,要求所有国家于11月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否则相关国家和企业都将面临美国的经济制裁,并无意给予任何国家豁免权。

中国对石油禁运政策持拒绝态度,仍然与伊朗进行石油及其他贸易往来。在其他方面,我国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例如,2018年,美国对中国中兴进行出口制裁,禁止中兴通讯在美国的销售业务,给中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而所谓制裁的原因便是其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政策。

在地缘政治影响及美国的控制下,我国对中东国家的石油进口无法保证安全性。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非常丰富,但我国仍然需要寻求另外一条较为安全的石油来源渠道。而“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带来的就是另外一条安全、可靠的能源渠道,也就是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石油天然气较为丰富地区购买石油和天然气。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现状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贸易

1.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石油贸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的能源储量无法形成稳定供应,需要从油气资源丰富地区大量进口。

据中石油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远超美国,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增至70.9%。[2]而在与中国进行原油贸易的国家中,中亚国家虽占有重要位置,但仍然比不上中东国家和俄罗斯。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前五分别是安哥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俄罗斯和安曼,石油进口占比分别为19.2%、17.1%、14.1%、9.5%和8.8%,而对哈萨克斯坦石油进口占比却不到 3%。可见,中国对中亚的原油依赖度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与中亚五国的原油贸易。

2.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天然气贸易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数据显示,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对中国油气出口占比较小,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对中国的油气出口占比非常大,主要是天然气的出口对中国的出口占比大。2018年中国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国便是土库曼斯坦。其仅次于澳大利亚,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天然气进口来源。总体而言,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天然气进口依赖度较大,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产业合作

1.投资勘探开采业合作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油气领域的合作。双方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及其创造的基础设施、商贸合作为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在石油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较多,主要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建设、工程技术服务等领域。早在 2009年以前,中国就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石油方面合作,更多地是通过购买“权益油”的方式合作,集中在能源合作产业链的上游勘探业。权益油是指中国的石油公司参与其他国家石油项目的勘探与开采,并签订协议,向其投入资金或技术,获取该项目相应的股权。项目开采的石油按照股份的份额来分配。

中国利用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换取中亚地区充沛的油气资源份额,不仅促进了中亚地区因缺乏开采技术与资金而缓慢的油气田开采发展,也为中国油气供应提供保障,增加了油气供应多样性。[3]“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企业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多呈现为项目合作,而不仅仅在于获得权益油气。

2.能源管道运输合作

随着中国与中亚五国油气贸易量的不断扩大,能源运输的安全性更加需要得到重视。建设能源管道不仅可以使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线路更加安全,而且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石油天然气供应。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地理上具有明显优势。建设输油管道、输气管道可以利用管道直接将油气能源通过新疆输送到中国内地,既方便便捷,又安全高效。

200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开始建设中哈原油管道,实现了哈国到中国的原油通道畅通,扩大原油贸易量。2017年,中哈原油管道实现向中国管输原油1230.82万吨,同比增长约23%。作为中国第一条陆路能源通道,中哈原油通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管道运输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保重原油的持续供应及原油的安全性。

2007年8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始修建,从中亚五国地区到中国西北内陆,连接至中国内陆地区的“西气东输”。截至 2015 年底,中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从管道沿线国家进口的天然气总共达1400亿立方米,而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整体输气能力将提升至 850亿立方米/年,可满足中国超过20%的天然气需求。[4]

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既保证了中国进口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项目合作

1.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一体化项目

哈萨克斯坦凭借充足的油气资源,长期以来依靠着油气贸易提高外汇收入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哈萨克斯坦注重对石油的深层次加工与开采力度。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化工材料的开发利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中国化学工程承包了位于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的石油化工一体化项目(IPCI)。该项目预计年产50万吨聚丙烯,可加快石油分离、提高石油开采率,对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加工贸易至关重要。

2.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环保炼油厂

哈萨克斯坦在石油供应链上处于中低端位置,大多直接出口原油以换取外汇资金,利润率较低。其是石油的主要出口国,但因石油的油质、环保等问题,仍需大量进口燃油及航空油。在哈国“光明之路”的倡议下,中石油投资收购了哈国三大炼油厂之一的奇姆肯特炼油厂,并对奇姆肯特实施改造,解决其安全、环保、油质等问题,提高燃油、航空油的供应量。2018年6月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季耶索夫表示,哈已从石油输出国变为石油加工国,并将实现成品油出口。

3.阿姆河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增压站项目

位于土库曼斯坦的萨曼杰佩气田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绝大部分输往中国,为中国的天然气持续供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 2009年萨曼杰佩气田投产至今,经过了接近十年的开采,气田压力减小、气田采收率下降,需要通过增压设备提高产气能力。2012年中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开始设计增加气田压力以提高采收率,2018年增压站项目完成投产。据预测,通过增压站多采收的天然气相当于多采收一个中型气田。

三、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中的问题

(一)大国博弈的政治风险

中亚地区能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长期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末,苏联解体后,美国便与俄罗斯在中亚对峙,争夺对中亚地区的主导权,试图获取更多的能源与战略地位,尽可能为本国争取利益。美国早在 2011年便企图打造贯通中亚的战略通道,而中国在 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阻挠了美国的战略目标。

中国、俄罗斯、美国甚至中亚邻国都对中亚这片富饶之地虎视眈眈。中国想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亚五国顺利进行能源项目合作,面临的不仅有中亚五国国内的问题,还有外围大国的竞争。发达国家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人才,但想要在大国竞争中脱颖而出达成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项目也绝非易事。

(二)中亚五国投资环境不佳

中亚五国大多处于经济转型期间,市场环境变化快,投资环境不稳定,不利于跨国的能源大项目合作。在政府办事效率方面,行政审批速度慢,手续繁琐复杂,给欲投资的中国企业增加了大量的活动成本,影响工程项目进度。[5]2018 年“透明国际”发布的“世界清廉指数报告”中,中亚五国的排名都在一百开外,腐败情况较为严重。

中亚五国的法律不健全。政策往往通过总统令颁布,随意性较高,且政策法规容易随着政府的换届而发生变化。哈萨克斯坦曾在与中国企业签订合同后,猛然提高出口税,给中国企业造成损失,难以保障中国企业的投资安全性,减少投资积极性,不利于双方的经贸往来与能源合作。

(三)中亚五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中亚五国虽然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但苏联解体后工业体系受到破坏,大部分能源相关工业设备老化,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与维护,而中亚五国的经济无法承担巨额的维修成本。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基础设施较好,但公路、铁路运输、电力体系等方面仍然不足,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都难以全天候供应。中国企业与中亚五国进行能源合作的必然性工作就是帮助所在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工厂作业。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对中亚能源的多边合作

中亚五国能源的丰富意味着中亚对世界大国发展经济以及达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例如美国、中国与俄罗斯。中美俄三国在中亚地区都有着战略目标,特别是中国,主导着“一带一路”倡议。中亚五国不仅给中国提供了稳定持久的能源供应,还是连接中国与欧洲大陆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突出。因此,多方合作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最佳合作方式。他们可以通过大国协商,找到中美俄的利益平衡点,最大程度地进行有效且具有约束性的能源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

(二)对接战略目标,提升合作参与积极性

中亚五国的政治不稳定与投资环境不佳属于国家内部问题,难以借外力改变,只能迂回达到顺利进行投资合作的目的。比如,对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内部战略目标,提高合作双方的参与积极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中关于能源合作的重合部分,与吉尔吉斯斯坦《2018-2040年国家发展战略》的利益交叉点。2019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塔吉克斯坦,致力于打造命运共同体。[6]另外,上海合作组织下的能源合作框架也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合作双方关于能源目标一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三)创新基础建设合作模式,构建良好的基础设施网络

中国能源企业与中亚五国进行能源合作时,一般采用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例如,通过购买权益油气获得油气份额,或者直接收购当地炼油厂,如此一来,减少了当地企业与人民参与跨国能源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合作进度。

中国企业可视情况而定,创新采用BOT(建设——投资——转让)项目投资方式。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政府和私人机构达成协议,给予私人机构特许,允许私人机构一定时间内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建设经营与管理,而政府承担相应风险。中国企业通过BOT方式与中亚五国进行相关合作,保证了中亚五国投资方的利益所得,并且构建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网络,为更广阔的能源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论

随着 2018年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注重高质量发展的这种转变对能源发展同样提出新要求,即需要更环保绿色的能源供应。短时间内,中国国内甚至国际上其他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不会大幅减少。作为一次性能源的油气资源在世界市场上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与中亚五国地区毗邻的中国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本国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与中亚国家进行合作,获取大量、稳定的油气资源。

就如今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来看,不管是能源合作产业链上游的开采勘探,还是中下游的油气贸易、油气管道的建设、合作进程都较为稳定且不断发展。在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可以支撑几十年的开采使用,中国与中亚双方的合作意愿就各方面来说都较为强烈,双方的能源合作前景较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的机遇与政策支持。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其能更强有力地加快合作进程,为国内的能源供应提供保障,促进国内的工业化发展与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应当针对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谋求与中亚五国更好地合作,促进双方经济贸易的稳健增长。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五国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