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15 13:50:17
关键词:元认知英语听力听力

田 惠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0)

听力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听力理解能力是掌握语言会话、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衡量语言应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听力过程的瞬时性和复杂性,听力技能一直是语言学习中最难提高的,学习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练习但是效果甚微。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并核对答案,这种测试型听力教学只注重听力结果,忽视了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听力技能,好的听力学习者必须学会管理听力过程。

元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中重要的一项,已经在很多研究中被证实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但目前国内将元认知策略培训融入外语听力教学中的研究较少,这一领域还未受到重视。本文在论证将元认知策略运用于听力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探索如何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融入元认知策略培训。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被称为“认知的认知”,其实质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研究显示,在基础知识水平相同,学习能力不同的两类学生之间,造成他们学习能力差异的原因是元认知水平的不一致。在元认知能力和学习结果的关系上,元认知水平越高,则其学业成绩越好。因此,将元认知理论运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能让听者学会对听力进程进行计划、监测和指导,对听力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从而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使用到的策略,包含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

在听力学习活动中,计划策略用于听前对听力材料的重难点进行预测,并制定目标,对学习过程进行时间规划,让听者知道完成听力任务需要集中注意力听些什么,知道采取合适的措施去克服听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合理的计划是一次听力活动成功的基础。

听者运用监控策略检查、核实、纠正听力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听力表现,包括内容是否听懂,策略使用是否适当,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按计划进行听力学习。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没有机会发展自我监控的能力,无法自己解决听力中遇到的问题。

在听力活动结束后,听者运用评估策略评估所听材料的难度,评估自己能否按照计划完成既定目标,分析自己在听力活动中的进步以及听不懂材料的原因。一次听力活动之后,学习者必须要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方法进一步提升听力技能。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忽视听力活动结束后对自身表现进行评价,其实通过这一步骤,学生才能逐渐成长为自主型学习者,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解决,这样更有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

二、元认知策略与听力教学

国外学者O’Malley和Chamot(1990)最先把元认知策略和听力教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教学过程中听力元认知策略的传授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来又有不少学者的研究证实了他们的结论: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影响听力成功的关键,应该把元认知策略培训融入听力教学中。Vandergrift和Goh于2012年提出元认知听力教学法,详细阐述了相关理论框架及实现路径,他们把元认知听力教学分成5阶段:听前预测——首听验证——二听验证——三听验证——听后反思,旨在教授学生如何管理听力理解过程。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元认知听力教学也有所关注,但研究对象以本科院校学生为主,高职学生较少。研究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在听力学习中元认知策略使用普遍较少,使用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听力成绩特别对听力差但语音基本标准的学生效果最好。同时,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培养职校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有重大作用。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结构多元,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一,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缺乏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缺失。因此,元认知听力教学模式的研究对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改革非常有意义。

三、高职高专元认知听力教学模式

开展元认知听力教学前,教师可以先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听力活动中元认知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根据问卷结果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培训。在元认知听力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听力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这样能有效减少学生听力焦虑感,更专注于听力过程。

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高职高专元认知听力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听前、听中、听后。将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融入三个阶段中,与听力主题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管控听力过程,有意识地运用各种策略提高听力理解,最终实现听力技能的提升。

(一)听前阶段

听前阶段主要训练学生计划策略的使用,主要包括预测听力材料的重难点,制定目标,规划学习过程,选择注意力。

听力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告知学生即将听到的话题及文本题材,并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鼓励学生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让学生把可能听到的重要的词汇及句型结构列在一张纸上。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相对较少,读写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备课工作,指导学生预测记录关键词汇。英语水平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记录关键词,并逐渐过度到独立预测,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听力过程的能力。

对听力材料重难点地预测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听力活动有了目标和规划,并且能让他们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听与主题相关地关键词。

(二)听中阶段

听力材料开始播放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比所听内容和自己预测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目标听第一遍听力音频。听完后,教师请学生列出预测成功的信息,并添加未预测到的新信息。教师指导学生同桌间相互讨论,总结出已经明确的观点,列出意见不统一的听力细节,学生带着对这些分歧的疑问听第二遍音频。第二次听完后,教师请学生对刚才的分歧点进行修正,并增加获取的新信息。教师带领学生们对所听内容的主要大意和关键点进行重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没听懂的地方,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最后一次听力练习。第三遍听力音频播放时,教师可以用PPT展示听力原文,以便学生重点关注材料中自己没理解的部分。

听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监控策略检查一下自己的听力表现,包括注意力是否集中,内容是否听懂,所用策略是否得当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听力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我监管能力。

(三)听后阶段

这个阶段往往在传统教学中是被忽视的,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反思和评估,学生对听力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加积极地使用元认知策略。

听后阶段要学生进行评估的是听力材料的难度,自己是否完成预期目标,此次听力活动中自己的进步以及听不懂材料的原因。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说说听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时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以上的教学设计把计划、监控、评估三项元认知策略融入到听力教学的三个阶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听力过程。此模式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悉心地课堂指导,随着训练的增加,学生会越来越少地依赖教师,真正拥有自我管理听力过程的能力,听力技能也随之提高。

四、结语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也最难提高的一项技能,传统的听力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培养学生如何在听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提高其元认知意识,让学生主动管理自己的听力过程。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将元认知策略训练融入听力教学中对听力水平的提高是有帮助的。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构建了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元认知听力教学模式,将计划、监控、评估三项元认知策略训练融入听力练习的三个阶段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控自己的听力过程。元认知听力教学模式是否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能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等问题尚且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希望元认知策略培训带来的教学改革能改变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猜你喜欢
元认知英语听力听力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成才(2023年15期)2023-11-16 03:44:02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Units 7—8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1—2 听力练习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