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矫正人才培养问题探究

2019-03-15 12:33:44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矫正队伍社区

陈 冲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 年试点开始,至今发展已有十五年,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 年4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汇报时作出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出:“要持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加快推进相关立法,理顺工作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为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重大发展契机。 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当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现状及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情况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适应社区矫正行业需要。

一、社区矫正人才队伍现状

据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发布的2012-2017年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统计分析报告,2012 年—2017年,全国各地累积接受社区服刑人员3709399 人,累积解除矫正3015724 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693675人。 截至2017 年底,全国各省、市、县三级专职社区矫正国家工作人员总数为12610 人,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80008 人。 通过对上述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可以得知目前社区矫正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职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监督管理作为社区矫正三大工作任务之一,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相较于监狱对罪犯的监管,社区矫正的监管对象处于一个相对开放式的环境中,监管难度和压力更大。 司法部规定监所单位的警囚比例为18%①1981 年召开的全国第八次劳改工作会议上提出,工业型监狱要按罪犯总数的20%,农业型监狱要按罪犯总数的16%,综合型监狱要按罪犯总数的18%配备监狱民警编制。, 而目前全国专职社区矫正国家工作人员配比率(专职从事社区矫正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在册服刑人数的比例)一直处于1.5%-1.8%的较低水平,2017 年平均每个专职社区矫正国家工作人员负责监管55 个社区服刑人员。[1]根据两院两部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司法所除承担社区矫正工作以外,还承担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其他八项任务,而司法所一般仅有2-3 名工作人员,全国仍有存在无人所的现象, 可见专职的社区矫正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二)专职社工队伍发展不平衡

社工队伍是社区矫正的一支重要工作力量,为了缓解社区矫正工作力量不足的难题,2014 年司法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进一步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和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等问题作出整体部署。 截至2017 年底,各省全部建立了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全国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平均配比率为7.8%。[2]但受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各地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人数发展严重不均衡, 仍然有许多省份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平均配比率低于平均值。 随着缓刑、假释比例的提升,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高,专职社工队伍将大量紧缺。

(三)社区矫正队伍人员素质偏低

除了工作力量不足和发展不均衡, 目前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在人才素质上也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具备专业工作技能等突出问题。湖南省司法厅曾做过数据统计,在学历方面, 湖南省县级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中本科以下学历占到县级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总人数的36%,乡镇(街道)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中本科以下学历占乡镇(街道) 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总人数的53%。在社区矫正社工队伍中,本科以下学历占现有社区矫正社工总人数的72%,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者学历层次普遍不高。 在专业结构方面,学习教育学、社会学、 心理学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者仅占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者总人数的2%, 而所学专业与社区矫正工作无关的占到了总人数的46%。 加上此前县(市、 区) 司法局及司法所缺乏刑罚执行的理念、思维、 方法, 导致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难以到位,教育矫正效果不理想。

二、社区矫正人才队伍建设方向

作为一项基层性、法律性、专业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社区矫正要求一支数量庞大素质高的社区矫正队伍。[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全国各社区矫正管理局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社区矫正人才队伍建设。以湖南省为例, 目前社区矫正人才队伍素质建设重点主要如下:

(一)以“职业化”为目标,加强执法工作队伍建设

社区矫正是一项刑罚执行活动, 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公权力,要求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断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 目前社区矫正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职业标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意识,增强职业素养,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有担当、精业务的社区矫正执法工作队伍。

(二)以“专业化”为重点,大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对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具有一定要求。 目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通过大量的业务知识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 培养“精通业务知识、精通执法规范、精通个案矫治、精通队列操练”的复合型社区矫正专业人才,打造专业化队伍。

(三)以“社会化”为方向,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及社工队伍

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是社区矫正队伍的重要力量, 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 扶持和培育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同时扩大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范围, 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是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项重要工作。

三、 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矫正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区矫正不断发展壮大, 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矫正专业应运而生。目前全国共有16 所院校开设了社区矫正专业, 除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属于本科院校以外,其余15 所均为司法行政系统下属的高职高专院校,因此,社区矫正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担更多落实在高职高专院校上。

教育部2000 年出台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此可知,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更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相比理论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各司法类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矫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贯彻了《意见》的要求,大都将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具备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 能够胜任社区矫正工作的高素质法律执行人才,这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一致,但是基于很多原因在实际人才培养环节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社区矫正专业在国外历史悠久但是在国内仍然属于新生事物,行业本身发展尚不够健全和成熟,研究社区矫正的学者相对传统其他法学专业而言数量稀少, 目前研究社区矫正专业的学者主要来源于刑事法领域的一些专家,还有少量社会学专家。高职高专院校中社区矫正专业教师也大都是在社区矫正专业成立后从其他专业教研室转过来从事社区矫正专业教学,其中具有社区矫正实务工作经历的较少,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较小, 社区矫正教师团队科研能力偏弱,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是虽然是刑事执行, 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法学知识作基础, 但是社区矫正并不是单纯的对服刑人员进行变换场所的监管, 更重要的是对服刑人员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的矫正,因此在教育矫正过程中更需要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作支撑。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矫正课程体系建设中传统法学课程体系比重过大, 其他相关学科课程偏少,理论学习偏多,实务课程偏少,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不够鲜明。

(三)社区矫正实务教材缺乏

由于研究社区矫正专业的专家学者数量有限,对于社区矫正的研究又主要基于理论研究范畴,加之《社区矫正法》尚未出台,社区矫正相关执法权力、人员身份等问题尚不明确,社区矫正在实务中也存在众多问题,社区矫正实务教材的编写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求[4],尤其是实训方面的教材大量缺乏,很多学校的实训教材来自于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 其权威性、实用性、时效性均难以保证,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四)与行业对接方式单一

密切联系行业, 为行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本职所在。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联系行业的方式主要有短期调研、挂职锻炼,学生联系行业主要是通过联系各社区矫正管理局、司法所、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途径实现的。 通过与行业的联系, 深入行业一方面能检验教学内容是否与行业需求一致, 另一方面通过了解行业又能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的不断革新。但是,目前教师和学生联系行业、了解行业、深入行业的渠道、方式均有限,尤其是在校学生缺乏与行业联系的方式与平台,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不能及时运用。

四、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矫正人才培养建议

社区矫正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综合了刑事执行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多学科知识, 因此对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胜任专业性极强的社区矫正工作,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思路上可以作如下调整。

(一)调整课程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设置

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根据社区矫正行业特点及需求构建更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分配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比重。在课程内容方面将与社区矫正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法律类课程模块化,将刑事法律知识结合社区矫正专业知识作为重点精讲,常用民事法律知识、行政法律知识有选择性的分专题讲授。同时,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技能和心理咨询等技能培养。 此外,应当强化社会工作实务操作的内容,比如涉及家庭、青少年等方面的实务内容。

(二)结合行业需求,联合开发实用性强的教材

为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高职高专院校应当联合行业共同开发和编写具有较强实务性和操作性的实训教材供教师在校指导学生更好的开展实训。 实训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调查评估的流程操作及调查评估意见书的制作、有效组织入矫宣告、解矫宣告并制作相关的文书、 较好的制定社区矫正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的方案等实务工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 还可以与行业共建学习资源库, 比如面向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资源也可以用于社区矫正专业的日常教学。

(三)强化师资力量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素质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职高专院校要努力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务能力强、教学科研互动、年龄职称学历合理的教师队伍。利用行业优势,进一步增加教师与行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建立教师与定点行业单位常态化联系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就近选取司法局所及社会工作组织与教师一一对应, 与行业专家在实践和教学两方面进行资源交换和共享, 形成双赢的合作机制, 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整体教学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精业务的专业化教学团队。

(四)抓机遇,增强服务能力

法学高职高专院校有司法系统行业办学的优势,拥有法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的大量资源,更便于组织到基层司法所实地调研, 能培养和储备合格的专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5]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充分发挥专业紧密联系司法行政系统的优势条件, 与实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 为在校的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服务行业的机会, 可以考虑在学校设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室(事务所),为学生校内开设的课程提供固定的实训平台, 指导学生成立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 鼓励学生假期到就近的司法局(所)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扎根实践,不断丰富自身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

(五)重视信息化技术技能培养

目前,全国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在所有县(市区)全面投入使用。通过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实现了司法所、县区、市州和省四级互联互通,实行社区矫正网上管理与控制,达到了“人在网上管、执法网上走、结果网上查”的工作目标,初步形成“智慧矫正”模式。因此,在目前大数据背景下,掌握信息化办公手段与能力势在必行,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工作技能, 高职高专院校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等信息化技能培养, 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社区矫正人才培养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行动,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推动工作再续新佳绩。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期待下一个十年,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矫正专业能够再谱新篇章,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矫正队伍社区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中国自行车(2018年2期)2018-05-09 07:03:05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福建人(2016年6期)2016-10-25 05:44:15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47:12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