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纯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 安徽 合肥 230011)
高职院校体育产业作为一门朝阳产业,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延伸产业和体育边缘产业。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研究很有必要,它既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同时也能够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完善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结构主要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延伸产业、体育边缘产业等。具体而言:
高职院校的体育本体产业是指高职院校中体育自身特性从事生产和服务的产业,如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自媒体的传播开发等。高职院校体育相关产业是指高职院校中为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要素的产业,如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租赁、运动服装生产和销售、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和使用等。高职院校体育延伸产业是指在高职院校中体育产业周围形成的综合网络产业,如各类体育器材、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出版物、体育报刊、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边缘产业是指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本体产业的效益而提供的综合服务产业,比如,为观众更好的享受竞技体育的竞赛和表演而提供的饮食、住宿、纪念品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其发展过程是动态的过程;产业领域会不断拓宽,内部结构会不断调整,分工会变得更细,结构之间相互渗透,从而提升体育产业的发展。
安徽省目前高职院校有74所,在校生约474163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在校生规模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经过对50多所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体育产业运营情况的调研,发现总体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各校非常不均衡,现总结归纳如下:
第一,发展体育产业的理念不够先进。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身体的亚健康现象出现了上升的势头,尤其是年轻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沉迷于网络,健康体质不断下降。虽然近年来政府和行业加大对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对投入,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花费巨资建设的体育设施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高职院校未能有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计划和举措。此外,目前高职院校体育产业思想、理念还没有认识到位,人们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而且还未与整个社会体育产业发展同步,制约了我省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二,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安徽省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没有明确管理部门,没有管理目标,在运营过程中没有形成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匹配;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没有进行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但是缺乏有效激发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措施。同时缺乏相关联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高职院校体育市场,导致部分体育设施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较为低下。[1]
第三,高职院校的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体育产业由很多部分组成,要使其良性发展,必须结构合理,同步进行;目前安徽省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发展了体育产业,但是其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太低,约为20%,而发达国家占比例超过60%;且学校之间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发达城市的学校开展好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展要差的多;学校体育产业的集中度不高,存在“小、散、乱、差”的局面
第四,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市场开发不足。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市场种类繁多,体量庞大,大部分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较为传统,仍然停留在体育健身、培训、比赛、场馆出租等方面,没有考虑体育延伸产业、体育边缘产业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出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第五,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校企合作有待规范。安徽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庞大,体育竞赛种类繁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很多企业发现了这一块商机,希望通过对学校体育竞赛、体育活动的赞助来宣传企业、推销产品;部分学校也已经开始通过体育赞助来部分解决学校体育运动的相关支出。有的比赛以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冠名,有的比赛服装上面印有赞助商和品牌的名字,也有比赛场地周围张贴赞助商的横幅等。但是,这些赞助仅仅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小部分,企业未能在合作过程中有效开展企业产品、形象及文化的宣传,学校方面在观念上也尚未形成广泛认同,管理和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卡脖子”现象。
第六,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开发较晚,体育产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大都不是专业出身,基本上都是由运动员,体育教师和体育爱好者改行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培训与实践,缺少相应的经济学和体育学等知识。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体育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2]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体育产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需要,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要提高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思想站位。随着现代化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实行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社会化、市场化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开展,要开拓思路,广开门路。一方面可以逐步减少学校对体育部门的预算开支,另一方面,提高体育部门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发展体育产业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合理创收的有效的途径,因此,各高职院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尽早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规范引导高校体育产于的发展。
二是要形成共识,明晰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任务与目标。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已初步确立;发展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产业不仅能够为安徽省的国民经济添砖加瓦,同时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不仅为安徽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助力,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体质的提高搭建平台;不仅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广大师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是要完善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制和运营机制。首先要加强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学校要逐步改革一些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使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规范、高效、快速、透明,以适应学校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选拔高素质、负责任的体育产业管理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管理体育产业的目标和路径,做到责任、权力、利益相匹配;创新管理模式,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协调配合,使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规范。
四是要拓宽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体育产品。首先,高职院校人口众多,需求广泛,学校体育产业要牢牢把握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的优势,通过共建、租赁、交换等方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应大力宣传健身娱乐业,使广大教师和学生投身到体育健身和体育娱乐之中,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第三,提升竞赛表演业,以竞赛表演为基础商品,进一步开发体育产业的发展领域,让高职院校体育竞赛和表演有效带动高职院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第四,积极做好体育培训工作,加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满足广大消费者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全民健身意识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提供咨询、训练和比赛指导服务,开展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培训。[3]
五是要挖掘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受众范围。目前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的部署和安排,全省所有高校都要成立体育俱乐部。在一些学校,很多学生通过体育俱乐部这一载体,对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提高和训练,借助学校场馆和体育器材、开展各种课外辅导训练和活动、举办各种竞赛和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体育活动等。此外,学校周边居民不断增加,人们对体育健身设施也有更高的需求,随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对接和融合,社区居民将为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六是要提高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是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既要懂得经济,也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同时,要熟悉体育运动项目及发展规律,并且具有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能够洞察体育产业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意识;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市场。首先高职院校要不拘一格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其次,学校建立培训计划,利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加快培养速度,尽快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第三,要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运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体育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较晚,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其发展相对很快,由于安徽人口较多,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不断改善,体育产业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已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改善日常生活的重要产业。高职院校体育产业作为当前安徽省内最具有发展前景产业之一,发展速度也非常快。随着广大师生对体育产业广泛认同,体育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