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方政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以铜陵市为例

2019-03-15 11:13:35裴立志方少卿董秋源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铜陵市产教职业院校

裴立志,方少卿,宋 伟,董秋源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 安徽 铜陵 24400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体现,是落实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要举措,是恪守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使命价值,更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绘就一张清晰蓝图,提出了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但是,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怎样因地制宜切实走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实践问题。围绕着政府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怎样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和制度,怎样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等问题,铜陵市政府不断在“深化”和“融合”上下功夫,探索了一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政府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

坚持政府统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集团。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创新发展上先行先试,抢抓机遇,整合职教资源,优化职业学校布局,以新理念新坐标新视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由政府主办向政府统筹、社会多元化办学方向转变。先后将全市14所公办职业院校合并重组为4所,整合市、县(区)内学历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等要素资源,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年均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近3万人。出台了《铜陵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实施方案》。在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建设职业学校,先后投入20余亿元,于2012年建成了占地面积1600多亩的市职教园区,完成了职教园区与开发园区的对接。组建了安徽省首个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社会多元办学职教集团——安徽大江教育集团。集团是在政府主办的1所中职学校、1所实践基地、1所高职院校和1座现代化体育场馆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来,实行企业化运营管理。目前,集团分别由市国资委和市建投公司控股,同时预留10%的股份向社会资本开放。

坚持精准施策,推进产城校政企合作。一是建立校政企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校区对接园区,专业对接产业,将人才培养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出台了《铜陵市大国工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紧缺型专业,按照“专业遴选、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保障、招生就业”五统一模式推进基地建设。建立了职业教育督导委员会,筹备建立全市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等,加强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二是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全市共有3家企业和2所职业院校入选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分别涵盖生物医药、化工、加工制造等专业,积极发挥示范企业、学校引领作用。三是重点围绕建设“智造铜陵、数字铜陵、线上铜陵、知识铜陵”,[1]加强与大院大所开展合作,加快发展共享、智慧、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举办长三角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签约产学研项目4个,市校企合作项目2个。四是提升校企合作覆盖面和合作深度。目前,全市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比例为百分之百,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共744家、校企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公共实训基地数215个,共有3100余名学生参加学徒制试点工作,铜陵市中职中心入选安徽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五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出台《铜陵市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从“招生、本地就业率、产教融合及为本地企业提供服务、办学成果、企业满意度调查五个维度对公办职业院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相挂钩,充分调动了职业院校发展积极性。六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给予每个大国工匠专业基地50万元项目建设资助,对获得铜陵大国工匠基地社会评审中级职称资格的学员或取得技师资格的技能人才,在市内享受本科生同等待遇。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按企业支付给职业院校培训费用的60%给予企业补助,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最高6000元,补助期限为2年。[2]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企业、学员三方必须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从学生生活补助、工作待遇、服务期限等在权利义务方面进行明确约束。

坚持内涵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一是注重德技并修。坚持成才变成人观念,出台新时代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注重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养成教育。二是打造特色专业。近三年来,市本级财政投入特色专业建设资金共计4亿余元,[3]高职院校重点打造护理、机电一体、铜艺加工,中职院校注重建设学前教育、加工制造、财经商贸、现代农业等专业,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专业60余个,特色专业18个,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持有达80%以上。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铜都英才计划”全面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五个办法的通知》《关于建设技工强市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铜陵市教体局、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积极支持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人才,并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辟绿色通道,逐步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探索建设“双师型”人才资源库。[4]四是加强职教文化宣传,营造合作氛围。常态化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实施职业教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三进”工程,实施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

2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措施不全不细,保障激励机制力度弱

铜陵市已经基本建立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体系,但也有部分政策配套不全、措施不细,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和意愿不强、教师到企业实践难、学生不愿到本地企业实习就业、高技能技术性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一是《铜陵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认真贯彻了中央和省里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但联系本地区有针对性实招提及较少,更多是规范企业培训和学校办学行为,且激励机制力度小。二是未出台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细则。三是未建立行业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2 共享信息平台欠缺,校企供需信息不畅通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联通,共享信息资源,促进社会共同发展,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但是,目前我市校企双方表达需求信息,还是依靠“走出去”、“送上门”,或政府引荐、中介机构搭桥,缺少一个官方或第三方权威信息沟通平台,造成本地企业有合作意愿却找不到适合的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有意愿合作却找不到适合的本地企业,校企双方更是互不了解彼此相关信息,最终校企信息不对称造成校企合作成功率低。

2.3 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政府引导力发挥不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应发挥好协调评价作用,有力引导规范校企双方行为。企业是经济组织,是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学校是公益组织,是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目标,注重社会效益。校企双方初心不同,这就需要政府建立评价机制引导双方。在欠缺评价机制或评价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实际成效如何,没有一个定论,这就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以铜陵市出台的《铜陵市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为例,单纯评价职业学校,强调留在本地就业率和签约若干家本地企业,既很难从质量内涵上有效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也不易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 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政府作用提升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制度,发挥引导协调功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政策是基本保障,政策的配套组合、关联性、可操作性是关键,走法治化治理道路是常态。一是细化中央和省政府等上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完善本地区出台的政策,建立健全缺位的政策体系。具体而言,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细化《铜陵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校企协商制度、服务制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配套机制。二是建立需求评估机制,确保政策兼顾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三是探索更加有效地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现行的税收减免政策执行过程中,企业认为程序繁琐、时间跨度长、会计成本高,建议将税收减免改为按人头直接补贴的方式,制定补贴标准,提高补贴水平。比如,开展学徒制和“订单式”培养的,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给予企业补贴;开展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薪酬和保险费用应由专项资金列支。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四是探索建立地方产教融合性企业,选树培育典型深度校企合作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2 借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构建政校企行信息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皖教职成〔2016〕12号)中指出:“加快推进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试点,着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新成立的安徽大江教育集团试点“多元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不仅开创了安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局面,也是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在全省率先吹响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号角。建议以办好安徽大江教育集团为契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共享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由政府出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的科技网络公司设计运营,是一个展示铜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窗口,是政府发布政策信息、校企双方发布需求信息官方平台,能为有合作意愿的行业企业和院校提供智能匹配和技术服务。政府还要当好“店小二”,确保平台中信息真实、面广、可靠,及时发布更新数据信息。[6]

3.3 健全政府评估机制,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合作成效如何、怎么评估、谁来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践中校企合作欠缺外部评价,大多是企业、职业学校内部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文规定“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校企合作情况作为职业学校办学业绩和水平评价、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这表明政府才是评估主体。为确保评估客观公正有效,建议尽快落实2015年《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制定《铜陵市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市政府再细化监管过程和评估流程,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市政府加强对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以及职业院校绩效考核工作体系,使评估结果与激励、奖惩相挂钩,形成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7]。

猜你喜欢
铜陵市产教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工程与建设(2019年1期)2019-09-03 01:12:16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14
我的星际之旅
小学时代(2016年32期)2016-02-24 0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