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19-03-15 11:08晋胜国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成本

晋胜国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晋胜国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形势严峻,当务之急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民企财务风险管理,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进一步转化为财务危机,确保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中美贸易战为视角,针对当前民企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和风险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加强民企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如加强市场法治建设,出台减税降费政策,降低成本,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

中美贸易战;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市场法治建设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过程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社保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市场销售低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我国民营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民营企业普遍出现盈利下降甚至亏损。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严峻性被形象比喻为“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美国发动了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出口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加之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得出口加工型民企雪上加霜。此时,若民企的财务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引发企业破产倒闭,将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恐慌效应。因此,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民企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进一步转化为财务危机,确保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一、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一)中国经济增长呈现结构性减速

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衰退阶段,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的结构性减速期。从2012年起,中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为9.5%,2012年为7.9%,2013年为7.8%,2014为7.3%,2015为6.9%,2016为6.7%,2017为6.9%,2018年前3季度为6.7%。①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七大红利:即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改革开放红利、全球产业转移红利、技术创新红利、制度红利、城市化红利等。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人口、土地、能源、环境等红利正在消失,经济增长面临严重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中美贸易战加剧市场衰退

2018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拟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对来自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如果中国坚持推进其宣布的新关税,再次增加关税,美国将对另外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8月23日,美国对中国产品启动25%的第2轮追加关税。作为反制,中国对6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5%至10%的关税。

由于中美贸易战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引起的市场恐慌和焦虑心理,加上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加剧了市场衰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再创新低,为50.0%,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0%和47.1%,进出口景气度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占我国出口总额45%的民营企业受到打击更大,包括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外贸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

尽管中美两国元首2018年12月1日达成停止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努力,但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二、民企财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

“春江水暖鸭先知”。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超60%的民间投资大幅下滑,足见民营经济的“寒冬”来临。数据表明,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为3.2%,2017年民间投资增速为6.0%,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的增速。民企利润转化为净资产的比例2014年为79.2%,2015年为44.9%,2017年下降到14.7%。2018年民企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断崖式下跌。1~8月份,民营工业企业净利润1.15万亿元,净资产规模相比较2017年底下降1.84万亿元,净资产转化率下降比例为-160.6%。①实体经济回报率持续低迷,助长了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政府投资及国有企业的“与民争利”也对民营经济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据保守估计,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法院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全省法院受理破产案件1672件,同比增长107.70%,化解债务611.34亿元,处置土地2.8万亩、房产88.98万平方米;浙江全省法院受理破产案件1626件,同比增长91.5%,处置金融债权432亿余元,房产447万平方米,土地9997亩。正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近四十年来极深刻的挑战”。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直接生产成本上升。多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以2018年1~4月份为例,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0.42元,而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成本为88.52元。除了税费负担重等原因,上游行业对下游行业利润的挤压也是其重要原因。PPI中生产资料上涨5.2%,生活资料上涨0.7%。在上游行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上涨3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2.7%,化纤行业上涨6.9%。动力能源和原材料上涨对上游行业压力较大。

(2)物流成本上升过快。社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很大的成本负担。从社会物流费用构成来看,制造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82.83%增长到2016年的93.2%,制造业物流在全社会物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说:“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值高于发达国家近一倍,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达30%至40%”。社会物流成本上升过快,主要是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服务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物流标准体系等不完善,以及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增长方式粗放、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所致。

(3)民营企业利润下降。近年来,国有企业实现了利润显著增长,而民营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数据表明,2018年与2017年相比,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24%;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68%;外资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59%;民营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03%。2018年与2015年相比较,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1.38%;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23%;外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19%;民营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5.23%。以2018年1-10月份为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211.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1-9月份放缓1.1%;民营企业利润增速为9.3%。②

(4)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根据中国中小企业上市服务联盟和洞见资本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7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白皮书》,98%的中小企业主要问题仍然是融资难、融资贵。由于民企自身规模不大,大多没有担保或抵押物,也没有银行信用额度,很难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更谈不上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本市场筹集所需资金。由于缺乏筹资渠道,民企难以筹集到急需资金。这严重制约了其扩大生产。在现有的银行信贷政策下,民企即使能够获得贷款其手续也比较复杂,其贷款成本远远超过国企。此外,由于去杠杆政策原因导致的银行信贷收紧,进一步加剧了民企融资成本上升。2018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民企的利息支出增速为11.4%,同比上升9.5%。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晴雨表,财务风险的导火线通常是资金链断裂。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引发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未雨绸缪,加强对民企财务风险管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寻找对策,避免民企潜在财务风险进一步转化为财务危机。

三、民企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什么是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从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险指标,比如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坏账率、逾期账款、涉诉账款)、融资风险、汇率风险、盈利性风险、财务杠杆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等等。广义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以上风险外,还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产品风险、技术研发风险、投资风险、企业重组风险、战略决策风险等可能给预期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1]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Seminar教学是开放性选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掌握学术科研动态。另外,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环节,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把握研讨主题方向,并做好阶段性总结,使Seminar教学进展顺利,保证良好效果。

(一)宏观因素

1.市场地位不平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国有企业占据国家经济命脉的中上游产业,基本以垄断经营为主,民营企业处于市场竞争激烈的中下游产业。民企在发展过程中遭受许多不平等、不公正待遇。如在获得土地、融资、发债、上市、人事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民营企业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不能享受公平竞争的市场地位。2018年9月,上海市某区的“雪亮工程”建设中,因为某个区领导说要支持国有企业,使得所有民企都没有资格参与该项目,结果项目建设方直接将该工程合同发包给××有限公司、××信息投资公司等国企。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据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策落实率不到20%。究其原因是政出多头,政策缺乏连贯性,对政策执行环节缺乏问责机制,结果是虎头蛇尾。

2.金融支持不平等。据央行公布的信贷投向数据,2016年国有企业新增贷款6.9万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78%,民营企业新增贷款1.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7%。而2013年之前,民营企业占新增贷款近2/3。从2013年到2016年,国有企业新增贷款从33%上升到78%,民营企业从60%下降到17%。可见,民企与国企相比得到的金融支持差距非常大。

3.政府补贴不平等。数据显示,在2017年获得政府补贴的上市公司中,中央国有企业获得补贴的中位数水平约为0.2亿元,地方国有企业的中位数水平为0.16亿元,而民营企业获得补贴的中位数水平不足0.1亿元。

4.企业税费负担重。据中国企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税负报告》显示,2009~2011年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际利润税负为61.6%;2012~2016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实际利润税负上升至74.2%。全国纳税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2家。2016年民营企业缴纳税款增长24.4%,远高于其他纳税500强企业。自2014年起,制造业上市公司“五险一金”与利润的比率保持在20%左右,2016年总体比率略有上升。近两年,“五险一金”缴纳比例略有下降。由于各地方缴费基数逐年提高且远高于“五险一金”阶段性降低幅度,所以“五险一金”作为企业的用工成本依然偏重。企业持有房产存在多次缴税问题,在自建或购买时需缴纳土地税、印花税;在使用时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在出售时需缴纳营业税附加税和土地增值税。“过头税”依然存在,相关税收政策变化频繁,导致企业增加许多“无用”成本。

(二)微观因素

1.成本管理能力低,成本考核制度不健全。成本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成本率越低表明企业对经营成本控制能力越强,成本利用效率越高。反之则说明企业成本管控能力较弱。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管理水平弱、治理结构不规范等先天性不足。民企成本管理模式粗放,成本考核制度不健全,业务成本控制不力,对生产经营每个环节的成本支出管理缺乏系统地计划控制、监测和纠正,容易造成产品制造环节的浪费以及库存积压。在资金周转率方面,由于缺乏专业化人才和应收账款催收机制,民企逾期账款增大,增加了坏账风险。

2.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控制权过于集中于决策层,管理层缺位。企业实际控制人逾越流程,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投资管理决策简单,企业管理与战略规划脱节,计划与战略管理脱节。在风险评估方面,过分依赖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决策机制。在控制方面,虽然有内部审批流程,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督和风险责任追究制度。民企与国企相比的最大劣势就在于会计报表信息质量。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差距。国企的会计报表因为要层层上报,在财务信息披露习惯、披露行为和披露内容等方面相对规范。许多民企采取避税型的会计报表政策,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加之风险预警系统不健全,使得企业在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企业股东大多数是家族或单一自然人,其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存在“三合一”现象,即所有权、控制权(决策权)和执行权均集于实际控制人一身。即使是规模较大和治理比较规范的民营上市公司也是如此。以浙江为例,147家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平均值为44.61%,高于沪市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平均值,与深市平均值大体相当。这147家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家族或单一自然人的共计122家,占比83%。在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方面,浙江民营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平均值仅为5.35%。民营上市公司都已如此,更何况民营非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分析不够全面,市场调查范围不够全面[2],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盲目投资、凭直觉投资往往是导致投资失败的根源所在。

四、民企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政策层面

1.加强市场法治建设,打破所有制“魔咒”,让民企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普遍认为民企的效率高于国企。世行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指出,2003到2009年,国企的股本回报率与民企的股本回报率之比下降了一半以上,从93%降到45%;从1978—2007年,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仅为民企的1/3;国企与民企占有的创新资源相比较多,但创新效率明显低于民企。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和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9.9%,而民营工业企业为19.6%,远高于国有企业。

2.出台对民企融资激励政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达到22.87万个。虽然我国金融机构数量庞大,但银行信贷政策基本上是“全国一盘棋”,对民企和中小企业都实施较为严格的信贷政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建议出台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的激励政策。金融机构要提高民企贷款占比,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对民企贷款不低于30%,股份制银行不低于40%,中小银行对民企贷款的比例不得少于50%。同时增加对民企贷款个性化的品种,加强银行对民企提供金融服务的考核力度。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限,落实民间借贷市场管理责任,打击高利贷,从根本上遏制民企融资贵问题。

3.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提振民间投资信心。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英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或地区都在实行减税政策。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于2017年启动了减税促就业的税改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当前,可以从所得税、财产税费和人员税费等方面出台减税政策,为民营企业减负。建议对年所得额低于10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生产用房的房产税,建议对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从价计征的减除幅度达到30%;对于人员税费,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建议将“五险一金”与利润的比率控制在18%左右,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总之,政府要加大对民企的减税、降费力度,以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二)企业层面

1.降成本是民企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成本优势”变为“成本劣势”是民企当下的最大痛点。强化成本的“刚性”约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出和非生产性费用支出,把预算管理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把各个部门、岗位目标与预算结合起来,做好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去库存和降成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从困扰成本上升的关键点入手。比如生产环节的材料消耗、能源损耗、废品率等;仓储物流环节的物流成本;业务销售环节的业务费成本;财务管理环节的融资成本、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坏账,等等。挖潜生产直接成本的潜力在于优化产品设计。设计环节基本决定了产品成本的八成,包括材料、生产工艺、产品配方、能源消耗,等等。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会计报表质量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高是民企发展的“比较劣势”,其直接影响到民企融资成本。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报表的公允性,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升企业在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利用财务软件或企业信息化系统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风险预控,化解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因素指标和非财务因素指标[3],重点是财务因素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财务因素指标可以根据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从资金筹集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生产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环节进行设计。非财务因素指标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外部的宏观经济、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等数据信息和内部的历史资料、生产环节、仓储物流、新产品开发等数据,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企“补短板”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向提质增效型发展,民企的家族式治理模式已难以为继。民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实行“三会”制度,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是“补短板”必由之路。做好“三权分立”工作,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顺利发展。随着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年岁增长,很多民企都在进行“交棒”工作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如碧桂园的杨惠妍、娃哈哈的宗馥莉、新希望的刘畅、春秋航空的王煜等民企第二代接班人走马上任后都在实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4.走专注化创新之路,提高民企核心竞争力。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企业创新是企业提高其全球竞争力指数的三大驱动力之一。我国民营制造业大多处于“微笑曲线”产业链的低端,要转变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唯有进行创新驱动,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是民企核心竞争力关键所在。民企如何搞技术创新?德国“小巨人”的经验值得借鉴。“理性严谨”是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专注”是德国企业的经营方式,“专、精、特、新”是德国“小巨人”企业的共同特征,他们大多拥有独特的技术专利并在细分产品市场上做到无人能替代,被誉为“隐形冠军”。

5.积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资本结构。现阶段,国企改革的一个重大方向就是逐步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实行员工持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方面可以让国有资本充分分享民营资本的高成长性,进一步盘活国有资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民营资本股权结构,为民营企业“输血”。实践证明,“混改”企业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方面都显著改善,“混改”有利于促进民企实现“转型发展”战略目标,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热情。[4]民营企业要积极抓住“混改”政策机遇,主动引进国资融入民营资本中,不断优化民营资本结构,弥补其所有制“短板”。我们期待“混改”这个中国资本市场的“混血儿”真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弄潮儿”。

[1]刘鑫,李长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9):72-74.

[2]牛婉婷.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8(12):106-107.

[3]何颜.民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ZY公司破产案例的分析[J].财经界,2016(24):265-266.

[4]杨瑞龙.完善动力机制,加速推进“混改”[N].中国证券报,2017-03-29.

① 根据中国政府网站数据整理得出。

② 根据中国政府网站数据整理得出。

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出。

Study on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no-US Trade War

JIN Sheng-guo

At present, private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re facing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ir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the most urgent task now is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private enterprises in light of these difficulties, thus preventing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from further turning into financial crisis.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s and risks facing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no-US trade wa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from both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n market, formulate policies to reduce tax and relevant fees, lower the cost, optimiz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s well as financial risk warning system.

Sino-US trade war;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market rule of law

F275;F276.5

A

1671-9255(2019)01-0018-05

2018-12-29

晋胜国(1966- ),男,安徽全椒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司治理、危机管理、智慧城市等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394

2019-03-08 16:04:35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财务成本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水利财务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