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

2019-03-15 10:34高维峰
关键词:政治思想方法

高维峰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作为连接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纽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吸引受教者,将知识和观念讲清楚并传播出去,让教育对象乐于接受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功效之所在,也是体现当前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之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本文所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要素的方法,包括调查、分析、研究等,二是实施与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进行创新发展,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转型的关键。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困境表征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刻不容缓。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变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政治挂帅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生存条件已逐渐冰消瓦解,与之对应的以灌输教育和纯意识形态教育为主的旧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已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反思与重构,这就要求探索研究方法的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指向泛化与内容去实践化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教育研究的指向泛化进而引致研究内容的去实践化。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影响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不断扩大以形成大德育的教育氛围,从而形成“三全育人”的教育氛围,确实能够达到“立德树人”,提升受教者全面思想道德素质的效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在这一过程中的许多教育发生也面临现实实践性的困境,即一旦片面强调营造“大德育”的教育环境,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术业有专攻”,导致教育实践的指向性缺失,主题模糊,重点不突出,难以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而这恰恰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从教育的属性和过程看,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是寓于各人文社会学科、各教学课程、各传播载体中的,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应转化为人生的智慧和德性为根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第一位。但这不能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的必须是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涵养、改造和提升[1]。从教育分工来讲,任何教育都有其边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如果不能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边界和功能边界,就会产生以通识教育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内容,在教育事实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生存的现实土壤,使其实践的指向性受到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低效化

从效果看,目前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存在“重视他律教育,忽视自我教育;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重视规范教育,忽视能力培养”[2]的思维定势。更有甚者,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全忽视受教者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主观机械强硬地进行道德灌输教育,这已完全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教育理念的本原,而成为“教条式”的教育方法。

目前,在曲解“灌输”理论而形成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单向的教条式注入法成为常态;同时由于忽视实践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纸上谈兵、事倍功半的阶段。事实上,教育过程中的生活践行缺失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给受教者制造出两套人生价值标准,即或者会导致教育对象的知行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或者会导致教育对象生活世界的分离,出现理想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的分化甚至尖锐对立。这两种价值效果都会极大伤害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十分活跃,一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就会给其他思潮带来可乘之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对于教育客体特点的研究、教育方法的适用性研究、教育内容研究等方面的低效无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教育客体集体性对教育活动逆反化,导致一些具有创新做法的教育活动也无法开展或收不到良效[3]。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滞后性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另一个不足表现在研究方法之于教育客体、教育内容相比的严重滞后。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飞速,社会整体利益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十分明显。市场经济浪潮中,功利主义使得人们更看重物质激励,甚至有时本末倒置,将激励当成目标,从而出现把品德与道德量化等教育手段,使内在的道德培养异化为外在的利益获取,而精神激励也异化成为人们获得更多物质利益的手段。

面对这些问题,有的教育工作者主张简单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引入素质教育的一些方法代替目前的思想教育方法。从实际情况看,这种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德育的科学化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把道德发展简单等同为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情感关怀,忽视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引导,就会出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情感教育,失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和引领性。也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倡盲目习古,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唯一灵丹妙药,言必称古,却在教育中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修身”“自省”“慎独”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更适用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阶层而不适用于布衣,这种理念的生发带有很强的阶级性,并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受众[4]。因此,从总体上讲,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由于经验主义的影响,教育主体往往从惯性思维出发,沿用老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影响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现代转型困境之背景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上出现的问题,要提出其现代化转型和创新,首先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背景有所了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化、全球化及信息时代的冲击

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重要时代语境。在当代中国,以市场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在引发社会全方位变革的同时,也在创造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精神领域的巨大流变。市场经济是现代意识的摇篮,直接推动了社会道德体系出现三个方面的转向:一是公共利益和个人意识的日益强化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影响,二是由农业社会的政治、血缘关系转向工业社会的经济关系,职业经济伦理成为社会道德伦理的主宰,三是在社会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过程中,由农业社会强调外在道德规范向工业社会的人类德性与社会规范并重[5]。这些观念上的转变引起了人们内心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巨大深刻变化。在此基础上,不仅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冲击,由此形成的个人价值观念意识的上升也会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冲击。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6]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全球共同体意识和保持民族文化个性方面必然会成为一对矛盾,而这矛盾又集中体现为全球化文化话语权的主导者和全球化的依附者、跟随者之间的文化和精神冲突。近年来网络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更加深了这一冲突。在网络技术所造就的“云端社会”中,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许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人的个性实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人的差异性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人们在尽情展现个人意识的同时也把个人自由张扬为极端个人化,群体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规范、集体价值观念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加突出,不仅是价值观念方面的合法性,更来自于技术和手段方面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的支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困境

如果前述还是只是外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困境更值得忧虑。这表现为,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追问和合理性的质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传统教育视域下产生与现代化教育要求之间矛盾的挑战。现代性具有辩证法属性,它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带来的是生产方式和人们社会认知的深刻变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其结果是,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换的现实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研究关注的是人类在社会物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精神活动。从当前整体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群体,学生群体是接受社会现代化程度最强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是与社会现代化发展同步甚至超前的;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却并没有以相同频率创新,受机制和载体等因素影响,教育活动的实施更是滞后。与此同时,这种自始便先天缺少研究对象的全面化,在现实教育中更强于学生群体教育而对其他群体弱化的倾向。社会是系统和联系的整体,顾此失彼就是“去社会化”现象,其实是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科学发展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属性,需要借助教育实践把教育理念引入受教育者的思想。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人们对专业化投入太多的精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性关注太少。比如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多侧重于课堂教育,相关的课外社会实践没有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这种实践性缺失更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遇阻。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连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转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是研究方法现代性的生成、增加和扩展,包括方法观念的现代化、现代适应性的增强和现代技术的运用。

1.面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首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进行再研究,明确其本质的深刻涵义和内理机制。本质研究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多使用的一种方法。“本质”是一个哲学范畴,通常指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根本的存在特征,体现的是现象之下的事物的终极存在[7]37。一种理论,其所揭示的事物及其规律和现象的根本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样态,就是理论的本质。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内容深刻复杂、属性丰富多样的学科,其理论本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实现与特征体现。在新时代较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本质,就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在以往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把握的基础上,因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学科理论基础和理论内容、理论研究范式和方法、学科的实践基础和社会化表征、学科前沿发展与学科交叉趋势等进行现代性的拓展与开发,特别是要实现学科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7]371-372。

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教育实践,经过理论经验总结与提炼,上升为理论与理念的发展。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于受到学科发展与研究范式的限制,缺乏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研究历史的积累,现有的一些研究范式在相当程度上是发端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式,虽有对他山之石的借鉴,但更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研究缺乏足够的学科本位思考。因此必须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本质,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其次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自身内在逻辑,这就要求不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还要致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既要有理论探讨,也要有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关照。

2.着眼现代转型的教育方法扩展

面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困境,需要在现代化视野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及其方法进行拓展。首先,要立足现实探索实践教育方法。实践教育在本质上并不只是通过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基于对生活现实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回归,通过实践教育活动确证教育理论的价值与意义,其内涵非常丰富。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立足于课堂理论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解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诠释;同时还应充分了解把握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和思维内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进行人文感化[8]。其次,要加强学科借鉴,探索多元化实证研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由于受学科思维所限,实证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要大胆借鉴近年来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量化的研究方法,如社会学、心理学的问卷调查、制作量表等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通过访谈等形式增加教育双方之间的思想交流和观念传达,并借助哲学研究的诠释学原理,运用哲学思维对调研和交流结果进行深层内涵解读,从根本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实质。最后是加强协同配合以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不仅包括思想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意识教育,还内涵着人文情感教育和实践探索教育,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不同的教育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综合考虑教育承载的不同内容相应的引入各类先进的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合力作用,才能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从而为超越传统研究的现代化困境提供突破口[9]。例如在现实教育中探寻灌输与引导相结合,在强调理论灌输重要性的同时,融入人文情感关怀的教育实践,真正激发受教者的内心接受感;还要探索显性与隐性相协调的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工作和学习、与人们生活其他环节互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3.促进主体间性的互动思维方法开拓

人在思想政治教系统中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当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后,人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可能会成为主体、客体或其他要素,这种定位是要根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实际履行职能的情况而定。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在新时代积极探索对教育主客体间关系的教育活动开展基于主体间性的互动思维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总是泾渭分明的把教育活动分为主体、客体、手段等要素,却忽视了主客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互相转化,以及主客体间性的良动性。从主体性的发挥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呈现出从单主体性到双主体性再到交互主体性(主体间性)的历史发展逻辑的[10]。在主客体教育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掌握着话语权,受教育者往往被动地接受灌输或教育,处于从属地位,这样教育者成为道德权威和教育活动的主宰,而受教育者由于只是被动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很少会积极主动的走向教育活动。而在新时代的互动思维下,随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人的个性、主体性和个体价值实现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激发。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路径,是建立在实施者和对象的平等地位基础上,两者关系不再是对立或主从地位,而是从主客体二元分立转型为主体间性关系。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交往对话机制,将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积极超越。而教育活动也由于主客体间的互相转化与作用,激发出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效性的一种矛盾张力,这种张力不仅不会影响教育效果,反而会从自上而下的实施与自下而上的反馈两条路径交互产生作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前、向深入推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浮于表面的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代化同步前进。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方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