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俊改
骨盆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是一组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打击伤等直接暴力与挤压、跌倒等间接暴力引起的骨盆严重损伤性疾病[1]。失血性休克是重度骨盆骨折较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是临床常见急症,骨盆各骨以松质骨为主,解剖结构较特殊,周围肌肉组织、血管、动静脉丛丰富,骨折端出血及静脉丛破裂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危急患者生命安全[2]。本文就对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①纳入标准:均符合WHO中关于骨盆骨折诊断及分级标准、出血量≥1000 mL、患者或其家属清楚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②排除标准:合并多处骨折者、因其他原因致休克者、合并脏器及系统性疾病者。致病原因:23例为车祸伤,11例为打击伤,16例为挤压伤,10例为坠落伤,其他8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8例,血气胸12例,脾脏破裂11例,肺挫伤9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4.5±3.6)岁。
1.2 护理方法 患者均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病情评估:该类患者病情危急,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通过询问的方式短时间内掌握患者年龄、发病原因、发病时间、症状、疾病史等基本资料,引导患者进行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及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骨折部位、程度、出血量、休克原因,是否合并其它部位骨折及脏器损伤情况,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②建立静脉通路: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神志变化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迅速、及时采用12~16号针头选择性对患者锁骨下静脉、上肢大静脉、颈外静脉处进行穿刺,为患者建立2~3条静脉通路,遵循早期、足量、多通道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3],积极补充血容量,确保抢救药物、血制品及时输入患者体内;为患者输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血液容量,增加血浆渗透性;记录患者出血量、尿量、补液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有异常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呼吸道护理:使患者保持休克体位,抬高患者头部及下肢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各脏器正常运行;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口腔异物堵塞呼吸通道,清除患者口腔及气道异物、痰液,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浓度约为40%~50%,流速为4~6 L/min,对于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患者通气。对于合并血气胸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胸腔引流。④止痛止血护理:评估患者失血量,对患者骨折部位采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根据骨折部位选取夹板、石膏、骨盆兜进行固定,减少骨折端出血量,减少搬运次数,降低患者疼痛感。若患者出血症状仍未得到控制,则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开放手术、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止血;对患者合并症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及时联系手术室及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值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性。
68例患者中有66例抢救成功,病死2例,抢救成功率为97.06%,病死率为2.94%。68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1例(占比45.59%),满意24例(占比35.29%),不满意6例(占比8.82%),护理满意度为91.1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建筑行业的兴起,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骨盆骨折发病人数也持续增多,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复杂,常合并多处脏器、软组织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出血量大,止血困难,极易引发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4]。因此,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及时止血、改善患者休克症状、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确定患者骨折、失血、脏器损伤情况,确定休克原因,便于急救措施的实施,能够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输血、扩充血容量、清除呼吸道痰液及异物、给氧等急救措施改善患者休克症状,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固定,进行止血处理,控制患者出血症状,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赢取最佳治疗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68例患者中有66例均抢救成功,病死2例,抢救成功率为97.06%,病死率为2.94%,护理满意度为91.18%。
综上所述,对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可以迅速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及时控制患者出血症状,缩短患者休克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