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纲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在常规的认知当中,玻璃材料是脆性大、易碎裂的材料,所以如果将其应用于结构支撑、抵抗外力的条件下,其是否能够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话题,对此有相关研究人员在既有建筑角度上,提出了玻璃幕墙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对玻璃幕墙的安全性进行确认,且评估不同玻璃幕墙的安全等级,因此该方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结合相关理论得知,既有玻璃幕墙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内容大致包括:玻璃检测评估、硅酮胶鉴定、受力框架检测三个部分,那么下文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在玻璃检测评估当中,主要需重视两个因素,即玻璃应用中强度衰减速率、计算方法确认。在玻璃应用中强度衰减速率方面,结合相关研究得知,正常玻璃强度衰减速率为每10a约衰减5%,在此基础上,如果实测玻璃强度衰减速率大于该数值,则说明其耐用性较低,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安全隐患,说明其安全性较低;在计算方法确认方面,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例如在工程设计较为简单的条件下,建议采用弹性薄板小挠度计算与非线性修正方法来进计算,在工程设计较为复杂的条件下,建议采用弹性薄板大挠度理论进行计算。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两种计算理论方法,在评估当中还需要重视有限元方法的应用,该方法可以对不同玻璃幕墙的组成结构进行计算评估,例如单片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和点式玻璃等,同时在计算当中应当充分结合四边支撑6mm玻璃公式,在全寿命过程中各类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对幕墙的应力、挠度进行评估[1]。
硅酮胶是保障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结构密封性的重要因素,而当硅酮胶出现老化等现象,则会导致密封性下降,相应结构稳定性也会下降,使得幕墙安全性表现不佳,因此在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当中,需要对硅酮胶质量进行鉴定。关于硅酮胶的鉴定方法,在理论上需要通过拉伸试验来确认胶体黏结面的强度质量,并推导评估出其使用寿命,具体应用步骤分为三个部分:对胶体黏结面进行观察检查,确认其是否出现了色泽异常现象,如果存在说明其已经出现了强度质量问题;采用化学方法对黏结面的潮湿、漏水以及黏结连续等表现进行测定,如果出现了潮湿、漏水以及黏结不连续的现象,则说明胶体密封性不足,同时在检测完成之后继续进行观察,如果胶体黏结面的玻璃反射率出现不均与或彩虹现象,则说明胶体存在异常;采用集中力加载方法对胶体黏结面的质量进行定量检测[2]。
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受力框架检测内容包括幕墙材料检测、结构和构造检测、结构承载力验算、安全性能评定四个部分,其中前三者都属于受力框架受力因素,通过检测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而最后安全性能评定是依照标准,对前三者结果进行对比评估的关键,可以得出受力框架的综合受力表现。应用当中,主要以承载力为主导因素,但与其他因素的等级差异不能超过1级,相应在评估当中,如果任何指标的等级在Du级,则说明其存在质量问题,降低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某既有玻璃幕墙建筑占地面积3.5万m2,地上十三层总高度为53.12m,该建筑外侧里面出于建筑节能效果考虑,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点式幕墙进行了外围护结构建设,高度基本与建筑总高度一致。在此前提下,如果搞建筑玻璃幕墙存在安全隐患,整个建筑的外侧里面就存在坍塌的可能,相应介于碎裂玻璃以及高空坠物现象的危险性,会给周边人群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该建筑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
根据相关单位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得知,其检测鉴定内容包括外观检测、材料检测、构造检测、承载力检测与明框幕墙入槽深度检测四个部分,对此下文给出了四个检测内容的规范要求。
2.2.1 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的规范要求:与玻璃幕墙安全性相关的构件及连接的外观状况,变形或侧弯较明显的构件和支承结构的变形值或弯曲矢高。
2.2.2 材料检测
材料检测的规范要求:构件及连接的材质要求、材料膜层厚度要求等。
2.2.3 构造检测
构造检测的规范要求:开启扇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安全性能。
2.2.4 承载力检测与明框幕墙入槽深度检测
承载力检测与明框幕墙入槽深度检测的规范要求:随时间发生性能退化,且与幕墙安全性相关的构件及连接的材料的力学性能。
因为实例建筑体积庞大,其玻璃幕墙数量很多,如果要对此进行逐一检测鉴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单位主要采用了抽样法。在检测鉴定当中,针对其玻璃幕墙的分布,将其分为南立面、西立面两个部位,其中在南立面的双层玻璃幕墙、点式幕墙上选择了2个抽样单元、在西立面的双层玻璃幕墙、点式幕墙上选择了1个抽样单元,相应开始检测鉴定工作。抽样单元规格方面,A1、A2代表了南立面双层玻璃幕墙、点式幕墙的2个抽样单元,A3代表了西立面双层玻璃幕墙、点式幕墙的1个抽样单元,具体内容见下文。
2.3.1 南立面
A1:点式幕墙/单拉索支承/玻璃面板,幕墙面积2500m2,面积占比15.63%。A2:双层幕墙/单元式/玻璃面板,幕墙面积3000m2,面积占比18.75%。
2.3.2 西立面
A3:点式幕墙/单拉索支承/玻璃面板,幕墙面积1250/m2,面积占比7.81%。
围绕国家规定要求,相关单位结合以往事故对实例建筑的南立面、西立面外侧玻璃幕墙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首先实例单位在施工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玻璃爆裂、坠落等事故,在当时的工程安全评估当中,建筑安全等级为D级。其次该建筑单位位于城市商业区,相应人口较为密集,如果在未来应用当中出现了以往事故,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最终结合检测结果,该建筑现在的玻璃幕墙质量上均满足规范,说明其在施工事故当中进行了整改,但综合评估之下,该单位玻璃幕墙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存在改善空间。
出于安全原则考虑,实例建筑单位决定对建筑玻璃幕墙再一次进行安全改造,结合检测结果来看,其安全性缺陷主要体现在硅酮胶密封性、强度方面,因此改造将以此为方向。改造当中,结合规范标准,建筑单位对所有硅酮胶进行了检测,筛选出了38处不符合规范的位置,之后在安全条件下全部撤出重新涂胶,要求采用满贴方式进行施工,同时硅酮胶结构的厚度不可以小于3mm,宽度不低于6mm。在上述基础上,再一次进行评估该建筑玻璃幕墙安全等级评估结果为一级。
本文主要对既有玻璃幕墙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首先围绕理论视角,对常规检测鉴定方法的内容、方法应用、检测目标进行了阐述,其次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其玻璃幕墙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检测鉴定内容、方法以及评估结果,同时因为初次评估结果说明实例建筑存在安全性缺陷,所以同时了解了其安全改造方法,并通过二次检测鉴定说明其安全性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