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璇,唐建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本文所涉及的青年建筑师并不泛指全部年轻建筑师,主要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依照国际惯例,青年年龄的划分上限在45岁左右,文中涉及到的青年建筑师主要是出生于1970、1980年后,并且在1990年后接受教育的建筑师。二是须获得国内国外知名的建筑奖项。国外著名奖项有普利兹克建筑奖、阿卡汗建筑奖、青年建筑师奖等;国内著名建筑奖项有WA中国建筑奖、中国青年建筑师奖、梁思成建筑奖、建筑创作奖等。三是获奖的青年建筑师在近20年内设计实践多、建筑思想活跃并且有较大的影响力。
青年建筑师的成长,除自身素质和追求外,还与所处的政治经济条件、市场环境等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而中国青年建筑师们处在最佳时期:政治环境较宽松、市场繁荣发展、经济条件良好、国际交流频繁,这些机遇对青年建筑师们而言十分珍贵,是他们可以在建筑市场中自由发展的关键要素。
2.1.1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正式加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国民经济进入了新阶段。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各个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减慢,虽然我国经济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但中国GDP的增速一直保持在7%,说明我国经济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更加稳定。
对于青年建筑师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使他们的创作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良好的经济环境为青年建筑师们提供了更多建筑创作的可能性。
2.1.2 建筑市场繁荣发展
新世纪以来,国内建筑市场无论是产业规模、建造能力、技术水平或是生产效益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建筑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青年建筑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使他们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
2.1.3 交流合作的频繁多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建筑师们加入国际知名的建筑展[1]。如马岩松、朱竞翔、张轲、祝晓峰等青年建筑师们都陆续参加过各类国际建筑展。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加使青年建筑师们更直接地学习国外的建筑理念和手法,促进了中国建筑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2.2.1 生态能源危机严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危机加重。在面对实际项目时,建筑师应考虑如何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因此,青年建筑师们在设计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运用新技术手段,减少建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使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结合。
2.2.2 建筑市场不健全
由于中国建筑市场的不健全,建筑师经常依从甲方的意愿,无法拥有自主权。很多由政府承办的开发项目,政府拥有了最终决定权。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许多青年建筑师们无法拥有话语权,只能在自身的追求和政府或开发商的意志中摇摆,降低了建筑师们的积极性。
2.2.3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国外建筑师们在国内创作领域的大量参与,使部分中国青年建筑师们被边缘化,因此,一些青年建筑师心态浮躁,只看重速度却缺少了推敲设计的过程,导致建筑精品较少并且缺乏了应当具有的原创性[2]。
在青年建筑师的众多背景因素中,教育背景是对其创作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教育背景的不同形成了青年建筑师对建筑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角度。
青年建筑师们的教育经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部分在国内接受本土教育,继承传统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理论,他们在优秀前辈建筑师的指导下,累积丰富经验并在中国建筑界获得认可;另一种则就读欧洲或美国的建筑知名院校,在外国建筑师悉心教导下,获取最新的国际建筑实践动向及设计理念。这些青年建筑师们回国后,为我国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4.1 设计院及院内工作室型
当前中国的建筑设计单位主要是以公司或者建筑设计院为主。许多建筑设计院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建筑设计院内创立了工作室,如同济大学教授袁烽在2003年成立了上海创梦国际建筑设计公司[3]。
2.4.2 联合型
联合建筑事务所是由两个或多个设计师以合伙的方式开设的设计公司,其内部组织机构完整。联合型建筑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和建筑设计都具备较完善的方法和模式。例如王振飞、王鹿鸣、李宏宇三人联合创办HHDFUN,他们将不同专业的创作性与设计相结合,希望基由不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出有别于常规的建筑作品。
2.4.3 个人型
个人型事务所是指独资经营的设计公司。例如马岩松的MAD事务所,“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创办人张轲以及华黎创办的TAO迹建筑事务所。马岩松设计了一系列独特且有标志性的建筑和工艺作品。个人型事务所的青年建筑师们会拥有更多设计的可能性,他们能更好的呈现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4]。
2.5.1 身份跨界
很多青年建筑师具有多重身份,他们不仅进行建筑创作,还担任很多其他领域的工作,譬如教师、工程师、服装设计师、作家等。他们很多都兼任建筑师和教师、例如傅筱不仅为集筑工作室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南京大学的一名教师;华黎于2003年创建了UAS普筑事务所,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的建筑设计课程的一名评委;李虎和黄文菁开创了OPEN事务所,期间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主任。对于青年建筑师来说,身份的跨界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状态。
2.5.2 创作跨界
青年建筑师马岩松曾经涉及过珠宝设计和服装设计。而标准营造的张轲还进行过产品设计和服装设计。王振飞参加电子艺术节等也都是跨界创作的一种。跨界创作能够让青年建筑师们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他们的建筑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并且让他们创作出更有活力的建筑作品。
青年建筑师们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他们的社会背景及教育背景。他们当中既有一脉相承的本土教育,也有中西交融的海归教育,两种教育背景下的他们在中国建筑市场中碰撞交融。青年建筑师们所经历的独有的时代和教育背景,形成了青年建筑师们独特的社会特征,使青年建筑师们在这个时代中产生了与他们前辈不同的建筑创作和设计理念。这些青年建筑师发挥自身长处,在我国建筑设计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