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新闻伦理失范行为

2019-03-15 07:51杨思怡
视听 2019年3期
关键词:女司机波特公交车

□ 杨思怡

一、案例回顾

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重庆青年报、梨视频、新京报、长江直播、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等媒体纷纷报道事故系小轿车逆行碰撞公交车,导致其坠江。各媒体推送了现场视频和轿车女司机穿着高跟鞋坐在马路旁的照片,网络舆论焦点集中在“女司机”“高跟鞋”等标签词语上,一场污名化“女司机”的嘴炮战不断上演。

事故当天下午17时许,微博账号“平安万州”发布警情通报,事故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官方通报一出,媒体报道与之前截然不同,只字不提之前报道失实之过,以删帖或者沉默的举动对抗网民要求给受害者司机邝女士道歉的声讨。

2018年11月2日,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

二、波特图式分析“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报道反转

所谓“波特图式”是哈佛神学院的拉尔夫·波特博士设计的一种道德推理模式。它将道德分析的定义、价值、原则和忠诚四个方面纳入一个图式(图1)之中,将从面临道德冲突到做出伦理决定分为四个步骤,在四个层次上进行伦理学的考量,以帮助人们作出伦理抉择。

图1

波特图式涉及的定义、价值、原则和忠诚不是一组随便放在一起彼此独立的几个问题,而是一个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系统(图2)。

图2

(一)经验性定义

“经验性定义”,指的是发生了什么、现实情景是怎样的,是对相关情况的描述。重庆青年报、梨视频、新京报、长江直播、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等媒体报道“重庆公交车坠江”系轿车女司机碰撞导致,引导网络舆论对轿车女司机集体谩骂、攻击,严重影响了轿车司机邝女士的生活,也伤害了“女司机”群体。后经警方官方通报,事故原因为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坠江。部分媒体隐匿了之前的失实报道。

(二)价值观

“识别价值”则主要体现当事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是行为主体对其所采取的行动的判断。《新京报》在事故发生后,推送了《重庆一公交与逆行轿车相撞后坠江女司机被控制动画示意路线图》一文,配发了一张画有轿车撞上公交车的动画图。这种抢时效、博眼球的行为,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不仅伤害了事故受害者司机邝女士和自己的受众,还违背新闻专业主义。

(三)伦理原则

不同的伦理原则会对事件有不同的判断结果。我们的伦理原则包括:“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对命令”的义务论伦理思想;追求最大效用的功利主义;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仁爱的伦理思想等。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来看,失实报道媒体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这一伦理原则,报道的记者作为一个社会公众或者作为被声讨的“女司机”群体中的一员,应该不希望看到重大事件的失实报道以及网络舆论对自己所在群体的攻击和污名化。因此,报道记者的行为是自身不希望的而又让其他社会公众承受后果的行为。

(四)忠诚

大部分伦理决定都能让你支持各种各样的忠诚对象,那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在推理过程中,对一种特定的信念或原则的忠诚太强烈,以至于我们被迫放弃一度对我们相当重要的其他忠诚对象。对谁忠诚其实就是对谁负责、对谁承担道德责任的问题。媒体的社会责任决定了要为社会公众负责,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是媒体的职业素养,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报道中,失实报道媒体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的组织利益过于忠诚,以至于背离了对新闻职业素养和社会公众的忠诚。失实报道媒体在新闻反转后删帖、事后沉默的行为更加是不符合新闻伦理的。所以,忠诚于什么样的对象,很大程度决定了怎么行动。

三、思考与对策

(一)共同维护媒体生态的纯洁性

我国至今还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对新闻纠纷的判断依据来自于宪法和普通法的相关规定。当新闻侵权发生时,不同的判断标准针对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相对来说不能保证其公正性。完善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对规定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权利、义务,为新闻纠纷提供合理、公正的判断依据,规范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增加新闻从业者报道失范的违规违法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能缺席

媒体报道失实不仅是新闻从业者在道德伦理上的缺失,更是对专业性的亵渎。媒体内容生产环节把关也不能缺失,每个环节要用专业精神保证高品质的传播。网络时代媒体行业传播生态和专业精神在重构,但真实客观仍然是专业报道的铁律。众声喧哗的自媒体时代,要求新闻从业者传播信息更加精准、更加专业。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秉持真实客观、准确透明、自律诚信的专业精神是维护公众利益和保障自身水准的有效手段。

(三)冷静、理性发声,提升媒介素养

对受众来说,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刻不容缓,对媒体报道的内容须带有批判性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随网络舆论随意抨击。“后真相”的出现后,网民不再关注事件的真相,而是在网络上匿名打嘴仗宣泄情绪,理性的公众不该如此行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前期舆论都因为媒体报道而引导网民攻击“女司机”,点燃了各种攻击、侮辱的敏感导线。随后真相浮出水面,转而同情事件中的轿车司机邝女士,公众被媒体报道“牵着鼻子走”。社会公众应时刻保持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要拥有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冷静地进行网络发声,放下傲慢与偏见,从而提升媒介素养。

四、结语

美国SPJ职业伦理规范规定记者应该追求真实并加以报道,应该忠实、公正和勇敢地搜集报道和转述信息;《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记者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用波特图式分析部分媒体失实报道“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可以看出,作为新闻从业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

猜你喜欢
女司机波特公交车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我爱读的《哈利·波特》
你们认识吗
成为哈利·波特
勇敢的哈利·波特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跟女司机打赌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