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鑫的拆弹人生
——58次用生命保护生命

2019-03-15 01:46逄润鹏通讯员李超人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3期
关键词:穿甲弹爆炸物特警

本刊记者/逄润鹏 通讯员/李超人

王厚鑫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1981年10月入伍,2002年10月转业至金华市公安局工作,2004年5月调入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现任金华市特警支队副调研员。曾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二等功1次;曾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国公安二级英模、2018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金华市第二届道德模范、金华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老王,我们已经到你工作室门口了!”

“好的,马上到!”

电话刚挂,一个矫健的身影从门旁跳了出来。

老王,就是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王厚鑫。在特警支队,从上到下都爱称呼他为“老王”。56岁的老王,个子不高,头发半白,说起话来始终乐呵呵的。一眼望去,与大家心目中“排爆英雄”的形象虽有些“差距”,但如果从金华排爆队伍建立时算起,老王在这里已经17年了。

17年里,他58次从排爆现场安全返回,成功处置了1000多枚爆炸物,做到零失误、零事故!17年里,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排爆民警,自己却始终选择坚守在第一线;17年里,他整理了1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和排爆记录,总结了上万字的“老王工作法”,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的一线经验……

一把剪刀“起家”

2月21日,江南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雨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我和老王“躲”在他那简陋房改造的工作室里,守着满屋子炸弹,听他讲每一颗炸弹背后的故事。

“这是导线、这是雷管、这是定时器,把炸药放进去炸弹就成了。”老王一边比划着一边说:“炸弹的原理不难,对于我们排爆来说,难的是现场情况的不可控。我们不知道一个爆炸物内部的情况,也不清楚犯罪分子的原始构想是什么。”

说起排爆,老王其实也是“半路出家”。在部队时,作为工兵营长的他只是一个做炸弹和用炸弹的高手。

从让炸弹爆炸到让炸弹不爆炸,老王对第一次上阵还记忆犹新。

2008年2月29日,义乌一家超市接到威胁电话,说在超市里放置了8枚炸弹,还嚣张地指明了其中1枚的具体位置。

当时,金华市公安局防爆大队尚未建立,有的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排爆兴趣小组,各类排爆设备更是无从谈起。但是接警后,老王还是第一时间赶往了现场。

“从部队转业到警队后,虽说是学了不少排爆知识,也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但第一次还是很紧张!一路上,我一直在脑子里重复各项工作步骤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老王回忆。

到达现场了解相关情况后,他向现场指挥领导请示,是引爆还是拆除?为了寻找下一步的破案线索,也给犯罪分子以精神打击,领导选择了拆除。

没有防护服、没有先进的技术工具,老王在现场借了一把剪刀,然后将爆炸可疑物转移至安全位置,借助一块砖头、一根绳子,将布满黄色胶带的“炸弹”成功拆除了。

事后,老王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2月29日,今天出生的人4年过一次生日;今天去世的人,也是4年才有一次忌日。采访中,我注意到,虽然每次出警都是行走在生死边缘,但老王并不避讳谈生死,他也不止一次讲人生要乐观。就这样,乐呵呵的老王从一把剪刀开始,慢慢成为了“拆弹专家”。

是工作,更是责任!

在王厚鑫工作室的一角,抽屉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方格子,电池、夹子、导线、遥控器、定时器……制造炸弹的零部件一应俱全。

没有任务的时候,老王就会在工作室里捣鼓这些东西。“制式炸弹、热水瓶炸弹、汽车炸弹……我们只有熟悉了各种炸弹的结构,才能知己知彼。”老王介绍,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制作的手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搞清楚这些,老王有时候还会跑到看守所,当面与犯罪嫌疑人交流炸弹的制作手法。

“科学严谨,务实创新”,这是王厚鑫工作室的座右铭。生活中永远乐呵呵的老王,在工作和学习上对自己和徒弟却是严格要求。

“机会只有一次,越学感觉越害怕!”老王表示,现在的许多高科技有时让人都无法靠近爆炸物。

2018年3月12日,一枚未爆的穿甲弹在金华市一个村庄附近被发现,炸弹旁边就是民房,最近的民房距离仅有3米。弹体大部分已经钻入泥土,只有一小截露在外面。在场的防爆专家介绍,这种穿甲弹非常危险,一点静电都有可能引爆,并且已有造成重大伤亡的前例。保险起见,建议“就地引爆”。

一听要就地引爆,村民们都为自己的房屋感到担心,当地政府也不建议这样处置。

不能就地引爆,那只能转移。接到任务后,老王赶到现场与专家详细沟通了解了穿甲弹的相关情况,然后带着徒弟一点点地将炸弹从泥土里取出,并安全地装上运输车。

排爆的规矩是每次只允许一个人靠近处置。这次任务的危险性,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关键时刻,老王像往常一样告诉徒弟:“让我来,你们还年轻。我最熟悉情况,车子我来开。”

现场的气氛几乎凝固。警戒范围外,所有人都默默地目送他慢慢驾车离去……

穿甲弹最终被安全处置。事后,老王表示:“只要是在金华大地上的爆炸物,我们都有责任把它安全处理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这一次,他又不顾生命安全,用行动兑现了诺言。

“输不起”的老王

清明节快到了。每年清明,老王93岁高龄的母亲都会回江西老家。

2010年父亲去世后,每年冬至过后,老王会将母亲接到金华过年,以尽孝心。但是老人家不习惯外面的生活,过了年就一直巴望着回老家。“没办法,顺着老人的心意才能让她开心,也算是一种孝顺吧。等退休了,我就回老家陪母亲。”老王无奈地摇摇头。

虽然我们喜欢阅读英雄故事,但脱去那身35公斤重的排爆服,王厚鑫是儿子,是丈夫,也是父亲。

“他是媒体眼中的‘最美逆行者’,是百姓口中的‘拆弹英雄’。在别人看来这是事迹,在我眼里,父亲不是超人,他也会害怕。他每一次出门都让我心里紧的发慌!”

这是女儿王蕾在《我的父亲王厚鑫》一文中对老王的描写。采访中,老王表示,母亲并不知道自己具体在做什么,也不能让她知道。庆幸的是这辈子找到了一位与自己“同心”的妻子,但最对不起的也是妻子和女儿。而这些,只能等到退休后慢慢去补偿了!“退休后,我还有好多事要做,可能比现在还忙!”说到这,老王又恢复了乐呵呵的样子。

在部队时,保家卫国;到警队后,守一方平安。老王把对“小家”所有的爱都放在了退休以后。乐观的他最清楚:退休前,不能输!

猜你喜欢
穿甲弹爆炸物特警
存放年久遗忘的黑火药责任追究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高原特警之歌
超级利器——穿甲弹
超级利器
联合演习
西班牙通过WI-FI查爆炸物
旋飞毁伤盘对杆式穿甲弹的毁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