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义,洪星,张俊
(1.金寨县林业技术服务管理中心,安徽 六安237300;2.金寨县槐树湾乡林业站,安徽 六安237300;3.金寨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安徽 六安237300)
板栗是金寨县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随着板栗市场行情下滑,这一产业不仅失去了优势,而且一蹶不振,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振兴金寨县板栗产业,是山区群众的需要,是脱贫攻坚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的需要。
由于近十余年板栗价格低迷,全县栗园因发展茶叶、油茶以及老化枯死等原因,面积逐年减少,现存面积约20 000 hm2。栗园分为3 种类型:一是正常进行管理的。面积6 666.67 hm2,每年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是全县板栗产量的主要来源。二是放任生长的。面积6 666.67 hm2,树体有些已老化,枝条枯死严重,如遇风调雨顺,仍有一点产量。这部分栗园大多形成了复层林,林下大部分已种植了茶叶或油茶,林内的茶叶每年有一定的收益,油茶还未进入结果期。三是形成混交林的。面积6 666.67 hm2,由于地处高海拔山区、位于阴坡等立地条件不适或长期无人管护等原因,多年来始终不结果,林内杂灌丛生,现已形成了阔叶混交林,很大一部分板栗已变成林中次要树种。这部分林分大多被划为了公益林,进行了封育。
随着板栗价格持续走低、劳动力价格逐年上升,全县栗园管理水平逐步下降,板栗产量大幅下滑。据统计,全县板栗年产量由最高年份3 万t,下降为现在的1~2 万t。
县内现有规模板栗加工企业2 家,年板栗储藏能力约2 万t,年储藏加工折合鲜板栗约1 万t,主要以加工速冻板栗仁、板栗丁和储藏销售鲜板栗为主。2018 年开始批量生产板栗深加工产品——板栗肽;全县板栗年储藏加工产值1 亿余元。
金寨县板栗销售以鲜板栗、速冻板栗仁为主,附加值低。2013 年开始研发了“板栗肽”系列保健产品,该产品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但由于生产资金短缺,开拓市场的实力不足,一直未进行量产,直至2018 年5 月份才开始批量生产,该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还任重道远。
金寨县现有板栗品种为早栗子、大腰栗、大红栗、紫油栗、蜜蜂球、处暑红、大红袍等[1],按面积计算,早熟的早栗子约占60%,迟熟的大红栗和紫油栗约占20%。由于金寨县年降雨量约1 500 mm,导致板栗病虫害种类多,特别是果实成熟期病虫害发生猖獗,至成熟时近一半果实都有病虫害,常温下保鲜时间短,在采收、收购、储藏、加工中损耗较多。近年来,金寨县开展了品种改良,引进抗病虫能力较好的品种进行推广;但是,因引进品种成熟期迟,单产不高,特别是板栗市场总体价格太低,劳务投入大,群众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栗茶间作的面积逐渐增大,特别是全面实行“两个替代”后,板栗病虫害难以有效控制,板栗品质明显下降。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寨县板栗销售单价约6~10 元/kg,当时一个工日约20 元;而现在板栗售价2 元左右,一个工日已超过100 元。板栗园主要位于山坡,抚育管理劳务投入大,特别是板栗采收又集中于八九月份高温天气,找工难;且板栗采收及剥蒲1 个工日只能采剥25 kg,劳务成本就需要1元/kg。金寨县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长年在外务工,家中以老幼和妇女为主,对板栗采收和修剪等高强度工作无力完成,这也是许多板栗园放弃经营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寨县发展板栗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曾两次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板栗之乡”。虽然近年板栗面积、产量有大幅下降,但仍居全省之首,全国前二十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全县现有20 000 hm2栗园,尚有6 666.67 hm2仍在正常管理中,通过3~5 年努力将其中有发展潜力的部分培育成优质栗园。
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寨县板栗面积发展到了33 333.33 hm2[2]、1 800 万株,年产板栗3~4 万t。当时,全县上下建立了板栗科技服务网络,招聘板栗辅导员50 名,培育板栗生产大户1 000 余户。当前,金寨县仍有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能手,且在板栗主产区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板栗生产怀有深厚的情怀。
金寨板栗个大、涩皮易剥,特别是嫩板栗生食时具桂花香味;外壳尚未变红时采收的板栗,食用时,无论是煮、炖、红烧都不易碎,并且汤汁不混浊,糯性强,口感好,色香味形俱佳;板栗仁速冻后耐贮藏,是北方板栗无法相比的。2017 年全国板栗仁产量约2 万t,金寨县约占1/3,产品深受国内连锁餐饮店的青睐。2017 年板栗仁价格16 元/kg 以上,全县仅此一项栗农收入1 亿元。目前,只有梅山、白塔畈、油坊店、张冲、青山等乡镇生产板栗仁,其他大部分乡镇仍没有生产,若扩大收购范围,增收余地较大。
金寨县板栗价格一般在4~8 元/kg,加工板栗饮料、保健酒、板栗粉、栗蓉、板栗饼干等产品,原料成本低,在市场上极具价格竞争优势。另外,金寨县老化板栗改造替代将产生相当数量的板栗枝梢,它是生产栗蘑良好原料,有助于培育优质食用菌。
随着板栗价格低迷,不少板栗产区已经放弃这一产业,这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空间。现存大面积放任自流的栗园,为下一步大户规模流转和集约经营提供了机会。
河北省迁西县是全国板栗第一县,板栗面积33 333.33 hm2,年产板栗5 万t,栗农收入9 亿元。该县共有板栗生产企业35 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 家。除了生产知名的传统产品——糖炒板栗、干炒板栗外,相继开发了即食小包装板栗仁、速冻板栗仁、罐头、板栗粉、板栗糕、板栗饮料、板栗酒等。企业年加工板栗4 万t,板栗加工产值10 亿元。湖北省罗田县共培育加工企业20 余家,贮藏加工能力达到4 万t,板栗加工产值3 亿元。
迁西县为提升板栗市场占有率,自2012 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即开辟百个城市、建立千个销售窗口、培育万名板栗经销人员,产品已打入上海、珠海、昆明等100 多个城市,设立糖炒板栗连锁店达1 700 余家,并帮助企业建立网站,实现线上销售;加深与日、韩、泰等国外客商的交流联系,在境外开设连锁店150 家,年外销板栗1 万余t,年创外汇5 000 万美元。针对国际板栗市场不景气的现状,河北迁西、湖北罗田等板栗重点县纷纷探索板栗系列开发。迁西县大力开发栗蘑、板栗保健酒,建起了一批板栗公园、观光园、板栗“农家乐”,推出了“栗花节”“板栗节”等文化节目,每年以板栗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近2 亿元,直接带动三产发展。罗田县大力推介板栗生态旅游,吸引武汉等城市市民到罗田参加“板栗采集节”。
迁西县每年投入科研专项资金1 000 余万元,研发了板栗饮料、保健酒、栗花纯露等一系列科技含量较高的板栗延伸产品;聘请河北省果树研究所专家选育出燕山早丰、燕山魁栗等优质品种,并进行推广普及。罗田县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先后完成板栗产业20 余项课题研究,并研发了“富硒板栗”。
迁西县首创《围山转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标准》,栗农把栗园当菜园管理,精耕细作,松土施肥、修枝整形、防虫除草,每年更新发展几千亩板栗丰产园。
科技投入至关重要。首先应收集板栗相关种植资料,总结板栗种植成功经验,加强县、乡、村三级板栗生产的科技力量,将科技贯穿到一二三产中去。通过选调或引进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中心充实技术力量;聘请国内板栗专家组成技术团队,成立板栗研究中心,作为产业发展的技术依托;在重点乡镇聘用板栗辅导员,负责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
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都难以持久。借鉴外地发展板栗的成功经验,立足市场,找准定位,支持企业不断创新产品,以适应市场消费潮流,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一产和三产,完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支持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加工速冻板栗系列产品、板栗肽保健品。二是研发新产品。板栗的深加工能够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板栗的附加值,当前急需提高金寨县板栗品质,研发板栗饮料、板栗酒、板栗粉、板栗糕、板栗饼、板栗蓉等精深加工产品,发挥金寨县板栗售价低的成本优势,推动企业占据市场。三是引进技术。支持企业有效利用板栗生产加工的剩余物开展栗蘑种植试验,研究适合金寨县的种植模式,启动栗蘑栽培试验示范,通过2 年时间,在全县推广种植,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支持企业、合作社、大户流转栗园建立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引进省内外板栗良种试验推广。通过高接换优新建一个良种示范基地,为栗农实施品种改良提供一个科学化模式,为下一步品种改良提供良种穗条。二是建立板栗丰产示范基地。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实行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合理规划布局,进行区域开发[3];加强抚育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有效提高基地板栗品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聘请省内外板栗专家指导基地建设,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一代生物农药等方面的试验。三是建立栗蘑栽培试验基地。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利用板栗修剪的枝梢等剩余物种植栗蘑。四是结合发展三产建立林下经济示范点,推动与板栗相关的“森林人家”等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推动,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建立以“金寨板栗”地理标志商标为核心,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辅助的品牌建设体系,加大企业品牌创建力度,对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的,政府应给予重奖。同时,由政府为主导,大力开展品牌推介,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论坛、推介会、招商会等形式宣传金寨板栗;充分挖掘金寨板栗文化,编印制作一批板栗宣传品,进一步提升金寨板栗的知名度,为全县板栗深加工产品开拓市场奠定基础。
发展板栗产业,必须科学论证,做好市场分析预测,找准产品研发方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培育板栗经纪人,支持企业有针对性地在大中城市建立直销、代销等销售网络,加强与各餐饮连锁企业的合作,研究推出特色板栗产品,借助知名企业的影响力推介金寨板栗产品;通过电商、微商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板栗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增强产品影响力,扩大销售范围,降低销售成本。
成立县板栗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板栗发展基金,支持板栗产业发展。一是建立金融机构联系板栗生产企业的帮扶机制,多渠道为企业落实生产流动资金。二是对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品牌创建、试验示范、关键设备采购、规模栗园流转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实行以奖代补。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板栗产业发展,通过入股分红等形式向企业投资。四是对收购板栗的龙头企业给予补贴。
林业产业生产虽周期长、见效慢、生产投入大,但林业收获期也长。板栗产业既可解决山区农民就业,保障栗农持续增收,又能推动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等三产的发展。因此,发展板栗产业必须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稳步推进,以抓龙头企业和开拓市场为主导,逐步带动基地的提质增效。